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嬰石  

 

 

 

 

        作者:孫武宏

        出版社:釀出版

        出版日期:2015-12-12

        ISBN/ISSN:9789864450510

 

 

 

 

 

 

 

偏僻寧靜的南投山區竟驚爆多起的兇殺事件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那看似原住民早期出草獵首的死狀無頭屍首中有著俐落的切合面顯示兇手異於常人的強大力量,同一時間一個全身包裹著白布只露出白皙臉孔和那一抹鮮紅嘴唇、擁有讓人匪夷所思身手並手持番刀,似人似鬼的怪物出沒在部落裡,他究竟是誰?又和這些殘忍命案有何關聯?一場浩劫引出塵封了七十年的歷史悲劇與仇恨情感,而挖掘真相又要付出什麼代價?《蛇嬰石》融入歷史史料、文字簡明生動,以詭譎傳說打造出一段複雜沉重的離奇故事。

 

書中的史料引用取自於日據時代著名的抗日行動「霧社事件」,以此為題材在像是《風中緋櫻》、《賽德克.巴萊》等影視作品的改編下,也使得這起慘烈的原住民抗暴事件更為大多數人所熟知,而《蛇嬰石》大抵維繫真實的背景脈絡,再發揮巧思增添非現實存在的人事物,虛實交織間不僅讓小說多了可看性與精采度,也完整描繪出當時的社會氛圍,例如日本殖民壓迫下的不合理對待、掠奪土地與自由的高壓政策等,呈現出的感性與悲壯在在都體現了那變動大時代的無奈與酸楚,讓人唏噓不已。

 

而書名《蛇嬰石》的命名則是與真實歷史事件混搭改編後延伸而出的主要情節,結合原住民經典的百步蛇傳說、置入詭奇的想像力,帶入的超自然元素頓時為小說增添不少聳動的張力,從最初的無頭屍體命案、駭人恐怖的非人怪物,到跟隨著主角尋找線索追查謎團,濃厚神秘的色彩、層層推進的真相無不挑動著讀者的神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個人覺得前半部因為過多旁枝末節的添加,節奏有點被打亂,還有那主角易掉男人淚的性格與那突兀的一大段霹靂貓歌詞。

 

而在光怪陸離的神話傳說與動人心魄的歷史事件之後,小說又帶出了令人動容的母愛親情,多元的題材組合展現出不同的氛圍感受,讓《蛇嬰石》在閱讀過程多了不少層次轉折,以台灣歷史背景與原民文化作為創作主題與底蘊也讓整個故事多了點貼近與觸動。

 

 

 ☆作家生活誌書評網址 http://showwe.tw/books/comment.aspx?c=443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夜送葬曲  

 

 

 

 

        作者:林斯諺

        出版社:要有光

        出版日期:2015-11-25

        ISBN/ISSN:9789868951624

 

 

 

 

 

 

 

 

《雨夜送葬曲》的故事由一樁駭人的三屍命案揭開序幕一年後業餘偵探林若平應邀來到這棟曾發生過慘案有著「雨」字型的奇特建築展開調查,而同天恰巧還有現任莊主女兒的同學一行人到此遊玩,然而山莊卻彷彿受到詛咒般接二連三發生令人匪夷所思的死亡事件,惡劣的暴風雨造成交通阻斷,一群人就這麼被困在這棟詭異的空間裡!究竟新舊案件之間有無關聯?那潛伏在暗影之中虎視眈眈的究竟是?誰又會成為下一個被死神召喚的目標?!

