大滅絕二部曲:密碼  

 

 

 

 作者:傑瑞.李鐸

     譯者:陳岳辰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19-06-01

           ISBN/ISSN:9789869762847

 

 

 

 

 

 

閱讀本書過程因為主題和章節的前後差異查詢下才發現原文書籍原為二部曲,臺灣出版社因為多方考量以三集系列作的方式推出,換句話說,你可以想見這部小說精彩的程度,接續首部曲致命病毒肆虐全球,人類滅絕在即的危機,爾後揭開神秘幕後組織背後真正的目的與秘密,從瘟疫災難的可怕到人類起源的探究,《大滅絕二部曲:密碼》從具象感受到抽象辯證的同時,也漸漸的將作品帶向更為深入的境界,完美融合疾病、科技和演化等知識打造出詭祕複雜又驚奇連連的科幻小說,讀來極具感染力又扎實令人滿足。

 

故事進入中段來到最為緊湊的時刻不到一個月總計死亡人數來到上千萬,世界殘破不堪、內亂四起,當疾病與死亡隨時可能降臨,人民興起的恐懼可想而知,「季蒂昂」組織開出條件以解藥交換,欲各國政府將軍隊、網路、電力等管轄權交付,然而駭人的是散播病原、提供解藥其實另有目的,解藥背後夾藏的真相居然擁有控制全人類的力量?只能說作者傑瑞.李鐸真的太厲害了!竟然結合現今最夯的奈米醫學從基因層級改造宿主,科技無限可能所造成的衝擊,也不經讓人反思其利與弊。

 

但是,回到「魔鏡計畫最初的目的實在令人矛盾又揪心不已,小說中不只營造出緊張刺激的故事情節,筆下的人物更顯得深刻鮮明,從參與研究看似反派的角色到試圖解決困境的男女主角,每個人都曾受過生理或心理層面的創傷,在衝突後頭還透露著核武、戰爭、權力、貪念等人性的愚蠢,難怪類似天堂沒有苦痛的美麗幻想魅惑著所有人,作者一面寫出人性的掙扎,一面也巧妙地串聯起所有人物關係圖,一環扣一環的連鎖效應逐步收攏所有謎團線索,無論是角色群的性格刻畫或人物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都為敘事精采加分並帶出意想不到的高潮。

 

而本書後段不但走向新頁,把情節帶往人類起源這個歷史永恆謎團,用極其有趣的方式帶領我們思考人類演化的歷程奧秘,失控的科技更直指人類的最大敵人就是我們自己,人類的終極命運究竟會如何無不緊緊牽動著讀者的好奇,集結瘋狂陰謀、人類歷史到基因解密,《大滅絕二部曲:密碼》不負眾望發揮了承先啟後的地位和效果,結尾透露不朽傳世經典《愛麗絲漫遊奇境》有著連帶影響,更是令人驚喜期待-如何挖開兔子洞再現新創意!

 

 

相關系列作品

《大滅絕首部曲:感染》   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9490406

《大滅絕二部曲:密碼》  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9625969

《大滅絕終部曲:未來》      https://jrue.pixnet.net/blog/post/119727414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戀巴士都是謎  

 

 

 

 

 作者:森澤明夫

     譯者:楊毓瑩

        出版社:春光出版

   出版日期:2019-06-01

           ISBN/ISSN:9789579439640

 

 

 

 

 

 

 

想到旅行這件事,總讓人興奮雀躍,話說因應市場的趨勢和消費者的需求,各種客製化及分眾化的專業主題式套裝行程早已成為最夯的攬客花招,舉凡生態、美食、建築,甚至另類的馬拉松、森林狩獵、超跑賽車等,然而失戀旅行團?夠令人嘖嘖稱奇吧!但你一定沒有料想到這其中的龐大商機,去年香港就有廣告界鬼才首創了失戀旅行團引發關注、成功營造話題,書中的旅行社更是拜「失戀巴士旅行團」的企劃爆紅所賜,三年前暫時挽救了快倒閉的公司,失戀旅行療傷的說法想必大家不陌生,但從獨自一人到一群人?會迸出的火花就著實使人好奇。

 

