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缸  

 

 

 

 

        作者:布萊德利‧桑默

        譯者:張思婷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5-11-27

        ISBN/ISSN:9789573277507

 

 

 

 

 

 

小金魚伊恩從二十七樓陽台上的魚缸往下墜到高速撞上人行道只要4.3然而我們的故事卻要從伊恩墜落的前三十分鐘開始說起,這一天公寓的兩架電梯都壞了,所有訪客或住戶被迫推開逃生門走上了樓梯,而讓原本各自伸展的平行線意外出現了交集的可能,金魚伊恩的世界在窗外下墜旋轉,眼睛瞥見的卻是那棟盛裝人生萬物的公寓建築裡、那透明窗戶內一閃而過的生命即景,八個人、一條魚,共享著相同的時間與空間,也同樣面臨著生命的困境與選擇,而每一個瞬間所做的決定都將影響著未來的樣貌。

 

初次看到《金魚缸》的書名很容易讓人歸類到兒童文學的創作它的確有隻可愛有趣、常令人會心一笑的小小金魚,然而卻是一本意境深遠、充滿智慧的人生小說,些許意識流的風格、融入生命哲思的韻味,簡單清新下卻給人既柔軟又強大的微妙感覺,是個人近期閱讀過最為驚豔喜愛的作品,布萊德雷索默早期以短篇故事為出名,而本書則為作者的第二本小說創作,雖然是近約三百頁的長篇小說,個人卻覺得依舊維繫住短篇的亮點,像是特殊結構、發想創意或轉折結尾。

 

全文以第三人稱全知的觀點為記述,作者以像是獨立於故事之外的旁白解說方式來帶出情節,描述呈現則有點類似電影的運鏡手法,藉由鏡頭取景的遠近、高低,加上特寫或背景來表現畫面,五十五則章節中,除了前後的引言與結語,其餘皆是以金魚伊恩和那刻正分散在公寓各樓層的人們作為視角轉換,除了標題有別於傳統、相當幽默具有張力外,每則章節也都控制在五頁的篇幅內,比較特別的是流瀉在時空中的跳躍感,其後內容以又或接續、又或重疊在相同情境的手法呈現,視角在交互穿插的輪述方式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同一幕場景、不同角色的視角詮釋,其各自內心世界的心境、思想和感受。

 

原本住在老舊公寓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電梯故障而讓故事有了開始的機會,他們有的擦肩而過產生短暫的交會、有的就此激盪碰撞出命運潛在的可能,雖然《金魚缸》的人物看起來還不少,不過綜合這三十分鐘所發生的所有情節還是可以區分為三組事件,其一:渴望確認愛意的凱蒂走向了男友的公寓,此刻花心劈腿的康納從公寓對講機得知消息正慌亂趕著床上一絲不掛的斐兒下樓,其二:擁著神祕包裹的壯碩建築工人加爾仕,難掩興奮之情正回到房間獨自沉湎在難以啟齒的秘密中,公寓管理員希梅內斯此刻卻為了修理水槽走進自家廚房,其三:即將臨盆的孕婦佩妮突然下體一陣疼痛,從私處伸出了一隻蒼白發青的小腳,手機沒電連絡不到男友、助產士的她正挨家挨戶敲門請求有人幫忙,卻遇上了罹患廣場恐懼症、以情色電話為職的宅女克萊爾和一緊張就會昏倒、自稱能穿越時空的小男孩赫曼,三段混亂失控又帶點荒謬戲謔的劇碼突顯了際遇的微妙。

 

不過說實話如果前半段不是有著一隻可笑的小金魚老健忘喊著「呦?我這是在幹嘛?」的章節點綴,我會以為這是個很孤單、很寂寞的故事,獨立疏離的切割空間、隱密專屬的私人世界不管這些書中人物是一個人或是有人陪,他們對於曾經的過往人生都曾有過不堪或缺憾,抑或對於未來想像是得過且過或迷失困惑的,金魚短暫記憶的象徵意象對比上冗長人生的無限循環,嚮往自由的金魚伊恩雖然到最後還是難掩對肉身墜地的恐懼,卻也因奮身一躍讓命運跳脫既有的框架,面對生命過程的跌宕低潮或抉擇關卡,不見得下定決心、未來就會回應每一個人的想望,但如果不嘗試不挑戰、不給心念一個轉換的機會,周而復始的瞬間又怎麼擁有蛻變重生的轉機?悠遊在《金魚缸》的百態人生中,你很難不動容、不感謝,然後慶幸起生命際遇中仍被刻意保留的各色風景、溫度和美好。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靈女王I:真命女王的崛起  