 

本書是相當典型「暴風雨山莊」類型的推理小說,封閉的孤島模式因為場景的單一,所以多數作者都會在有限的犯罪舞台上下不少功夫,擁有獨特構造設計、可巧妙結合詭計的華麗建築通常就成了這類型推理展現功力與創意的表現,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莫過於日本作家綾辻行人的館系列,而林斯諺的《雨夜送葬曲》之所以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關鍵在於主軸的一致性和多層次的意象賦予,像是書籍映入眼簾就讓人驚豔的「雨」字形平面圖,其實不管是歐美或日系這類的經典小說其實不算少,但有別於拼音語系國家將自身文字發揮在建築設計上的侷限,作者善用漢字獨有的方塊結構與單音表意等特點讓抽象的文字意涵具象化,還未進入故事就先以舞台外觀讓人興起無限的想像。

 

其次還有“雨”在外在環境和內在情感融為一體的氛圍展現,「暴風雨山莊」的設置不僅以窗外的狂風暴雨先成功營造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不安情勢,加上那總是發生在晚上的離奇死亡案件,雨聲搭配上“夜”的漆黑與靜謐感官彷彿頓時被無限放大,也讓人在閱讀過程因為那「看不見的敵人」的未知心理而多了絲坐立難安;而談到感情外化的運用,詠物抒情向來就是傳統文學常見的手法,“雨”更因為其物理特性自古以來就在中國古典詩詞佔據重要的經典意象,像是書中故事舞台「雨夜莊」的命名就是來自於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古詩中因雨而滿溢的惆悵無奈與情感孤寂,再對照本書各個角色的過往人生不免令人覺得颠簸苦澀。

 

因為若細看群聚山莊裡的人物雖然各懷鬼胎,動機目的卻難脫情感和慾望這個層面,最初總覺得那框限在感情波瀾的愛恨糾結,氣度太小頗讓人不以為然,然而再深入探究緣由不難發現大部分角色其實都有著缺憾晦澀的過往經歷,因為破碎苦痛、所以渴求嚮往的立意無關對錯,但綜觀情節大部分的悲劇發生,卻不乏愛走到了極端後的樣貌展現,《雨夜送葬曲》於此部分運用了不少出色的推理詭計,像是以先入為主觀念為底延伸出的敘述性詭計或建築機關等,意想不到的鋪陳營造出一波波高潮,原本可就此收尾,但個人頗訝異作者最後一反轉又將主軸導向巧合與偶然的無常論,因為對講求理性邏輯的推理小說來講難免易有觀感牴觸,然而若回到真實生活再仔細想想,命運的變幻無常和人生的無法自控又何嘗不早已是生命的一種常態?!

 

 

☆作家生活誌書評網址 http://showwe.tw/books/comment.aspx?c=436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使之血

 

 

 

 

 

        作者:蘿倫.戴斯特法諾

        譯者:謝雅文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5-11-26

        ISBN/ISSN:9789862136454

 

 

 

 

 

 

《化學花園三部曲》第二集《天使之血》接續前集結尾,女主角萊茵和互有情愫的僕役蓋布利歐終於逃出奢華講究但有如牢籠囚禁的豪宅,但卻依舊沒有逃離世界的黑暗與險惡,兩人誤闖海岸線的紅燈區不僅被施打「天使之血」、還淪為表演賺錢的工具,更恐怖的是原以為擺脫的沃恩戶長竟然窮追不捨找到了他們!好不容易逃脫通電圍籬再次踏上尋找萊茵攣生兄弟的旅程,只是面對接踵而來的危難挑戰和身上出現的不明病痛,等待在兩人前方的命運竟然是?!

 

書籍上都會有的作者介紹是個必須卻隱約可以洩漏不少秘密的地方除了創作發想或許與其經歷有關有些還透露出個性風格,像是這套書籍作者蘿倫.戴斯特法諾的自我簡介就挺意思的,看完讓人不經莞爾一笑,不寫作的時候會對任天堂DS鬼吼鬼叫和拿雷射筆嚇貓的人,你可以想見她的童真與幽默,只是化學花園這系列可不如想像中溫和有趣,可以確定的是和作者自介一樣令人難忘!

 

與上部豪宅的封閉國度形成完美對比,作者除了細緻描繪出內外場景的差異,在本書中更鋪陳不少危險困境來增加內容的波折與節奏的緊湊,在《天使之血》裡我們看到的滿是燒殺擄掠和行屍走肉的世界,像是在整片廢棄遊樂設施中的彩虹妓院,衣衫襤褸的年輕女孩和尋花問柳的嫖客、耀眼矗立的摩天輪和氤氳繚繞的迷離幻境,面對這彷彿煉獄的世界其實有不少人以荒淫無度、醉生夢死的態度去看待,書裡有部分暴力、虐待與毒品等情節設置,作者藉由沒有規則、適者生存的世界再次引出省思,這樣的擁有自由代價是否值得?!