你不能不佩服作者森澤明夫天馬行空的靈感創意,旅遊行程透過「失戀」的主題包裝玩出了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意,看似一般跟團-景點、餐點與住宿等該有環節規劃,頓時多了意想不到的驚喜/驚嚇?!從車上撥放的失戀歌單、發放的黯然神傷書籍、負能量單字接龍的遊戲,到悲劇傳說的遺跡廢墟、荒涼偏僻的破舊旅館和平庸極簡的寒酸料理,這趟旅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所有人盡情沮喪、墜到谷底,然後置之死地而後展開嶄新的人生。

 

見識了瞠目結舌的行程安排,對團體旅遊有經驗的人接續會擔心的可能就是朝夕相處的團員,雖然僅是短暫相處幾天的過客,但遇到“特殊”的怪怪旅客畢竟還是相當「雷」,這本小說裡的機車課長為了惡整陷害領隊竟將怪咖齊聚一堂,從靈媒大漢、高齡老爺爺、龐克搖滾樂手、女性攝影師到混血美女等,更令人昏厥的還有光怪陸離的失戀原因,難怪故事中的主角領隊也要哀號是否抽中上上籤,你以為這趟旅程“精彩”的只有這樣?衰事連連的坎坷狀況可是還包括了被殺氣騰騰的山豬攻擊、被凶狠惡鬥的飆車族找砸……

 

《失戀巴士都是謎》匯集了所謂的公路類型創作中令人欣賞的各式元素,以輕鬆詼諧的角度來看待沉重負面的題材,雖然少不了基本的套路情節,但是「失戀」的主軸卻為故事注入亮眼的新生命,從行程規劃、人物塑造、上路理由都多了意外討喜的創意碰撞,其中最為逗趣高明的要非那群古怪有趣的團員角色莫屬了,除了職業性格的設定多樣,更重要的在於隱匿層層謎之紗後頭那千瘡百孔的人生故事,從家庭創傷、愛情挫敗、疾病摧殘、人生方向到生命消逝等,這趟輔導諮商的心靈之旅可謂包羅萬象,涵蓋了多元廣泛的議題。

 

面對這些人生的苦痛困境,在書籍中提出了以佛教裡的「逆視」思維來概括改變,簡單一點解釋就是我們常聽到「轉念」,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兩面,關鍵在於看待思考的角度,人生原本就是一連串得到與失去的歷程,然而循環往復間,要相信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盛裝歸來,勇敢踏出眼前第一步!當然,不管有沒有失戀,在決定上路之前,都先搭上這台老爺巴士車來趟笑料滿載又溫暖人心的閱讀旅程吧!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厄夜奔逃  

 

 

 

  作者:法蘭西絲‧哈汀

     譯者:趙永芬

        出版社:青林出版

   出版日期:2019-04-29

           ISBN/ISSN:9789862744406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在人人皆知書本危險文字瘋狂的時代,十二歲的孤兒莫絲卡簡直就是當地的小女巫因為她的眼睛練就山鴉村無人能敵的一種能力識字!因為對文字如飢似渴,莫絲卡深受突然造訪村子可疑男子柯蘭的吸引,柯蘭高雅的態度、迷人的用語卻被揭發是個聲名狼藉的騙子而囚禁,這天莫絲卡決定展開一項不顧死活的任務,她無意間放火燒掉舅舅的磨坊偷了鑰匙解開柯蘭腳鐐,並帶著一隻大白鵝倉皇逃離,詐欺犯和縱火犯形成了弔詭的合作夥伴,沒有想到的是王國內情勢動盪不安,甚至還傳出了恐怖計畫與政治陰謀,兩人在逃亡的過程接連被捲入麻煩之中。

 

《厄夜奔逃》是作家法蘭西絲哈汀的處女作以青少年小說的立場來看要說它是一部頗為複雜紛亂卻也熱鬧非凡的作品預設的背景環境是關鍵,分裂的王國中管理城市的公爵與各行各業的公會,彼此維持一種表面和諧卻相互猜忌的微妙抗衡,除此之外還有蠢蠢欲動的恐怖挖鳥人和激進份子,所以首要讀者必須“熬過”其中的歷史演變以及人物關係,因為接下來你會將像劉姥姥逛大觀園般,被這個時代迷得眼花撩亂。

