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年代裡的小幸福.jpg  

 

      作者:威廉.格納齊諾

      譯者:許昌菊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ISSN:9573267446

 

 

 

 

 

現實如果是一片荒漠,身處在這樣社會的人,究竟什麼才叫做正常?什麼才又該算是所謂的異類?當看著這個世界越來越晦暗卻漠不關心,當我們對於自己所過的生活再也無話可說時,人們被期許的是與自身不幸保持一種純粹觀望關係?或是感同身受、藉不幸來慶幸自己還能擁有的小確幸?正如本書主角的背景設定-哲學博士,作者以著一種近似哲理詩意的觀看角度,帶出了這個社會的矛盾與大多數人的無感,諷刺的是這個想開辦教人在不幸年代找到幸福的人,最後因為自身的過分敏感導致崩潰無法承受,到最後感性細膩的人反而被當成了神經病,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感知的麻木與貧乏究竟是為了適應環境的進化或退化,似乎也成了這個時代獨有難解的問題。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行觀覽車.jpg  



      作者:湊佳苗

      譯者:丁世佳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1-05-04

      ISBN/ISSN:9789571353654

 

 

 

 

 

閱讀湊佳苗的作品,敘述手法似乎成了她獨有、且最具特色之處,《夜行觀覽車》沒有意外的又再一次令人驚豔,而且這次融合了描述式與獨白式寫法,以三個不同的家庭主體,不管是置身事件者或旁觀者的角度帶出了故事的全貌,''時間''成了這次的重點,從案件發生至結束僅短短  四日,期間雖運用了順敘與倒敘法的交雜,但我們看見作者以著清晰的邏輯架構組裝了所有情節,過程中不同時間的片段、相異角色的片面所帶來的未知,反而讓人更急欲得知真相,然而延宕許久的那份疑惑,彷彿吊人胃口般直至最終才獲得紓解。

 

如果有看過《告白》或《贖罪》,可能會發現本書內容與之前的作品有那麼一點差異,對,以前敘述的情節或過程是更加聳動血腥,甚至到瞠目結舌、匪夷所思的地步,然而這一次,如果以電影來打比方,雖褪去了以往那些視覺震撼與聲光效果的裝飾,卻也讓人更輕易、殘酷的直視到赤裸裸所謂人心的部分,那看似平靜溫和的表象,潛藏深處的竟是如此無以名狀的悲哀。

 

就像本書第一句話就拋出的疑問般,「事情為什麼會演變這樣呢?」更何況這是發生在家庭、發生在親人間,怎麼還是會這樣?每個家就彷彿是個社會小角落的縮影,呈現著不同面貌,故事裡有著雖住在高級住宅區,卻鎮日爭執紛亂不斷的家庭,有著平日雖看似和樂毫無缺陷,卻發失駭人命案頓時崩毀的家庭,也有著愛道人長短、美其名守護,卻孤單渴望著親情關愛的家庭,而閱讀《夜行觀覽車》的過程,我們就像是和這些人搭上了這座巨大的摩天輪一樣,在漆黑的夜空下瞭望著遠處燈光熠熠的山下景色,那亮著盞盞橘色溫暖光芒的窗內,有著什麼樣的人生百態?而這些被困在雲雀之丘、被關在不同瑰麗玻璃窗內的人們,又是上演著怎樣的生命風景?在上面轉了一圈下來後,同樣的景色就會看來有所不同嗎?或者最終我們還是只能悲觀地企盼和黑暗融為一體?