 

就像當初人類自我毀滅生存環境後,科學家為了延續後代打造出完美胚胎、導致基因病變,為了開發拯救人類的解藥,是否可不顧他人意願強行進行人體實驗?而面對被科技反撲的年輕生命你以為是該接受事實活在當下抑或尋求解決懷抱希望?對於這些問題化學花園都提出了不少質疑,或許有人認為應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為前提,但個人以為那些擅自決定他人人生的人們才是這世界自私混亂的罪魁禍首,人們因為自己的錯誤造成下一代的災難,那麼下一代為何無權主宰自己想要的人生?!

 

環境的崩解、生命的卑微和人性的醜惡,充斥的悲傷和絕望都深刻表述出書中人物的無奈與掙扎,有誰知道世界竟會變得如此駭人與艱辛,書籍前兩集的風波不斷,也不經讓人更好奇起最終曲會如何收尾。

 

 

相關系列作品

化學花園1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1669790

天使之血:化學花園2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3060654

病毒末日:化學花園3》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4588437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閣樓裡的小花  

 

 

 

        作者:V. C.安德魯絲

        譯者:鄭安淳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6-01-07

        ISBN/ISSN:9789863442967

                                                                                        

 

 

 

 

《閣樓裡的小花》講述一個原本充滿愛與關懷的完美家庭,卻因為爸爸意外身亡而經濟頓失支柱,媽媽為了重新挽回失和多年父親的認同和喜愛,並繼承病危的他的所有財產,只得要四個孩子答應暫時住在大宅上鎖的荒廢閣樓裡,不讓他們的外公知道!四個被囚禁在又冷又暗空間裡的孩子,不僅得面對苛刻外婆訂下的規矩與處罰對待,還得接受母親逐漸減少探望的殘酷現實,閣樓的日子從原本說好的一晚到幾星期到…?他們不知道-會不會永遠都沒有出來的那一天?!

 

本書的作者V. C.安德魯絲是美國大眾文學界舉足輕重的小說家,作品常融入哥特的恐怖元素和家族的傳奇故事,而且小說內容還多涉及家庭秘密與禁忌之愛,出版於一九七九年的《閣樓裡的小花》是處女作、也是暢銷的代表作之一,據說當時還因為情節的驚世駭俗而引發不少話題與爭議,雖然是距今三十多年前的小說,但以現在開放的觀點來看依舊令人震驚不已,對照成人的偽善殘忍與孩童的善良純真,那再真實不過的人生宛如早已變異的暗黑童話。

 

先看看大人世界的荒謬與醜陋宗教信仰教人為善卻有人以最適合自己需求的方式擅自詮釋,打著純潔信仰及維護教義名號,同時掩飾內心的虛假與罪惡以暴力與恐嚇強制施行對權威、紀律的服從除此之外還有人性的貪婪慾望,「讓世界轉動的不是愛-是金錢!」出自書中母親之口,也成了全書最諷刺悲傷的語句,金錢的確能維繫生命、滿足生活,卻也讓人失去了良心道德,更何況這些人都還是自己的至親至愛。

 

再看看那四個被囚禁在閣樓的孩子,被彷彿當成隱形人般不存在的狀態賦予,他們把這樣的躲藏當成一場遊戲!從整理雜亂蒙塵、害蟲亂竄的空間到貼上紙花裝飾成美麗的花園,從自製的鞦韆架、在雜物堆中玩捉迷藏到徜徉書本的奇思幻想裡,這讓人想起了多年的一部電影《美麗人生》,還未長大成人就被迫以謊言和想像力面對世界的黑暗與沉重,從最剛開始的滿心期待、要自己像個大人般忍耐到接受現實願景破滅到憾事發生,雖然全書場景多數侷限在密閉的房間裡,卻寫出了令人極度不安的氛圍與張力。