 

以十八世紀初的英國為依據,作者打造出的舞台讓人見識到了驚人的想像力,諸如多神的宗教信仰裡-嬰兒出生的有趣命名、酒館精彩的獸鬥比賽,還有令人大感新奇的市井文化-替戀人隱瞞秘密的婚禮屋、漂浮行駛在河上的咖啡屋等,更別提跟隨著人物穿梭在那些街頭巷弄裡跌宕起伏的驚險歷程,書名的「厄夜奔逃」名符其實,女主角莫絲卡自從那一夜計畫逃離,就那麼接連成為縱火犯、逃犯、小偷、間諜,甚至殺人兇手的共犯!故事中沒有奇幻的元素,但透過緊湊動感的情節與各式古怪的人物,你很難不被法蘭西絲.哈汀所創造的世界所吸引。

 

不可不提的還有引起書中軒然大波的起因-文字的力量,文字寂然無聲,撼動的威力卻何其強大,回顧古今中外的事件就一目了然,小說中間接探討了文字之於歷史或人性的影響,更有不少別出心裁的見解語句,人們對於文字的狂熱與畏懼其來有自,然而書中卻也赤裸裸指出「淹沒真相之聲的人更具毀滅性」,語言文字是有生命的、危險但也美妙,善惡的力量全然取決於使用者的心志,所以問題不在於接觸讀取,而是理性思辨的能力,這也是資訊充斥、多元價值盛行的現今時代,我們不可不引以為戒的議題。

 

最後,當然別忘了那隻兇悍逗趣的大白鵝,讓這個故事增添不少歡樂,堪稱出色又搶眼的最佳綠葉,令人擊節讚賞。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藏刺青的人  

 

 

 

 

 作者:愛莉森・貝爾珊

     譯者:呂玉嬋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9-05-06

           ISBN/ISSN:9789573334439

 

 

 

 

 

 

說到收藏,從小到大你我一定有類似的經驗,舉凡郵票硬幣、公仔小物、書籍畫冊,甚至到昂貴的精品、藝術品都可以是目標物,所有你能想到的,甚至想像不到的,例如-刺青!因為這本小說書名中的“人”可不是指以烙印這項身體藝術各種圖騰為樂的愛好者,書籍英文原名《The Tattoo Thief》用的更直接了當了,就是“偷”!怎麼偷?出其不意讓你瞬間失去意識,硬生生將刺青一刀刀剝下,再將收集到的人皮改造成美麗的藝術品。

 

小說裡的兇手就曾愛不釋手的讚嘆過它是最討人喜愛的皮革來源,講到人皮,總讓人興起諸多聯想,從古代歐洲真實存在的人皮書、近代的前衛服飾技術研發,到總是出現在大小書籍影視成為血腥驚悚的犯罪素材,著名的像是經典港片《人皮燈籠》、傑佛瑞.迪佛的《人皮拼圖》或麗莎.嘉德納的《人皮盜獵者》等,換句話說關於「人皮XX」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一部代表作,《收藏刺青的人》說起膽顫心驚程度絕對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不過在其中又多了幾分迷人。

 

像是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敘述,故事開章就交代了被害人、手法和目的,卻還是吊足讀者胃口的兇手真面目!這個犯罪者對於刺青人皮已經不是單純的著迷,而是更接近戀物癖所產生的心理疾病,由此獲得快感與滿足,所以從肩頭柔軟的皮膚到鋸下腦袋剝頭皮,關鍵還要活體處理保留最佳鮮度,1、2……被兇手大推療癒的數數任務將會持續下去,沒錯!他/她的可怕更在於是連環殺人魔!不過相較於行蹤詭秘、手法病態,讓個人更感興趣的卻是「我」的沉著優雅,如同創作藝術品般的死亡美學,還有其背後即將娓娓道來的家族故事與犯罪心理。

 

你不能不佩服作者愛莉森.貝爾珊對於人物表徵多層次的塑造功力,除了兇手令人不寒而慄的聲音,情節裡還包含了:瑪妮-單身母親、刺青藝術家,還是發現第一具屍體的匿名報案者,法蘭西斯-剛升職上任的最年輕警督,背負著無法贏得認同就準備去坐冷板凳的壓力,羅利-年資經驗更為豐富,以看笑話心態等著隨時篡位的警佐副手!他們三人間因為這起命案產生相互關聯,亮點除了在於各有特色的性格形象、隱晦的過往秘密還在於彼此間帶點惡趣味的角力內心戲

