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叢林  

 

 

 

 

        作者:厄普頓.辛克萊

        譯者:王寶翔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14-12-17

        ISBN/ISSN9789866191688

 

 

 

 

《魔鬼的叢林》是美國「扒糞運動」的第一部經典代表作品,源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一些記者和報刊致力於揭發各種醜聞黑幕所掀起的新聞報導浪潮,原是著名記者、左翼作家厄普頓.辛克萊反資本主義與工資奴隸制度迫害所寫下帶有社會與政治批判的小說,然而曾應雜誌邀請調查芝加哥屠宰區親眼目睹紀實下的驚悚食安發現,卻意外引起了軒然大波,成為大眾關注本書的焦點,甚至進而推動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誕生,儘管作者的主要目的不是食品安全,而是探討社會階層概念問題,但書中帶出許多發人省思的議題無疑是對這個野蠻時代最嚴重的控訴。

 

故事的首章由一場歡樂熱鬧的婚禮開始,喬治和他的大家庭從立陶宛來到了美國,就像所有懷抱掏金夢的世界各地移民者,喬治相信只要透過自己勤奮工作、勇氣與決心就能獲得更美好的生活,然而當他們抵達這塊新國度,才發現根本是被整個世界給騙了!尤其是在芝加哥肉品包裝鎮的可怕經歷,每年大約有八百萬到一千萬頭動物會被做成食物,用冷血、毫無人性的方式被吊起割喉,連身上最微小的有機原料都不會被浪費,物盡其用,甚至那些衰老、殘廢跟生病的都能拿來做罐頭,除此之外牛奶還被攙水、藥品加了假貨、果醬添加染劑、衣服都是回收棉填充的,面對家人的悲慘遭遇與陸續死亡,在這個狗咬狗的廝殺生存遊戲裡,喬治無可避免的也沉淪為醜陋的怪物,直到參與那場振奮人心的集會演說。

 

很難相信這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作品,尤其是出版在這幾年食安事件連環爆的台灣社會裡,「到底還有什麼能吃?」大概是不少民眾心有所感的質疑,而再回顧《魔鬼的叢林》會發現這樣低劣的黑心商品居然沒有隨著時間的輪轉而消逝,你彷彿在閱讀一部現代啟示錄,只是同樣真實的歷史場景反覆地出現在過去與現在的生活裡,小說中有不少敘述是描寫屠宰場的噁心衛生條件、殘暴的宰殺行為與恐怖的加料過程,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食物是維持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但有時不得不感歎人性的貪婪才是這弱肉強食叢林中最兇猛的武器,有些人真的會把動物利用殆盡,唯獨放過他們的尖叫聲,看完這本書恐怕你有段時間看到肉品都還會心有餘悸。

 

而本書最出色的地方莫過於以動物與勞工相互隱喻的諷刺意味,成千上萬被迫進入資本主義的移民工人,就像是受困在屠宰場的豬隻沒有選擇命運的機會,只能任由腐敗的制度與無情的工作給摧毀,那美好的移民夢就好比外表精緻亮麗的罐頭,裏頭盡是飄散惡臭的腐肉,一百條人命也抵不上一分錢的利潤,勞工階層被剝削操控,直到沒有一點利用價值,更不用論收賄黑金等官商勾結亂象,再對照台灣勞工超時工作、薪水卻倒退的情況,這血汗經濟造成的社會問題無不牽引著讀者的情緒。

 

《魔鬼的叢林》其實是批判意味相當濃厚的社會小說,對於美國歷史、移民困境、階層結構等也有非常鞭辟入裡的剖析與看法,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對於自我觀點的明確與宣達用意,但藉由屠宰場的真實環境與虛擬的人物際遇輕易化解了說理式的僵硬介紹,聳動的內容更大大提升了閱讀的趣味,利益爭奪永遠是罪惡的原點,人性有慾望與貪婪,就難保不會身陷地獄。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級生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5-01-05

        ISBN/ISSN9789573331285

 

 

 

 

 