 

 

 

 

        作者:艾瑞卡.喬翰森

        譯者:鄧嘉宛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5-04-28

        ISBN/ISSN9789862135983

 

 

 

 

 

 

故事從凱爾希的十九歲生日開始說起,那天她結束流放在外的日子、告別從小隱身的偏僻森林與難捨的養父母,即將回到提靈王國的主堡登基繼承王位,這也意味著從今她就是被獵殺的對象、會面臨生存勝過一切的時刻,由提靈早期的歷史書籍中凱爾希又被稱作「被死神戳記的女王」就可得知有多少人想加害於她!相貌平平又熱愛書籍的純真女孩,不僅在一開始就飽受前女王護衛隊的歧視,更在回宮途中就遭遇專業殺手的襲擊和神祕大盜的綁架,除此之外還有覬覦王位已久的攝政王舅舅與虎視眈眈的獨裁鄰國統治者,剛繼位的十九歲新女王不但得想辦法贏得眾人的心,還得解決貧困王國諸多的制度問題,更可怕的是對抗擁有邪惡魔法的腥紅女王,一場危機四伏且耐人尋味的血腥之旅即將展開。

 

《提靈女王三部曲》的發想挺有趣的,是作者艾瑞卡.喬翰森受到當年擔任聯邦參議員的歐巴馬演說所啟發而形塑的主角形象,就這樣的點我們可能會很容易聯想到講述關於政治或歷史主題較一板一眼的類型小說,但如果《提靈女王1:真命女王的崛起》單純只就權力鬥爭或陰謀手段的元素來發揮個人可能還不會那麼感興趣,像是童話故事般的開頭,竟有著跌宕起伏、意外橫生的情節驚喜,很容易就引人著迷進入那個虛構的世界中,作者在傳統常見的主線下卻展現令人印象深刻的顛覆創意,大膽融合了帶有奇幻魔法與反烏托邦的作品風格,不但具有原創性,還可能讓人成癮。

 

初次閱讀本書,第一個讓人深感好奇的地方是每一個章節的開頭引言,以小說背景中所節錄的歷史書籍、檔案資料或謎語歌謠等作為開場,並巧妙地以像是預言的記述方式揭示,不僅點出當節內容的主旨意涵,這種隱約洩漏劇情發展卻又不細說分明的作法簡直搔到癢處,而書裡比較特別的地方又在於架空世界的設置,一開始你會以為就是歐洲中古世紀的故事,然而隨著情節的逐漸披露,才理解原來主角身處在二十四世紀的未來時空,三百年前因為末日浩劫而有了大渡海時代,搭乘船隻尋找新大陸企圖重新建立夢想國度的人們,卻在災難中喪失大部分的醫療資源與科技技術,因而人類的生活方式倒退回原古的社會模式。

 

這樣的設定讓這套書產生不少衝突的趣味感,就像是在玩弄我們對於時空的既定認知,讓時序在交錯間產生了模糊的界線,你明明身處在未來,卻又像是在現在或過去,像是情節中甚而提及了我們熟悉的J.K·羅琳、《魔戒》、香菸、印刷術等,而這又可以連結到本書之所以獲得這麼多關注的最大亮點-敢於以女性角色為主導的奇幻史詩小說,而且偏偏還是個被再三強調長相不怎樣的女王,總是在騎馬打仗強調騎士精神的氛圍裡,雖是未來時空卻不難嗅出視女性為弱者的歧視意味,像是書裡一開始護衛隊對於女主角的態度、還是之後描述女性被奴役供取樂或面臨家庭暴力等問題,所以當你看到書中不少人物到最後的堅毅與轉變其實會有種為女性平反的快感,帶點意有所指的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身為女性作家貼切的反諷與幽默。

 

《提靈女王1:真命女王的崛起》作為三部曲的首發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作品,未解的懸念夠多會讓人期待起後續發展,除此之外也涉及權力陰謀、黑暗魔法與冒險成長,個人特別喜愛的是作者對於人物塑造的豐厚度,不管是主角、甚至書中好幾位配角都相當立體有故事性,而隱藏經營治理之道又暗潮洶湧的情節還兼具借鏡觀形和娛樂效果,誰說奇幻冒險鉅作中沒有好看的女英雄故事?!