 

「只要度過了今天,明天跟以後一定會有辦法的。」

 

也是,紛亂的家人並沒有因為此契機改變了價值觀,童話的家庭靠著美化的謊言合理了自己的行為,就連看似大和解的結局也充斥著不滿與漠然,然而儘管明早醒來依舊會一成不變重複著同樣的無奈,日子還是得繼續過下去,如果人人都抱持著自掃門前雪的冷漠,關上了窗就杜絕了外面所有問題,我們又怎麼冀望他人有著相同的情感熱度?如果家只是淪為外顯的遮風避雨建築,而少了情感的維繫與支持,我們又怎麼期許有人會看見別人的不幸,就體悟自己的幸福?物質文明的發達,反倒好像只是突顯了真相的無力招架與現代人的無感,而呈現出了在社會、在家庭或在人際關係各種面向的扭曲怪狀。

 

於是我們都在這傾斜的坡道上,努力地保持著自身的平衡,儘管別人輕推一把就可能失衡墜落,但也別忘了,只要有人願意伸手拉起,我們還是可能跨越過這險坡,抵達平坦安穩的明媚之地,顯然對於未來我們還是有選擇的,不是每個故事都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我們還是由衷期盼每段真實人生都能圓滿落幕。

 

 

  感謝時報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聖女的救贖.jpg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葉韋利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10-01-05

      ISBN/ISSN:9789866562440

 

 

 

 

本書與《嫌疑犯X的獻身》的基調有點像,同樣建構在對愛的奉獻與救贖,也正因愛之極致,而有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而成就了所謂的完全犯罪與虛數解,帶來了精采的推理過程與出乎意料的結局,且《嫌疑犯X的救贖》一書有著數學天才與物理學家的鬥智對決,而《聖女的救贖》有著正反兩路的意見辨證,兩方爭鋒相對的結果,也大為提升了閱讀過程的吸引力。

 

愛的極致表現究竟是犧牲奉獻或是玉石俱焚?而面對愛又該是無私、無求的,還是約定、承諾?當不是兩情相悅時,我們是選擇守護自己的愛,抑或成全他人的愛?

 

詭計解開了,但關於愛之複雜與微妙,或許才是最令人永遠無法參透的虛數解。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一起跳海.jpg  


      作者:亞托.帕西里納

      譯者:武忠森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6-30

      ISBN/ISSN:9789866249136

 

 

 

 

芬蘭的民間格言說「生命中最嚴重的是死亡,但說到底也不算太嚴重。」

 

或許這本書就是在闡述這樣的概念,以一種詼諧有趣的方式去看待死亡這件事,於是一群人展開了尋死之旅,畢竟想死也要死得自在、有創意些,放下了生死、下定了決心,生命還有什麼可以畏懼的?所以我們看見這趟旅程中,儘管每個角色在最初都因不同人生遭遇的潰敗而死意堅決,但隨著走過的風景、事態的經歷,而慢慢產生了心境上的轉變,不管最終的結局是生是死,至少都與最剛開始的樣子,有了那麼一些微妙的不同。

 

死亡是每個人生相同的終點,諷刺的是書裡也道出生命意外之無常,喝酒肝臟會出毛病、吃太好膽則固醇狂飆、瘋狂慢跑有人累死在跑道上、不跑呢就容易變肥胖,關節背部病變上身,最後同樣都因心臟病死亡,就像這個找死俱樂部替自己取的名字「匿名臭皮囊自由協會」,生命其實沒有想像中美好,但死亡感覺好像也不是這麼重要了。

 

亞托.帕西里納說可以愚弄死亡,但生命不可兒戲,關於人生沉重難解的習題,微笑大聲喊出「上路囉,臭皮囊們!」,或許生命旅途自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轉彎處。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秘密結晶.jpg  

 

      作者:小川洋子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5-12-30

      ISBN/ISSN:9861730184

 

 

 

 

 

關於記憶的消滅在小島上不斷的發生,有形的物體、無形的氣味,甚至身上的器官,但或許就是關鍵的"心"也隨之淡化了,所以沒了眷戀,也無痛無悲了,遺忘、不留下東西,究竟是幸或不幸,而心裡還記得的人呢?自然消失與被迫消滅縱使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有了濃密的心,是否就可以漸漸溶化這個僵硬的世界依舊無解,但即使最終我們還是無法喚回那些已經失去的東西,總還是得有人努力的記得。