 

仿自傳的第一人稱敘述方式讓讀者貼近回憶過程的心理轉折,曾兩度被改編成電影的經歷更可見其經典的程度,《閣樓裡的小花》觸及了多樣人性扭曲及陰暗面的題材,辛辣猛烈中對愛與親情又帶那麼點冷嘲熱諷,是個令人印象深刻卻也病態駭人的故事。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人就是該死    

 

 

 

        作者:彼得.史汪森

        譯者:王敏雯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15-12-28

        ISBN/ISSN:9789861335629

 

 

 

 

 

 

「我相信謀殺不像大家想的那麼邪惡。這是我的真心話。」

 

對《有些人就是該死》來說,殺人跟道德原則無關,而是能帶來最大幸福、最多利益的必要手段!試想每個人都得死,那麼能替這世上銷毀幾波為非作歹的負面力量,又有什麼不對?!小說的聳動在於把難以量化的是非善惡轉化成可以計算的優劣利害,將人為灌輸的意識形態內化成深植的思想真理,閱讀完搞不好你還會覺得殺人有幾分道理,因為有些人的確是-自找的!

 

只是究竟先死的人會是誰?這則是全書的另一個高潮亮點,揉合心理驚悚的連環佈局令人心癢難搔,多敘述視角的切換與誤導下,就像是在黑暗迂迴的未知小徑前行,你永遠無法得知下一刻會冒出的是何方妖魔鬼怪?瞧瞧作者彼得.史汪森書外將希區考克的53部電影改寫成十四行詩的瘋狂行徑!曉得了吧?這場驚魂盛宴和齊聲尖叫的希式精隨展現。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暴雨荒河  

 

 

 

 

        作者:麥可.費里斯.史密斯

        譯者:顏志翔

        出版社:天培出版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ISSN:9789866385803

 

 

 

 

 

因為多年的颶風肆虐氣候劇變美國政府頒布強制撤離令、重新劃定疆界,新界以下就此成了被遺棄的蠻荒之地,除了沒人知道何時會停息的狂風驟雨、更是宛如未受馴化的野性世界,那些決定留下的人得賭上自己的性命,因為這裡沒有法律、沒有服務、沒有物資、沒有保護,一切只能自求多福。沒有離開的人們多數各懷鬼胎,除了失去妻女的寇恩例外,他只想為來不及出世的孩子完成蓋好小屋的心願,不管要在暴風雨中重建多少次,然而一次外出補充物資遇上的搶劫事件卻讓人生從此邁向不同的道路,一如生命中令人眩惑的種種失與得。

 

從影像到文字以末日為題材的作品說實在的還真不少,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聳動、張力夠,可以營造眾多精彩可期的戲劇效果,但這樣的內容卻也多半給人一種置身事外的距離,因為少了點真實的貼近感,《暴雨荒河》卻很不同!取材自十年前著名的風災事件,卡崔娜颶風是百年來美國東南部灣區最強的颶風之一,不僅沿岸城鎮幾乎被摧毀殆盡、甚而紐奧良還出現暴民大肆燒殺搶掠的無政府狀態,如果類似的颶風接連不斷永無停止,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聽來讓人膽顫心驚,但隨著全球暖化、極端災變天氣發生的頻率增加,這樣的想像似乎不再是危言聳聽,《暴雨荒河》帶來的反思警訊就像做了另類生動逼真的模擬描繪。

 

既然是以災難為發想景物描寫的部分自然不可少作者麥可.史密斯的筆法內蘊飽滿氛圍堆疊極具魅力,風雨雖然是情節中常見的場景卻彷彿有著百變的姿態,特別的是這樣的敘述文字照理來說給人的感覺該是吵雜猛烈的,閱讀過程卻總讓人有種靜謐的淒美感,或許是章節裡巧妙穿插了主角寇恩的過往回憶,那不敵無情風暴失去摯愛的無能為力與傷痛孤寂渲染了整本書前半段,就像是固執地把自己困在記憶的牢籠,緩慢流動中有種黏滯與沉重,精準掌握了內心情感與外在環境的搭配,不論是描景或寫情都帶出完美的意境融合