 

 

 

相關系列作品

《提靈女王1:真命女王的崛起》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0248325

《提靈女王2:敵軍壓境》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3628701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特蘭提斯.基因      

 

 

 

        作者:傑瑞.李鐸

        譯者:李建興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15-04-30

        ISBN/ISSN9789865880958

 

 

 

                             

  

 

人類的起源之謎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的話題,從自古以來各個民族都有各自流傳的神話傳說就可以窺見一二,直到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帶來了高度革命性的觀念、粉碎了上帝造人的神話,然而最早之前,地球上甚至存在好幾種人屬物種,但為何智人成為唯一倖存的人種?就像種大躍進帶來的突發改變,現今人類的祖先突然擁有了處理抽象及語文的能力,而脫穎而出人類進化史成為地球霸主的關鍵究竟是?關於人類演化發展的重重謎團,作者傑瑞.鐸以演化遺傳學帶出了至今未解的謎團,成功吸引讀者的目光。  

 

而在《亞特蘭提斯基因》一書中所有物種本質謎團的線索又都指向失落的神秘帝國-亞特蘭提斯,亞特蘭提斯是傳說中擁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在這個史前超文明中最讓人注目的就是具有相當高度的科學發展,在本書中我們也可以見識到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科技部分,不過比較特別的是作者將物種起源與古文明傳說的結合,人類因為獲得亞特蘭提斯基因而造成大腦線路的改變,短短五萬年間從瀕臨絕種到統治地球,但如果那些消失在海底的亞特蘭提斯人只是在冬眠沉睡等待合適的時機覺醒呢?他們對於現代的人類會是友好還是敵對?!

 

基於這樣的論調於是有了古老反派組織「印瑪里」的出現,打著拯救人類的使命計畫,實則卻像是扮演起上帝的角色,他們透過可怕的裝置篩選符合的基因,甚至釋放出致命的瘟疫病毒企圖削減人口創造新人種,而遺傳學家凱特與地下反恐探員大衛又是否能攜手合作解開這樁千年的陰謀呢?《亞特蘭提斯.基因》充滿了動作、冒險與驚悚等元素,作者採取了篇幅短小、節奏快的說故事方式,視角不斷的轉換在不同場景與人物之間,加上像是大雜燴般融入不少科幻小說可見的題材,敘事上的確容易造成讀者的混亂,但也意外因為營造的豐厚而維繫住懸念!不管是曲折度和層次感,或是刻意保留的訊息都為後段不少情節轉折處帶來張力與驚喜。

 

「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是繼休豪伊的《羊毛記》之後自費出版電子書的暢銷奇蹟之一,作者傑瑞.李鐸結合演化基因、古文明傳說、神秘組織、陰謀論等打造出一部宛如史詩般的科幻鉅作,演化論與遺傳學儘管是必要的情節,但不會給人掉書袋的枯燥艱澀,相反的整部小說充滿令人目不暇給的電影感,其次是字裡行間藉由物種演化對人性的暗諷,人類被思想與恐懼主宰、甩不掉的獸性傳承,從種族歧視、階層鬥爭、性別不平等到宗教信仰等一直以來從未停止的歧異戰爭,《亞特蘭提斯.基因》又何嘗不是人類負面心態下所衍生的眾多警惕故事之一?其緊張刺激的情節背後,也間接剖析了人類命運的困境,我們難以預料人類未來的演化方向,但別忘了演化創造過文明,卻也是文明毀滅的主要力量。

 

 

相關系列作品

 

亞特蘭提斯基因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0065712

亞特蘭提斯瘟疫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0641018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流法則  

 

 

 

 

 

        作者:亞莫爾.托歐斯

        譯者:謝孟蓉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5-03-05

        ISBN/ISSN9789865671341

 

 

 

 

 

 

《上流法則》是作者亞莫爾.托歐斯的初試啼聲之作,一部以二十世紀三O年代紐約曼哈頓為背景的長篇小說,英文書名《Rules of Civility》源自美國總統華盛頓少年時代「社交與談話禮儀」的筆記本,而洋洋灑灑羅列了一百一十條的生活禮儀規則則是被附錄於本書之後,這本冊子是書中男主角錫哥的母親送他的十四歲生日禮物,不僅代表著那個年代上流社會的社交準則、也是階層表徵,更是種自我期許,不過在作者巧妙的伏筆下,卻也成了全書最為醒目諷刺的亮點。