《同級生》是東野圭吾繼一九八五年以處女作《放學後》獲得江戶川亂步賞後,第二本以校園生活為主的本格推理小說,兩本作品更曾被並稱為校園推理兩大高峰,屬於東野早期較擅長青春校園題材,兩者創作相隔約八年的時間,雖然作品豐厚度和完整度還是略顯青澀,但卻試圖將不少社會問題帶入書中探討,以校園連續死亡事件為謎團,並在結局維持一貫意外的驚喜,字裡行間並能感受到作者對於青春年少的感概,在在都觸動著不少讀者對於學生時代的回憶。

 

而東野圭吾書寫本書的動機在書末難得的後記中有深刻的表白,對於師生關係的成長經驗相信對於不少有點年紀的讀者來說相當心有所感,之所以有年齡的界分主要是個人以為新舊教育環境的體制、抑或青少年思想觀念的轉變,還是多少對於傳統既定的師生主從關係起了些變化,面對這種堪稱是人際互動過程中最複雜、最微妙的一種型態,在過往教師地位崇高、支配與從屬專制的時代,應該很多人有類似的不愉快經驗,討厭陳腔濫調的說理、討厭自以為是的老師,或者該說討厭所有裝腔作勢的大人,就像全身長滿了刺的刺蝟,本書就細膩寫出了這時期青少年極欲擺脫大人說教拘束、證明自己能耐與價值的心態,難免情緒的波濤、行為的錯誤,但衝撞體制威權或掙脫束縛框架的勇氣還是讓人感受到了熱度。

 

以第一人稱視角作為故事敘述的主線《同級生》序章以我(高中生:西原莊一)的家庭概況作為開場,妹妹小時被發現患有心臟疾病,受到全家人無微不至的保護與照顧,卻依舊得面臨不知何時會結束的生命,然而這場不幸真的是偶然的嗎?無意間發現妹妹園是人性貪婪醜惡競爭下犧牲品的西原莊一決心復仇。簡短聳動帶有懸念的引入,很容易讓人對於欲言又止的真相產生好奇,因為其後的章節不但會讓你覺得這開場根本莫名其妙、毫無關聯,還會轉而對屢次被捲入命案的男主角產生質疑,隱晦帶有秘密感的神祕氛圍不經讓人對於這位在情節中活躍的“我”產生諸多想像,但出人意料的反倒是作者利用了序章伏筆所設下的詭計,進而帶出另一項環境反思的議題,因為利益而犧牲他人的作為,難怪這群同級生要對大人的社會感到幻滅。

 

其次是書裡提到的隱私人權問題,一句「學生對老師一無所知,老師卻可以侵犯學生隱私,學校就是這種地方。」不啻給師生關係重重一擊,當教師管教權與學生隱私權產生衝突時,如何經營與維繫信賴關係成了一門重要的課題,真誠、坦白、平等、透明或許可以是彼此對話的開端。然而在《同級生》也值得注意的是八卦謠言的殺傷力,人總是容易在不了解真相下,因為臆測或想像的散播在無形中對他人形成巨大的惡意,就像本書中好幾起的悲劇事件,真心來論情節裡不管是老師或學生似乎都沒有所謂大惡之人,但一連串看似無心或疏忽的因素卻導致了不可收拾的傷害。

 

《同級生》看得見稚嫩衝動的情感,也有成長的壓力與煩惱,對於這段歷程的鬱悶與苦澀,我們總試圖以自己的方式去衝破眼前的什麼,然而或許就像東野的感受一樣,等到自己也到了被人討厭的年紀,回過頭看那些過往,這才意識到青春的揮霍真的需要點任性與勇氣。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樂的神秘謀殺案  

 

 

 

        作者:凱特.亞金森

        譯者:嚴麗娟

        出版社:流行風出版

        出版日期:2014-12-11

        ISBN/ISSN9789863061731


  

 

 

 

 