 

然而這樣的步調卻在後半部有了截然不同的轉向,天災末日固然可怕,卻怎麼也比不上人心異變!你很難想像人們在面臨危難困境採取的方式不是互助、而是廝殺,這是現實世界卡崔娜颶風肆虐時曾發生的真實新聞事件,回到小說我們看到的是相似的人性慾望與社會崩毀,《暴雨荒河》裡有兩類人:其一是把自己當成神,渴望權力在握;其二是追求物質錢財,貪慾蒙蔽理性,難怪宛如蠻荒之地的場景裡,有人被黑豹啃咬撕裂、有上百的鼠患傾瀉而出,但提到最該當心的還是那-有著兩隻手兩條腿、還有意識可以操控它們的生物。

 

故事裡有毀滅也有新生,失與得間儘管還是遺留了些許的遺憾與感慨,卻也有種豁達與感悟,明暗相映裡作者麥可.史密斯以愛填補了暴力,讓他們在黑暗中可以走回來、可以繼續上路,恐懼憂傷中保留了令人悸動的救贖希望。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末日的逆襲  

 

 

 

 

        作者:麥德琳.蘭歌

        譯者:謝佩妏

        出版社:博識圖書

        出版日期:2015-11-05

        ISBN/ISSN:9789866104718

 

 

 

 

 

 

《末日的逆襲》是曾榮獲美國兒童文學最高榮譽「紐伯瑞金牌獎」系列作中的第四冊,類似的系列作品雖然有其吸引人的閱讀優勢,但通常會給人幾個疑慮,諸如與前作間隔時間過長或故事連貫性問題等,而這也是「時光五部曲」最令人讚賞的部分-各自獨立的故事與主題,你無須擔憂是否看過前面的作品或還記不記得前面的情節,在隨時可以進入狀況下結合大小孩都難以抵擋的科幻與奇幻元素,深具魅力的描繪與現代作品相較絲毫不遜色,難怪會成為歷久不衰的經典小說。

 

相較於莫瑞家其他人的特別夾在中間的這對雙胞胎兄弟大概屬於最平凡正常的了,剛結束曲棍球練習、抱怨著冬季的寒冷,山迪和丹尼斯因為亂碰父親正在進行的實驗,而意外從寒冬的美國東北部來到酷暑的沙漠,這裡不僅有像是猛瑪象、獨角獸、蠍尾獅等神話怪獸,還有像是撒拉弗、拿非利人等有著翅膀會忽然變成人形忽然變成動物的奇特生物,嚴重曬傷差點熱衰竭死亡的兄弟倆還好被沙漠矮人諾亞一家所拯救,然而“諾亞”?諾亞和大洪水,那個在創世紀篇章最為大眾普遍所知的故事?莫非他們穿越時間,回到了大洪水之前的沙漠?!

 

在「諾亞方舟」這個著名的聖經故事中,上帝因為看見世間充滿了腐敗與邪惡,所以計畫用洪水消滅惡人,祂指示諾亞建造方舟,以保護他的家人和動物,連續四十天的傾盆暴雨吞噬了大地和所有生命,只剩方舟上的諾亞一家人和船上的動物。乍看離我們相當遙遠的宗教神話,但如果你也在故事裡面呢?本書正如同本系列其他作品,作者麥德琳.蘭歌總在小說裡注入幻奇的元素與警世的色彩,聖經中的方舟故事是不管有無宗教信仰都為人熟稔的記載,但大多書籍或影像都著重在末日毀滅的聳動,《末日的逆襲》反而帶我們一窺洪水降臨前的時代,在這個看來神秘又奇怪的世界裡,大地萬物為何會走到末日?上帝又怎麼會狠心降下大災難,毀滅全人類?