 

故事就從一九六六年的攝影展述說起,藉由真實事件-美國攝影師沃克.艾文斯於三O年代晚期於紐約地鐵用隱藏式照相機拍下的人像為引子,已步入中年後段的敘述者與丈夫在展覽作品中發現某個認識的男子照片,那一幅幅卸下偽裝毫無防備的肖像是最接近那個時代、那座城市的真實樣貌,然而兩張相同姓名、僅相隔一年的作品為何樣貌與感覺會有如此迥異的轉變?看完整本書,回顧前言顯得令人低徊不已,也不經佩服起作者的巧思,攝影之於記憶本來就是最美好也是最殘酷的紀錄方式,而對於肖像攝影來講更是如此,因為它某種程度來說正赤裸地揭示著時間與青春的消逝,照片之謎帶出了懸念,也帶入了近三十年前的回憶。

 

書裡以第一人稱為視角,藉由「我」我們回到了二十五歲愷蒂、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女子,努力生存在經濟大蕭條剛過、二戰威脅未到的紐約時代,一九三七的最後一夜是改變命運的分水嶺,愷蒂和她的室友伊芙認識了風流倜儻的銀行家錫哥,一場車禍意外不僅改變了原本三人行的曖昧關係,也讓愷蒂得以一嘗上層階級的滋味,《上流法則》大致就是以一九三八這一年發生在她周遭的人事物為基底,乍看起來像是以愛情元素為包裝,實則是很濃厚的自我成長小說,令人目眩神迷的奢華生活底下有膚淺的爭鬥、謊言與背叛,帶出生命哲思與人生喟嘆。

 

因為特定的主題與時代,所以書裡敘述反倒讓人更感受到作者細膩的社會觀察態度,對於無論是時代氛圍、時尚細節與人物心態都有相當真實的考究,其次是運用散文的筆法和書中角色屢次引用文學經典,感覺就像是看一部懷舊電影,儘管步調緩慢須點耐心,但那流金幻象後的美麗與哀愁卻愈發真實生動而深刻,在若干年後回顧生命的當下,那屬於青春的疼痛與感悟卻成了再也無法擁有的奢侈,停格在每段畫面的此時此刻。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年之夜  

 

 

 

 

        作者:丁柚井

        譯者:游芯歆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5-04-02

        ISBN/ISSN9789863442080

 

 

 

 

 

 

七年前的狂亂之夜,過氣的棒球選手崔賢洙扭斷了一個小女孩的脖子,用錘子擊殺女孩的父親,甚至把自己的妻子殺了棄屍世靈江,最後打開水庫的閘門造成村莊一半以上的居民都被淹死,當年倖存的十二歲男孩-崔瑞元,七年來背負瘋狂殺人魔之子的罪名不斷遷徙轉學,因為每到一個地方總會有陌生人大量散發相關報導洩漏他的身分,換來的是眾人輕蔑、憎惡與排擠的目光,七年後隨著父親執行死刑的日子到來,一直收養照顧他的作家叔叔安承煥居然失蹤?還有人寄來了一只紙箱,裏頭裝著叔叔寫下當年事件的小說手稿?已經沉沒在湖底的秘密真相究竟是什麼?那至今仍不斷徘徊在每一夜的夢魘是否又將侵襲而來?……

 

不同於傳統的青春類型風格,個人很喜歡這幾年韓國不管是在電影或文學所展現的視覺力道和人心震撼,以社會現實為題材帶有的黑色批判、懸疑聳動和深沉寓意呈現出人性之於命運的深刻,本書講述的是關於沉重的罪與罰、加害者與被害者,或者該說是復仇與守護的故事,《七年之夜》被媒體譽為「如猛獸進軍韓國文壇」的傳奇不單只是指作品氣勢所掀起的暢銷熱潮,令人訝異的是文字力量並不亞於影像形式所帶來的情緒感知,在閱讀過程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筆下那些怪物在心底所遺留下的冷冽與荒涼,既讓人毛骨悚然又悲傷無助、高速衝向毀滅的氛圍,還有那彷彿被無盡黑夜吞噬的執念與絕望。