 

當然,最重要的還有刺青這個犯罪元素主軸,書籍以此帶出不少關於紋身藝術的專業知識,像是圖騰樣式、象徵意義、工具手法,甚至點出社會大眾普遍存在的負面刻板印象,作者創作的發想動機源自於五十歲時首度嘗試刺青,隔年這本小說就誕生了,吸引人的除了詭譎精彩的犯罪情節,藉由角色發聲間接平反的意味頗為濃厚,相較於批判,那些以身體寫下的故事或許更值得我們去了解與尊重。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  

 

 

 

 

 作者:清水潔

     譯者:王華懋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19-05-01

           ISBN/ISSN:9789579447362

 

 

 

 

 

 

 

書名看來驚悚,像極了時下熱門的犯罪小說,但是《被殺了三次的女孩》卻是不折不扣的報導文學,取材自真實的社會事件,以更為人所接受的陳述方式來還原真相,報導文學的本質在於再現現實,然而這本書籍駭人的地方正是這樣的文體特點,讓人徹底感受到真實或許比虛構更令人心生恐懼的荒謬,這不是小說,卻是比小說更為怵目驚心的調查紀錄。

 

事件緣由為一九九九年震驚全日本的桶川跟蹤狂殺人命案,年僅二十一歲的女大學生在大庭廣眾的車站外遭人連刺數刀致死,起初大家以為這是隨機無特定對象的街頭殺人事件,調查後才發現殺人命案的死者原來早已在遇害身亡前,留下了「遺言」直指兇手是誰,既然預知不幸,為何還是不能避免憾事發生?作者清水潔正是當時前往現場採訪的第一線記者,因為警方消極的態度與案件諸多的疑慮,於是持續追蹤展開調查最後更促成日本對跟蹤狂事件立了專法。

 

讓人既心痛又震驚的是,我們可以發現二十年後,不管是在日本或台灣諸如此類恐怖情人的重大刑事案件依舊層出不窮,以愛為名的箝制衍生出不少攻擊性的暴力行為讓人心有餘悸,我們的情感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這是藉由這本書籍,首先我們可以留意到的部分,血腥、直接的第一次殺害!然而情節中的兇手固然犯下極端惡行,卻是顯而易見的邪惡,受害者察覺到危機並勇敢發出求救的聲音了,問題在於警方與媒體一同打造起的龐大共犯結構。

 

事件中的警方為了掩蓋自身吃案的行為,竄改紀錄捏造不實,甚至順勢操縱媒體並間接影響大眾的觀點和看法,警方嚴重瀆職有錯在先、媒體未盡守門之責在後,當公權力遭到濫用、獵巫亂象四起,這就是書名中意有所指的第二次殺害、第三次殺害,多麼赤裸尖銳的控訴,但仔細思索這何嘗又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然而在作者確切點出的這些真相及警示背後,讓個人意識到還有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群眾,盲目的從眾效應老早已在社會形成常態,不獨立思考、辨別批判,而是照單全收的新資訊時代,難道不是繼警方與媒體之後,那一次次親手殺人的幫兇!《被殺了三次的女孩》讓人深切的看到媒體的正反力量,在沒有人是局外人的事件裡,“我們!”更理應是需要汲取教訓、引以為戒的思考。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黑暗心室  

 

 

 

 

 作者:敏蒂‧麥金尼斯

     譯者:林零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19-05-04

           ISBN/ISSN:9789862357484

 

 

 

 

 

 

 

故事描述十八歲的女孩莎夏是學校的風雲人物父母眼中的乖巧女兒,成績優異、樂團首席,還有一位傑出的男友,她對自己的生活有目標、有規劃性,夢想中音樂學院就在堪稱人生完美藍圖的不遠處,直到莎夏發現她有一個雙胞胎妹妹,而且就在子宮中被她吸收了,莎夏開始出現脫序瘋狂的行徑,被吃掉消失的邪惡雙胞胎指控莎夏殺了她並不時占據其心靈,激烈搶奪起身體的控制權,所有的一切逐漸走向失控的邊緣!