《歡樂的神秘謀殺案》以一場可怕聳動的行車糾紛作為開場,一名神秘無辜的男子不僅車窗全被打碎,開本田車的男子並揮舞著手中的球棒,朝著躺在地上的他走過去,準備擊出最後的勝利!現在正值愛丁堡著名的夏季藝術節,喧囂熱鬧的街道上湧入滿是排隊等候看表演的群眾,然而這齣突然其來像是以假亂真的即興粗暴戲碼卻揭露了大眾對驚嚇的漠然,這時一位膽小的犯罪小說作家馬丁出於本能扔出肩上的筆記型電腦包阻止了可能的命案,不到幾分鐘犯人逃走,警車就來了,到場的女警向現場目擊的旁觀者收集事件供述,於是敘述這些參與和見證這起暴力事件人們的故事開始開展,最初像是各篇獨立個體,最終卻成為相互交織令人難以置信的鏈結際遇。

 

作者凱特.亞金森以私家偵探傑克森‧布洛迪為主角的系列小說中的第二本作品《歡樂的神秘謀殺案》接續《沉默罪狀》的結尾這位當過軍人警察私家偵探的男主角接收客戶留給他的百萬英鎊富裕悠閒地過著退休生活並與前集案件之一的受害者家屬茱莉亞成為男女朋友陪同女友到愛丁堡藝術節演出的傑克森卻因為目擊殘暴的路霸事件而被捲入了一連串的謎團與陰謀中,除了在糾紛中出手相救的犯罪小說家馬丁,目擊者中還有一位建築富商的妻子,丈夫無視建物安全大賺不義之財,現正因召妓享受受虐性愛過程心臟超載而在加護病房中,和一位順手牽羊的單親青少年,母親是剛上任的探長。小說不僅有多條的情節主線,並隨著愈來愈多屍體出現,有著更多配角人物現身攪和,宛如一場大混亂錯綜複雜的古怪情節好不熱鬧。

 

書中一開頭觸發的情段讓人想起了許多電影情節善用的手法,作者耐人尋味的以一場共同的意外讓原本不相關的人物匯集,並藉由這個因素變化引發一系列的連帶反映,然後以縱向或橫向的表現形式讓故事圍繞著這個連鎖反應慣性推進,其後就像是骨牌依序倒下的壯觀場面,就如同書裡傑克森所說的「巧合只是等著浮現的解釋」,因為偶然的瞬間、因為際遇的巧妙,命運的交叉點打破了原本設定好的前進方向,於是人生有了戲劇性轉變的另一種可能,小說中的人事物因為奇妙的遇合而開啟了一連串有意無意間的重疊,就像劇情中那組精緻的俄羅斯娃娃,每扒開一層就發現超越想像的驚喜,不斷轉折的章節裡暗藏著這群人關係環環相扣的小線索,直到結尾那轟然一響!

 

要注意的是書名雖然是《歡樂的神秘謀殺案》,但若有看過凱特.亞金森作品的讀者一定可以感受到她對於像是敘事架構與人物刻畫等與眾不同的說故事方式,所以雖說是「謀殺案」,但不同一般單刀直入、力道強勁的動作小說,風格反而比較偏向像是文學敘事的內涵取向,而且這系列雖然是以犯罪案件、私家偵探為主題,但卻不讓這位男主角傑克森專美於前,接連兩本作品中發揮的空間都少的可憐,對於以系列為創作核心要角的小說來說算是蠻特別的,作者會用大量的背景描繪去填充支線中每一位人物的過往與秘密,片段的拼組或冗長的細節讓人很容易模糊了焦點、甚至感覺拖緩了節奏,不過若不是前因後果、層層堆疊的詳盡鋪陳,你可能無法體會所有巧合、意外或偶然的奧妙,謀殺案之所以歡樂,說穿了就是因為是場荒誕離奇的奇觀人生,凱特.亞金森這部《歡樂的神秘謀殺案》可是把暗諷幽默的黑色喜劇表現得淋漓盡致。

 

 

相關系列作品

《沉默罪狀》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07158105

歡樂的神祕謀殺案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08438748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望鄉  

 

 

 

        作者:湊佳苗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出版

        出版日期:2014-12-29

        ISBN/ISSN9789573331261

 