 

若單純只看表面《七年之夜》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劇情就圍繞在造成悲劇慘案為首的男子、其周遭人們彷彿骨牌效應般接踵被牽連的命運,然而情節不只在於外在「報復」的聳動與辛辣,還在於內心「仇恨」的扭曲與瘋癲,因為無意間犯下過失所引發的漣漪卻讓所有人迷失在深不見底的黑潭中,那在夜色下光影搖曳的湖水魅惑的何止是失序的人心,還映照出潛藏記憶深處的秘密,書裡角色不多、卻各個耐人尋味,藉由不同的人物視角揭示出始終無法擺脫的童年陰影,細緻入微地刻劃出帶絲孤寂疼痛的家庭樣貌與親子關係,被壓抑、被忽視的情感缺口成了百般纏繞的惡夢,在午夜時分化身成鬼魅一一挑起人心的軟弱、醜陋與慾望。

 

《七年之夜》的成功還在於其詭譎懸疑的氛圍營造,作品中運用了不少關於水的意象呈現,例如大海、雨水、湖水抑或井水,那股漆黑深邃或是流動在空氣中輕輕晃動的聲響在悄無聲息的夜幕裡凝結成張力,以沉默的語言傳達出令人震懾不安的力度,作者丁柚井還巧妙地融入了像是覆蓋在湖面下的水底村、「一二三木頭人」迴盪在山谷的稚嫩聲響與那高粱田裡竊竊私語的古井傳說等,交織在現實與想像、理性與非理性的異色世界就宛如靜靜渲染的恐懼,當然還有那你一翻開書籍就會看到的村落地圖,儘管是虛構的小說舞台卻呈現出細緻的真實感,隨著角色慌亂穿梭其中,大大提升了空間的神秘感與心理的驚悚度。

 

作者在書中末尾說明了這是本關於「但是」的小說,面對命運的混亂、生命的不幸,我們全是無法繞開「但是」而生活的存在,然而「但是」是厄運的開始,何嘗又不可以是逆轉的契機?就像是本書結局所意想不到投出的變化球,假使「如果」造成的只有後悔,「但是」卻可以是生命的轉折,那在失望與絕望中仍不顧一切、奮力一搏的信念,或許才是讓漫漫長夜遠離、讓光亮重新乍現的希望。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見, 最好的妳  

 

 

 

 

        作者:克莉絲汀.漢娜

        譯者:康學慧

        出版社:春光出版

        出版日期:2015-04-02

        ISBN/ISSN9789865922627

 

 

 

 

 

 

如果《最好的妳》無條件的愛、真摯動容的情誼曾觸動你的內心角落,《再見,最好的妳》令人感受的就是椎心刺骨的疼痛,《最好的妳》以友情為開端,而以死亡作結,《再見,最好的妳》卻反向用死亡作為說故事的開始,你或許有這樣的疑惑: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好說的?正因為面對這樣的事,我們都習慣避談、都隱忍於心,所以這本書才更顯得寫實又令人心碎,因為面對人生必然的逝去,那是生命中最深的痛楚,也是最深刻的學習。

 

而這本作品雖然是續集,卻是可以在沒有前作支撐下、獨立閱讀的作品,其實個人有點訝異作者會以這樣的敘述手法切入,兩者風格調性有顯著的差異,帶點奇幻元素、以靈魂視角來觀看周遭親友的生活,在維持主線情節持續進行下並以大量的過往回顧穿插,所以雖然兩本書有前後連貫性,你卻可以很容易就串聯起其中的關聯,但個人還是比較建議有《最好的妳》的基底能更貼近並同理這段友情經歷各種考驗的細節與心境,當然!我更相信的是-就算錯過,看過《再見,最好的妳》,感受失去、放下、寬恕與愛的力量,那份深入心坎也會必定讓你忍不住再去找出故事最初的開始。

 

本書內容從凱蒂癌症死亡後的第四年說起,一件深夜發生的意外事故就像是改變人生方向的契機,作者藉由不同身分的視角切換,讓我們能夠更深入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也唯有褪去表面的偽裝才清楚地看見了始終隱藏的脆弱,面對生命困境我們總選擇不同的方式去承擔,但不是所有的痛覺都能隨時間淡去,於是有人酗酒嗑藥、有人豎起冷漠的尖刺、有人乾脆一走了之,除了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的死亡議題,作者也帶出了諸如親子教養、家庭暴力與種族歧視等問題,而意外的命運插曲讓三段破碎的生命宛如時鐘齒輪般緊密嵌合,有了訴說過往疼痛的機會,也帶出了重新開始的可能。