 

以醫學上神秘的「雙胞胎消失症候群」為靈感,本書還帶入了器官記憶的理論說法,「人類的記憶和個性是否能透過器官移轉到另一個人身上?」引發不少科學爭議,更成為不少書籍影視的熱門素材,《黑暗心室》的可怕在於前後迥異的反差、從完美到崩壞的過程,透過角色對話將思維轉化成露骨的文字,讓人興起扭曲病態的厭惡感,除此之外,情節還充斥著性、暴力與血腥,主角不走典型的傳統套路,反而像極了矛盾怪異的混和體,放大了讀者無所適從的複雜情緒。

 

關鍵在於錯置混亂曖昧不明的書寫特色,敘述者可靠與不可靠的可逆性問題!當你認為事態理應是這樣,下個瞬間卻又全盤推翻,作者敏蒂.麥金尼斯擅長深度的心理描繪、刻畫人性,營造出晦暗詭譎的氛圍讓人不時搖擺在似是而非的認知,質疑起自己的理智與判斷,所謂的雙胞胎妹妹,究竟是真實存在?人格分裂?還是極惡化身?老實說,個人不是很喜歡這樣的鋪陳手法,過多的臆度不確定性、甚至最後還給你來個開放式結局,但或許這樣作者的目的就達到了,因為光是想像“她……”就會令你毛骨悚然!

 

除了腎上腺素激增的驚悚部分,讓人留意到的還有作者對於疾病的書寫,小說後段主要的場景舞台就在心臟病中心,這裡聚集了許多迫切等待著心臟移植的罕病孩童,為了統一書籍調性,作者筆下的配角人物總帶有些許玩事不恭、鹵莽衝動的反叛色彩,然而在調侃自嘲的言行背後,卻也使人看到面對生命的脆弱與對抗病痛的辛酸,對照主角完美表象下所可能承受的執著與壓力,交映出不少寫實的青少年心理,反成長帶來的衝擊和震撼,也不啻為思考議題的另一種方式。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幕下的格爾尼卡  

 

 

 

 

 作者:原田舞葉

     譯者:劉子倩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4-30

           ISBN/ISSN:9789571376424

 

 

 

 

 

 

 

小說的發想起源來自於二OO三年美國不顧多數國際社會的反對聲浪,在聯合國招開記者會決定發動軍事行動、武力進攻伊拉克的事件,透過新聞畫面轉播許多人發現原本懸掛於大廳入口處的格爾尼卡複製掛毯被刻意以旗幟遮蔽,隨後引起軒然大波!這幅作品為什麼這麼著名?隱藏了什麼秘密?背後又有什麼故事?作者原田舞葉不只是作家,更曾任職各大美術館、是專業的策展人,這部作品結合自身豐富的資歷背景,以歷史史實與虛構情節交融,使用現代藝術為小說元素打造出別出心裁的類型小說

 

藝術不是裝飾品。是用來迎敵的武器。書籍開頭以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巴勃羅.畢卡索的話語作為引言,說起畢卡索這個名字,就算是對藝術領域較少涉獵的人也都知道,但必須承認自己和多數人的印象一樣,都侷限在立體派時期那獨特大膽的解構再現,因為《黑幕下的格爾尼卡》,我第一次真正認識「格爾尼卡」這幅畫作與創作理念,也因為《黑幕下的格爾尼卡》,讓我更讓理解巴勃羅.畢卡索這位畫家相較於狂放的繪畫風格和多情的戀愛史,這本小說寫出你不可不知天才藝術家的另一面

 

說到藝術這樣帶點知識專業性的書籍,部分讀者可能會覺得有距離然而本書使用過去與現在雙線交叉敘述的佈局,並加入些許懸念謎團的元素,整體不管是敘事結構或情節鋪陳都極具吸引力和話題性,就算只把它當成純娛樂性的小說來看待也是相當精彩!只不過如果僅限於表層面向來讀取未免太過可惜,以格爾尼卡大轟炸與911恐攻兩大歷史上的悲劇作為導火線前奏,之後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伊拉克戰爭,畢卡索的「格爾尼卡」就像是戰火下淬煉出的無形力量,重重批判提醒著人類的愚昧。