 

 

 

 

如果仔細研究過湊佳苗這幾年作品的讀者不難發現她勇於嘗試的轉變,所以若你對湊佳苗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多年的《告白》或《贖罪》可能就有點可惜了,當最初令人驚艷的獨白式輪述手法成了眾人習以為常的書寫技巧,你沒看見的是湊佳苗在小說篇幅或內容議題展現全新風貌的突破,從長篇、中篇、短篇,甚而電視連續劇腳本的創作,題材也從人性黑暗面的探討到近年熱門的媒體輿論亂象或教育體制批判等,《望鄉》就是湊佳苗於二0一三年發表的短篇作品集,六則收錄的篇章中不但包含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短篇部門得獎作品的《海星星》,《望鄉》更首度入圍了直木賞的候選名單。

 

而《望鄉》的特別在於不但是短篇小說作品集,並以同一塊土地作為情感連結賦予整體的舞台形象,各篇角色雖無重疊或相關聯,但推進飽滿鮮明皆可獨立閱讀,書中場景設置於日本瀨戶內海虛構的白綱島上,而作者出生或現居所在地正是這麼一座類似的小島,島嶼向來就具有耐人尋味的隱喻意象,無論是其與世隔絕的空間地理性或自足封閉的框架氛圍感,湊佳苗融入自身經驗並加入了時勢演變的探討,當海島時代跨入了大橋時代,又會對島嶼居民發生什麼影響?橋樑的延伸開放帶來交通便利、視野開展,卻也不敵經濟的衝擊、產業的沒落和人口的外移,敘述中可以見證到一個地方的興盛與衰敗,深入細膩的場景堆疊相當有真實感,還有對於過往生活的緬懷與感慨。

 

以座落在海中的島嶼作為家鄉、作為故事背景,配合像是跨海橋的建立、與本島都市的合併、東京主題樂園的開幕等時事做為引導,當新舊時代潮流襲擊著這座原本充斥著窒息傳統、封閉思想的鄉下離島,在島上土生土長的人們又會有什麼樣的愛恨與掙扎?作者以一種回視過往、挖掘記憶的拼貼方式去梳理並反覆質詰深藏每個人心中「故鄉」的形體,在過去與現在的時間擺盪裡藉由六篇人物的視角再現那些往日的傷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島,是埋藏的秘密、是不堪的回憶,卻也是生命中最難以抹滅的鄉愁與存在,因為是故鄉、因為是家的事實,形體可以離棄、可以遠離,心卻彷彿還被困在那些追尋路徑的窒礙和遺憾裡。

 

不管是離開或留下都有各自的原因六篇人生故事六則事件回溯呈現出不同面向的反思,然而湊家苗在本書用一個比較整體的概念來包裝,那是「霸凌」,霸凌無處不在!《望鄉》裡的多數主角們歷經親人逝去的傷,然而更多的創痛與恐懼卻是源自同儕反覆的惡意行為中,因為霸凌者的恃強凌弱、甚而旁觀者的袖手旁觀,加劇許多一輩子也難以平撫的創傷。秘密、誤解、愁苦或憎恨,所以我們在殘缺破碎的記憶裡滿是矛盾依戀,《望鄉》的字裡行間有種濃烈的時代氣息與黏滯的情感連結,在渴望與疏離間體現出了憂傷卻又動人的意境。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冠軍  

 

 

 

        作者:陸希未

        譯者:JC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4-12-12

        ISBN/ISSN9789571058245

 

 

 

 

 

作者陸希未的作品每每都在結局留下讓人牽腸掛肚的懸念,經過半年的時間這「傳奇三部曲」總算來到了最終尾,在第二集末段動盪不安的政權雖暫時獲得穩固,但作者卻為這對多災多難主角的戀情投下了變數,為了共和國人民、為了彼此,戴伊隱瞞了自己生命所剩時間不多的病情遠離瓊去治療,在《冠軍》中分離八個月的兩人因為殖民地爆發瘟疫、和平協議破局,戰爭危機一觸即發下再次聚首!歸咎於共和國之前生化武器遺留導致的病毒肆虐,殖民地發出交出解藥的最後通牒,然而唯一可能的解藥之鑰卻在戴伊弟弟的身上,面對實驗測試的風險,究竟是要拿整個國家當賭注,還是一個人?壓軸登場、更為峰迴路轉的情節都在本書中展開。