 

《末日的逆襲》中其實有很多都是引用聖經中的敘述而重新詮釋的,不刻意說明卻使用不少有趣的創意增加文本的新鮮感,像是故事中代表善惡兩派會不時變換形體的天使群、還有那美麗的獨角獸或萌翻的猛瑪象,除了神話中各種吸引人目光的神怪,作者更在此冒險故事裡增添了許多背景和深度,最撼動內心的莫過於對人性的描寫,人心的腐敗貪婪與對權力慾望的追求,原來不因時代的流轉而有所改變,雙胞胎兄弟雖然被告誡不能干涉過去影響歷史,最終結局還是一如聖經描繪末日降臨,但隱約被喚醒的團結與情感,卻是洪水無法沖毀也淹沒不了的信念,因為愛,所以結束才有重新開始的可能。

 

 

相關系列作品

傾斜的星球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06663373 

末日的逆襲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2717993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寄居蟹之女  

 

 

 

 

        作者:櫛木理宇

        譯者:張鈞堯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5-11-13

        ISBN/ISSN:9789571062143

 

 

 

 

 

 

寄居蟹無殼()是近期又被炒熱的生態議題面對被迫住進人類廢棄物的悲情身世,不少保育團體發起了給寄居蟹找個家的愛心活動,但試想寄居蟹換成了不熟悉的陌生人,而且想要寄住的還是你家呢?相互依賴共同生活是所有生物演化的機制,但如果利害關係有了明顯的失衡,原本的共生轉變成如同寄生物覓得宿主後的汲取、啃食、丟棄,這究竟是仁慈憐憫、還是引狼入室?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套用於人類社會更顯得冷酷,《寄居蟹之女》所呈現出的不只是感官閱讀的聳動不安,還有其背後發人深省的社會問題。

 

故事由曖昧不明的情節展開帶有懸念的話題傳聞中主角是那個不管何時都塗抹著宛如日本藝伎文化裡白色厚重妝容的女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在雖單親但尚稱和樂幸福的一戶人家,事件結尾是被搬個精光的家裡與藏在客廳壁櫥內被塑膠布嚴密包裹的年邁父親遺體,作者櫛木理宇在序章隱藏調查者身分、以訪談者的口述道出那段駭人聽聞的回憶,開門見山的直言不諱反而讓人更興起了一窺究竟的好奇!而後小說以主線與支線敘述穿插帶出不同的效果,如果說支線是概略的骨幹、主線就是細膩的皮肉,支線猶如各式人物的訪談搞,包含鄰里、親戚和當事人等,呈現出不同事件但同一手法的犯罪模式,而主線更是實際將一案例鉅細靡遺的紀錄下,讓人如實看到人性崩毀的過程。

 

先從看似加害人的入侵者談起,雖然所有案件都有血腥的死亡事實,但若仔細探究會發現這些竟然都是起因於血親的自相殘殺,寄居蟹之女並非以暴力方式恫嚇,而是使用一般人較容易忽略的精神耗弱與心理學手法,討好攏絡、離間孤立,然後待整個家庭分崩離析就能完美接收,惡毒的手段固然叫人咬牙切齒,但讓人注意到的還有這些受害者家庭平靜表面下的暗流湧動,童話《國王的驢耳朵》裡因為秘密無得宣洩,所以只能掩埋在陰暗深邃的洞穴中,回到了現實人生,最親近的家人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內心的愁苦多的是轉而向他處訴說的人們,所以給了意圖不軌者趁虛而入的機會,《寄居蟹之女》晦暗的情節裡更令人感慨的何嘗不是那帶點疏離孤寂的家庭關係和問題?!

 

作者櫛木理宇以恐怖小說起家並獲得不少獎項堆疊情節力度的技巧自然不在話下,《寄居蟹之女》雖然不是鬼怪故事卻透著一股說不清的可怕詭異,並在最後安排了令人驚愕嘆息的反轉驚喜,跳脫犯罪加害或受害的模糊定義之外,或許我們更應該思索的是事件的問題癥結與如何終結,才能打破那無盡循環的地獄夢魘。別忘了!寄居蟹女就虎視眈眈的隱身於你我周遭,等待脆弱的人心,咬住、啃食,吃個痛快。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