 

小說中以畢卡索的情人朵拉.瑪爾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策展員為敘述視角是個有趣的觀點,關於畢卡索率性不羈、人道關懷的大小事件描繪,抑或畫作的介紹賞析、藝術的力量展現,書中兩條時間軸設置間隔最少有六十年,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一打開電視新聞依舊不時可以看到關於恐攻或戰亂的報導,戰爭的議題不可否認確實沉重嚴肅,而且一直以來都是個反覆揉搾的題材,然而《黑幕下的格爾尼卡》以藝術為利器、畫作為警鐘,反而豐富了另一種觀看立場的角度,作者原田舞葉甚至提升探討層次至戰爭的本質-暴力,以暴制暴惡性循環的反命題!

 

我們總以為戰爭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只要有紛爭、有對立的地方就是戰地,這是屬於當今世界我們的戰爭,如何跳脫框架轉換、遏止暴力循環再現,是你我都必須共同思辯的重要課題,畢卡索的繪畫是、原田舞葉的文字何嘗不是-於戰爭的感受、控訴與對和平的聲聲渴求。

 

 

新書座談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與貍奴不出門  

 

 

 

 

 

     作者:黃麗群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4-30

           ISBN/ISSN:9789571377926

 

 

 

 

 

 

 

第一次閱讀作家黃麗群的作品,起心動念是這樣的「啊!好有趣的書名。」「我與狸奴不出門」取自南宋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的詩作,這位愛國詩人除了眾人熟知的憂國憂民形象,最為人所樂道的莫過於愛貓成痴的趣事了,不過,看完書才發現雖然作者也養貓愛貓,這本匯集近五十則文章的短篇散文集竟全然瞧不見貓蹤,好吧!所幸個人偏愛的是汪星人,可是也令人不禁思索起這樣命名的用意,想像陸老先生擁著毛氈烤火抱貓的畫面,突然連結起黃麗群的「宅」哲學,不似刻板印象的廢宅定義,反而更貼近一種坦率、勇於表達自我,並隨性不矯情的生活態度。

 

全書分成六個章節,大抵是這樣的〈輯一 獨坐〉偏重在「獨」字,講一個人寫作、獨處、老年到旅行,〈輯二 犯口舌〉是諸如吃的、喝的,甚至有冰箱!包含語音、語意與語用等面向,〈輯三 驛馬衣祿〉中可以看到潮文化、電腦遊戲、皮包線香或無線喇叭,〈輯四 拜文曲〉裡聊到中西各類書籍,並有熱門戲劇和電影,〈輯五 近人情〉則談網路普及、中年危機、喜歡與愛和生活觀感,最後一個篇章〈輯六 須彌芥子〉隱約可以窺見作者的人生觀,如同須彌、芥子的禪理,期許能破除有形的執念,找到個人生命的本質。

 

綜觀這本散文集的主題範圍其實很廣,小至雞毛蒜皮生活小事、大至生老病死人生大事,舉凡聊物、說人、講事,或許是因為生長年代與喜好興趣接近,閱讀起來讓人相當有共感,再者,更突出的亮點在於作者黃麗群看待生活的態度與生命的角度,字裡行間你感受的那些自信自在、底蘊厚度與一絲狡黠的幽默,誰想得到半糖半冰的飲料、水蜜桃的熟度拿捏、哥吉拉的眼睛都能說出一個道理,不時還令人噗哧一笑,要談正式嚴肅一點的話題,也不乏老後、死亡或人生,那「全家不是你家,銀行才是你家」的覺知與「活得像一片口香糖」的哲思,自嘲中帶點豁達聰慧,很難不讓人心有戚戚焉。

 

但說到這本書最強的「秘密武器」絕非媽媽莫屬了!幾則篇章皆可看見“我媽”亂入搶鏡的功力,惹得人捧腹大笑,心領神會與唇槍舌戰一來一往間,盡是情感溫度最動人的風景,最後,只能套句書中話語,本書還有很多重點,剛看完還沒忘,不過箇中滋味需要您親自來體會。

 

 

新書分享會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