 

《傳奇》《菁英》到《冠軍》這部被票選為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說的反烏托邦作品還真有點出人意料,從最初典型的階層矛盾、集權統治的背景設置介紹,到續集中弊端揭露、內部衝突到號召人民對威權反抗,都是反烏托邦文學很常見的橋段鋪陳,比較令人訝異的反而是最後選擇從內部改革、齊心對外的愛國心展現,不管是財團或政權,絕對權力就是絕對權力,無論叫什麼名字,儘管人類生來就是不公不義,但不代表人們就沒有自主決定未來的權利,然而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想像中那麼理想,除了戰鬥、毀滅、重建,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在這個什麼都要反不反的時代裡,不讓改變成為暴力和征服的美化藉口,《冠軍》選擇以另一種更令人熱血沸騰與動容的信念情感牽引,讓人感受到希望與愛還是有凝聚人心分裂的可能。

 

當然本書不因此而少了華麗炫目的冒險高潮,相反的因為國家危難在即、全面戰役開啟,諸如精彩的打鬥與槍戰等動作場面,或是空襲、爆破等緊湊攝人的戲碼也都可以在《冠軍》中看見,極具衝擊的震撼效果增添波折不斷的節奏張力,其次傳奇系列裡雖然是以二O五五年美利堅合眾國中正式分裂為西部政權的共和國為主要敘事背景,但繼上集中概略帶入鄰國殖民地的迥異社會對比,補強了世界設定的完整度,本集中更以援助聯盟國之姿帶出了南極洲的科技舞台,在那個充滿虛擬文字與數字的國度裡,生活就是遊戲、等級就是一切!分數雖能刺激人民的正向行為動機,然而這所謂好壞的界定標準究竟要如何判定?作者巧妙地以多樣性的國家組織樣貌提供讀者思辨的方向。

 

而令人最關注的男女主角部分,也是大大出人意料!相較於此類青少年小說中浪漫艱困的愛情元素最終通常還是會安排圓滿的結果,傳奇三部曲卻彷彿擁有無止盡的阻礙挑戰,尤其是這最終曲居然還來個緊揪人心的十年歷程!但也因為這樣催人淚下的演繹發展,才更突顯愛的割捨犧牲與深刻美麗,也算是徹底呼應了小說動亂背景中與過去和解、重新開始的歷史結論,然而《冠軍》書末雖不失希望卻也留下了吊足胃口的留白,讓人私心期盼作者能再為這對戀人來個傳外傳。

 

 

 

相關系列作品

《傳奇》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04996921

菁英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06393415

冠軍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08321880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羔羊血祭  

 

 

 

        作者:山姆.卡伯特

        譯者:林零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ISSN9789571361338

 

 

 

 

 

《羔羊血祭》是雙作者合力創作而成的作品,指導創意寫作的教授加上在犯罪小說界屢獲殊榮的作家,光看兩人的經歷與寫作底子就很讓人期待會撞擊出什麼樣的火花,而閱讀完本書,的確,這個結合宗教陰謀論與錯綜複雜謎團而成的故事有別於傳統宗教歷史或藝術的符號解碼類型,保有套路化的舊元素之外居然加入超自然力量的新意!出人意表的混搭風格充滿想像力,不僅再次為西方歷史與信仰帶來了顛覆性的震撼論點,懸疑緊湊的冒險解謎過程更是高潮迭起,如果你喜歡介於歷史小說與神祕驚悚效果的作品,《羔羊血祭》巧妙建構的世界背景與聳動祕密應該會帶來不少驚喜。

 