 

坦然面對、放手,真的不容易!若要說現實生活能如同小說般有逝者靈魂的守護,可能有不少人要嗤之以鼻,但反個方向來想《再見,最好的妳》會不會真正要說的而是永不褪色的記憶與不留遺憾的愛?更重要的還有那些仍在生活中同樣愛我們的人。再見是再次相見、也是練習告別,所有捨不得、也都需捨得,就像「塔莉與凱蒂」的故事一樣,關乎永恆與深刻的情感是生命最動人的書寫,故事有說完的時候,但感動卻會深深烙印在心底。

 

 

 

相關系列作品

 《最好的妳》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06031717

 《再見最好的妳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09849283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  

 

 

 

 

          作者:山下貴光

          譯者:王靖惠

          出版社:台灣東販

          出版日期:2015-03-24

          ISBN/ISSN9789863316947

 

 

 

 

 

 

專門尋人的偵探「桃子罐頭」、下雨天就不工作,還有接連而起的案件謎團!《雨 in the rain》的內容簡介,讓人聯想起了同為日本推理作家東川篤哉的寫作風格,系列作品中總是出現滿是個人特色的有趣人物設定,還有那在本格解謎中融入的輕快幽默氛圍,然而《雨 in the rain》你只要讀完前三小節,就會發現這是完全截然不同調性的作品,而且會徹底的挑起你的好奇心,就像書末作者藉由角色之口意有所指的點出,文字真的很有意思,又充滿了不可思議!筆者的意圖、讀者的解讀,是需要去經驗、去判斷的,而且是永遠不會膩的感受。

 

全篇藉由角色輪述的手法帶出整個故事,三段主線主角色分別為-吉田八起,虔誠的宗教信徒、被騙走一百萬圓的預備學校職員,把找出同學會騙子視為神的旨意計畫與給他的考驗;猿川柱,曾是靠犯罪獲取所得、常打架鬥毆的不良少年,直到成為偵探助理,卻在某次任務被職業殺手的盯上遭到性命威脅;月村大陸,童年母親拋家棄子、而後父親酗酒暴力相向,然而那個讓母親離家喪命的男子卻是為了錢財不折不扣的騙子,做過屍體清潔工作、成為同學會騙子,找出騙取母親的罪魁禍首、拿掉讓生命脫軌的齒輪無形中變成活著的目的。三段故事又分別與一位名為「桃子罐頭」的尋人偵探和一個神秘的宗教團體產生關聯,同學會騙子、被害人、職業殺手和偵探間看似樸朔迷離的絕妙連結,讓《雨 in the rain》成了一部意外性十足的優秀推理小說,更帶有些許沉重、別有深意的啟迪意味。

 

曾經有人說過99%的推理小說都不值得讀第二遍,因為既然知道了結局、破解了謎團,那還有什麼趣味?可是這本小說不一樣!就像前面提及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謀略過程,你會想知道是從哪個環節開始被騙的?作者精心留下的線索有何關聯?還有統整釐清整起事件的整體輪廓。書裡精確掌握了推理小說的兩大要素-詭計與佈局,運用了像是敘述性詭計與時間序列的概念,讓角色和時空彷彿形成了無止盡的的迴圈,情節中你可以看到反覆不斷出現相似的字句、場景、甚至人事物,又因不同人物操作複雜化了小說中的視角轉移,在最初或許會造成些許閱讀困惑或障礙,讀到最後理解全書的真實樣貌卻會讓人忍不住驚嘆起作者山下貴光精練又具有巧思的寫作技巧,推理小說果然不能太依賴文字的表面,這也可以是本書主旨“挑戰"的第一層意涵。

 