 

「不奇怪。這就是人心,即使心已經滿是空洞,仍然渴望有所感受。」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狗之丘.jpg    

 

 

      作者:劉克襄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ISSN:9789573259985

 

 

 

 

這是劉克襄以動物為主題的小說,相較於《風鳥皮諾查》或許是本書書寫的對象-狗,更貼近於週遭生活,所以相對來說也更容易引發共鳴與認同。

 

六百多天近兩年的漫長觀察,我們看見作者細心紀錄下這群都市野狗的生態,這隱身於社會角落的族群從最初無憂的小山生活,到後來的環境變遷、大樓林立,繼而直接迫害或間接威脅其生存,動物面對求生的堅毅與無奈,進而也突顯出人類的自以為是和反覆無常,流浪狗有大部分是來自於人的遺棄,然而我們卻總可以像是置身事外般責難起牠們的存在,"寵物"隨著個人的喜好厭惡倒成了過時的"廢棄物"。

 

很喜歡劉克襄提供了另一個觀點去看待野狗的習性,附錄中的「狗大便」、「狗咬人」真實事件更提供了絕佳的生活教材,未充分理解與認知的狀態下,又怎能殘忍武斷的去定位一個生物樣貌。

 

「小冬瓜首次被人撫摸,有些不自在,但漸漸安心了。最後,閉上眼睛。」

 

歷經了生活的顛沛流離,看盡了生命的興衰,牠最後還是選擇了信任人類,而我們呢?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鳥皮諾查.jpg  

 

     作者:劉克襄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ISSN:9789573259992

 

 

 

 

 

 

《風鳥皮諾查》定位為動物小說,若單純就內容類型而言,它富含著深厚的鳥類知識,除了藉著故事帶出主角環頸行鳥棲地與習性外,也將情節中出現過的鳥類以手繪註記的方式添加於篇幅內,使讀者對於鳥類世界有了更進階的認識,讓人不經感佩起劉克襄「鳥人」的稱號,並不單只因愛鳥,而更重要的是觀鳥所得,唯對於自然生態的熱愛與觀察之細微,才能如此活靈活現的塑造出最貼近物種原始樣貌的角色。

 

但就在認為自己是在閱讀一本淺顯易懂、平易近人的生態小說之際,卻意外驚覺故事內涵傳達的意念非想像中容易,主角皮諾查對於身為候鳥的自傲與認同社會既定傳統,卻在追尋他人形象的旅途最終,對結果產生質疑,若鳥類只是作者所欲依附人格化的展現,那在所謂人的定位與新舊取捨的議題上,有著甚多著墨格外值得深思。

 

生命會隨著歲月流逝與人生經歷而有了不同視野,然後變與不變間並無對錯標準答案,重要是迷惑或無法認同了,有沒有追尋或抗衡的勇氣,或許就可以不再假裝,或者只是脫離了一個厭惡的體制,又陷入類似的制度裡。

 

習慣或冒險,遵循或反制,並沒有牴觸,只在於有沒有看見自己。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作者:愛瑪‧唐納修 

     譯者:張定綺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1-17 

       

     ISBN/ISSN:9789862132180

 

 

 

英國詩人艾略特說︰「人之為物,不能承受太多的真實。」


在冗長的童言童語裡,我們看見了房間也可以是全世界,但當所謂的盆栽男孩被移植到了戶外,少了呵護多了現實,考驗才算是真正開始,我還是我嗎?有時候對世界的一無所知或簡化成什麼東西都是假的,會不會是種另類幸福?


母親與小男孩有個協議,他們每件事都要試一次,這樣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社會如果只是另個更大的牢房,房間只有大小之分,並無內外之別,但我們會把嘗試過的每件事都記下來,縱使有些事是要等更勇敢了些再試。


「找到真正屬於我們、不在獨立生活的公寓」


然後我們都可以說聲,再見,房間。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