本書描述神父湯瑪斯和神秘的女歷史學家莉薇亞正在尋找一份從梵蒂岡遺失的協約,這份被十九世紀詩人達米安尼偷出並隱藏的文件,卻涉及了整整六百年來天主教會與被稱作是「諾安德利人」組織所訂下的秘密合約,有人極力想要揭露協議內容、有人卻不願讓這件事見光,各方人馬為了奪回協約無所不用其極,但唯有解開詩人留下的一系列複雜線索才有可能找到文件,這份協約到底藏有什麼樣毀滅性的真相?為何將會讓教會遭到前所未有傷害?隨著樞機主教被綁架、死傷人數的增加,湯瑪斯和莉薇亞必須通力合作破解密碼訊息才能搶得先機。

 

小說開頭便充斥著懸念不斷出現蛻變同胞、諾安德利人等字眼,諾安德利人到底是什麼?過去數千年來教會不時會聽到一些醜聞、災難或錯誤決定引發各界質疑,但這些腐敗事件都無法動搖民眾宗教信念了,還有什麼能撼動整個教會?然而傳說中的撒旦之子、地獄降生,真的存在這個世上!原來以為《羔羊血祭》就是像丹.布朗之後引發解密尋寶熱的作品之一而已,但無預料情節中不僅結合歷史、陰謀、秘密、冒險,居然還有神秘力量的出現!正邪兩派人馬的爭奪戰爭也因而增添不少魔幻詭秘的獨特氛圍。

 

其次《羔羊血祭》一書不可錯過的還有以羅馬為延伸的各式風景跟隨著主角尋覓線索的腳步穿梭在不同的古老教堂和現代化街景間,看得出作者們為了背景設置下過不少苦功,像是教會歷史、教堂建築、古物藝術等都提供了詳盡的細節說明,不僅補足了內容的豐厚度、也提升了場景的真實感;當然本書更重要的是關於探討信仰的本質思辨與道德難題,更多元的角色對比之下,你會發現主觀的認知與客觀的事實是有所差異的,不管任何的物種都同時並存著邪惡與良善之性,當然包括-人類。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野獸之城  

 

 

 

        作者:譽田哲也

        譯者:黃涓芳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4-12-05

        ISBN/ISSN9789571057613

 

 

 

 

 

 

故事和現實的差異在於不管是怎樣殘酷瘋狂的暴力世界,你明白它終究是虛構的情節,而這大概也是閱讀《野獸之城》和其他書籍心境最不同的地方,因為當你知道這部引爆話題的作品竟是取材自難以置信、比小說還更駭人聽聞的真實社會新聞事件,作者譽田哲也揭開的不是只有這世上可能無法完全理解的黑暗事物,還揪出了棲息在每個人心中失序的野獸,禁忌真相的背後滿是極具衝擊的人性弱點與醜惡。

 

曾發生過在日本被監禁在大廈房間的連續失蹤案件,被稱作是人類史上最惡名昭彰最令人髮指的「北九州監禁殺人事件」,一對奪命鴛鴦因女方受到男方的唆使,竟向家人勒索並監禁折磨長達半年之久,期間用盡各種慘無人道的凌虐手段,最後並將其殺害分屍、燉煮後用攪拌機搗碎投入大海,當時震驚整個日本的是這起冷血慘案的主嫌從頭到尾都沒有親自動手,而是命令這個家庭的全體成員相互傷害,這樣聳動讓人作噁的虛離感始終存有讓人不解的疑點,例如說被害者為什麼不逃不報警?為什麼像個魁儡般聽命行事不反抗?這是作者企圖探討的癥結點,也才是本書最令人不寒而慄的地方。

 

所以看完《野獸之城》,大部分的讀者應該很難屏除好奇心,再次去搜尋出這樁日本犯罪史上必提的兇殺案來對照,閱讀過真實案件的紀錄再次回想書中的情節,你會發現譽田哲也其實沒有誇張那些血淋淋的內容,那樣極度獵奇的畫面卻是在真實世界上演,沒有理由動機、反社會人格的犯罪者彷彿是披了人皮的野獸,電視新聞中形形色色的壞人或許讓人對於類似案件不陌生,然而受害者變成加害者的心態變化與崩壞過程正是此書之所以撕裂人胸口的恐怖深淵,而你是否在無形間也被習慣給制約?對於社會新聞裡暴力血腥見怪不怪、早已漠然?!小心,惡是有感染力的!就像書中的人們被植入的恐懼扭曲了心性,為了生存下去他們只得習慣自己也成為野獸。