除了錯綜複雜、環環相扣的人物關係與情節伏筆,個人還蠻喜歡如同書名“雨”藉由其意象在作品中營造起的氛圍,遇到下雨天就不工作的偵探乍聽下是個搞怪逗趣的設定,但實則卻是有段難言之隱的苦澀過去,雨,綿綿不斷、濕黏鬱悶的感受,成了最契合文中各個角色失意與愁苦的自然物象,他們都曾有過孤寂不堪的過往、並對未來感到茫然無所適從,無意中皆和昔日被稱作邪教團體產生的關聯更帶出生命的反諷和人生的荒謬,然而選擇性的眼前所見何嘗又不是反映出各自的人心困境?書裡更深度的第二層“挑戰"於是而生,由際遇延伸出的徵兆或覺醒成了《雨 in the rain》裡相當有哲理的隱喻媒介,既然消除過去不可能、暫停的時間只能靠自己重新轉動,下雨天,何不就來場打破前例、試圖改變的挑戰!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第四名被害者  

 

 

 

 

          作者:地無限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5-03-12

          ISBN/ISSN9789571059136

 

 

 

 

 

 

以新聞台黃金時段的談話性內容揭開序幕《第四名被害者》在一開始就如同電視台節目衝高了收視率效果以聳動話題吸引住讀者的目光,這樁號稱台灣史上最不可能的犯罪,因為存在太多「找不到」而使全案更顯得樸朔迷離,動機?犯案工具?犯罪可能性?被害者遺體?大名鼎鼎的公共藝術才子居然涉嫌殘殺三名女子!最後因一位被害未遂女學生的指證而落網,然而始終保持緘默不肯供出被害者遺體下落的兇嫌竟在牢裡試圖自殺,並在死前擺出四杯酒水祭拜的疑雲而再次炒熱新聞話題,這第四名被害者究竟是?是過去式、現在式或未來式?《第四名被害者》以媒體輿論為發想的題材與視角,並融入推理解謎的精巧伏筆,訴說出高度懸疑且爆發力十足的故事。

 

隨著資訊的蓬勃演進,新聞媒體與大眾生活所產生的緊密關聯,近幾年有不少創作就是以尺度大開後的現今媒體亂象為諷刺素材所衍生出的作品,只是日式、歐美的小說不少,怎麼會獨漏以自由言論為亞洲第一的台灣呢?而這正是本書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方,閱讀作者天地無限以各種角度書寫出的台灣媒體現況,字裡行間濃厚的本土味與獨有的媒體語言總令人連結起現實經驗而會心一笑,然而那宛如兩面刃的力量卻也挑起了不少膽顫心驚的感覺,媒體亂象的氾濫似乎成為有識者公認的事,但如此精確地攤開我們就置身的社會生態結構,還是不免讓人為這頭失控的巨獸感到惡意與恐懼。

 

因為提到社會亂源,似乎媒體總是脫不了關係、甩不開惡名,這幾年外媒的批判、國人意識的覺醒喚醒了不少人民的質疑與省思,但書中丟出的許多爭議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作者以新聞台主播為視角不僅細膩的呈現電視台內部的作業流程與跑新聞分秒必爭的節奏,並點出了不少現況問題,像是媒體過度報導、浮濫的SNG現場播報、為了收視率搶獨家與侵犯隱私權等亂象,然而紛亂的根源真的都是媒體人所導致的嗎?還是你我也成了共犯結構的推手?《第四名被害者》在主線命案情節外並巧妙穿插了利用不同媒介呈現出的相關資訊,諸如名嘴爆料、鄉民辦案、臉書留言和親友訪談等,諷刺的勾勒出媒體輿論與社會大眾之間宛如連續劇般瘋狂荒謬的互動圖像,也難怪淪為有心人操弄利用的途徑。

 

而整本書除了一針見血的媒體議題探討,曲折離奇的謀殺案情和精緻詭譎的犯罪美學也是讓人驚豔之處,三個灌滿福馬林各自貼著「無上的凝望」、「掌心的溫度」、「芬芳的滋養」字眼的小廣口瓶裡頭漂浮的是分屬三名女子的舌頭心臟與子宮還有那第四個貼著「漫長的告別」,空的不知道等待誰的瓶子!刻意塑造的角色經歷背景,成功將藝術創作結合犯罪詭計,呈現出像是大型舞台的獵奇場景,還有完全會被牽著走的尋屍謎團和翻轉劇情直指人心深刻的描繪,一路讀下來其實很有歐美犯罪小說的勁道,不僅充斥著驚悚懸疑元素並赤裸揭開媒體亂象與道德底線,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華文作品。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