 

從翻開書頁的那一刻後就讓人陷入詭譎的混亂,以三條支線推動帶出這件神秘的密室監禁殺人案,令人如坐針氈的殘暴情節有著有如煉獄般冷冽的氛圍,《野獸之城》中你不僅可以看到警察辦案與偵訊的深度細節,還有人際疏離無感的社會弊端和人性難以迴避的爭議,挑戰了人心的瘋狂與最不堪的道德底線。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女王心機  

 

 

 

        作者:莎拉‧謝柏

        譯者:陳彬彬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4-12-15

        ISBN/ISSN9789571057255

 

 

 

 

 

 

光看莎拉.謝柏是《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的作者與本書改編為電視影集就獲全美票選為最受歡迎劇情獎,還有本系列早已推出好幾本的小說續集,不難想見《女王心機》必定具備誘人的故事元素,有著傳統青春校園的勾心鬥角戲碼,並運用大量的秘密與陰謀、保留快節奏的神祕感,將懸疑、驚悚和奇幻等精心打造的設定融為一體,《女王心機》在情節開展與角色鋪陳生動且娛樂性十足,是充滿戲劇張力的YA小說作品。

 

故事的前言就顯得怵目驚心,莎丹醒來發現自己躺在骯髒的四腳浴缸中,正努力回想起發生了什麼事,這才發現自己早已死去、變成了隱形人,只能依附在和她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艾瑪的身旁!同時間生活在寄養家庭的艾瑪正被一段可怕的勒頸影片所震驚,因為影片中的女孩簡直就是她的分身,是長久失散的雙胞胎姊妹嗎?為了釐清事實的艾瑪只能前往尋找莎丹,然而卻收到一張紙條寫著「莎丹死了,不准告訴任何人,繼續演下去-否則下一個就是妳。」在沒有人相信、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艾瑪只能取代她的身分、繼續假扮莎丹來拼湊線索,事到如今只能靠著自己的力量破解這樁命案。

 

和《蘇西的世界》一樣,打從一開始女主角之一的莎丹被殺害就不是秘密了,如同人死後還有牽掛無法離開塵世,所以魂魄會停留在人間,作者讓莎丹以像是背後靈的形式出現,沒有人看見、聽見,也無法左右事態的發展,只能夠跟隨在艾瑪身邊以被動、旁觀的立場去看待整起事件,失憶外加有時突然顯現的混亂過往片段更增添不少曲折的懸念效果,整個故事並透過其以鬼魂為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和以艾瑪為主的第三人稱有限觀點來逐步還原真相,這樣大膽的組合與切換更對比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性格,不管是風格或視角都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本書的中英文書名則是以不同著重方向呈現出內容的主題,中文書名《女王心機》說明了人際關係表面平和要好,私底下卻是各懷鬼胎、為了步步為營不擇手段的表裡不一,原文書名《The lying game》則是點出了事出必有因的癥結點,原是同儕間以好玩惡作劇為出發的「謊言遊戲」演變到最後卻失控成了攸關生死的周旋戰,這就好像犯罪學理論中的破窗效應般,放任無傷大雅的小惡只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遭受不合理傷害的侵犯者更有可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隱身成為可怕的終極復仇者展開回擊,不要以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畢竟人性與人心沒有幾個人經得起考驗!

 

當最要好的朋友也可能是敵人,每個人都成了犯罪嫌疑人,還有個兇手虎視眈眈注意著你的一舉一動,《女王心機》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此!就像是部扣人心弦的驚悚片,用秘密堆疊謊言、用謊言保護秘密,當潘朵拉的盒子一旦被開啟,種種世間的醜態都將表露無疑。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