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TFGUZE 

 

 

 

 

  作者:東山彰良

      譯者:王靜怡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1-05-05

           ISBN/ISSN:9789571099767

 

 

 

 

 

 

 

較於《流》或《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這本小說屬於直木賞得獎作家東山彰良較早期的創作,若先看過後期這些作品再回看《被愛狠咬一口的掃把星》,的確會給人筆調風格大相異庭的感覺,然而個人以為依稀可看出隨著年歲歷練底下的作品脈絡,故事的表現手法雖然不斷地在成長改變,然而主題意識卻是相同的,東山彰良的作品是不同時代的見證,也總是聚焦在小人物人生悲喜交錯的無奈,綜覽這些作品可以發現,文字背後對於生命、生活、家庭與社會一直以來展現的關懷以及體悟。

 

以四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為敘述主體,四個角色中有人是販毒車手、有人是黑道流氓,還有人是大樓清潔工與派出所基層警察,若要提推動情節發展的事件概要其實很單純,簡略來說就是因為路邊搭訕後被尋仇報復,導致億元毒品報銷、幫派討債追殺,爾後衍伸出一連串彷彿骨牌效應般全然失控的風暴,層出不窮的意外有著看似不連貫的荒謬感,這其中又涉及了暴力、毒品、性、犯罪以及友情和謊言等,面對衰事接二連三而來、小命恐怕不保,簡直是掃把星附體!

 

二十五、六歲是略顯尷尬的年紀,俗語說「人不輕狂枉少年」,然而在那說年輕不年輕、說老又不老的階段,空有理想卻又一事無成,為了掩飾空虛乏味的生活,書中四人選擇以玩世不恭、糜爛放縱的姿態去面對這個世界,小說裡頭除了事件主線的進行,也穿插帶出了不少主要人物的家庭背景、過往經歷,各個角色的性格強烈分明、語言用詞直接,滿嘴髒話、無惡不作的背後,我們看見渾身是傷的莫名憤怒和失落情感,當你什麼都選擇不了,只有被選擇的份,所以只能以更狂妄肆意的叛逆去證明自己的存在。

 

「世上萬物都是為了填補孤獨感而存在的,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被愛狠咬一口的掃把星》從表面來看是一部很熱鬧的作品,還帶有些許無厘頭的喜感與節奏,然而卻是一部用黑色幽默手法述說悲傷惆悵的故事,這群人渣魯蛇也有著自己想望的未來、努力尋找適合的棲身之處,卻發現到頭來,斑馬的世界根本不存在!如果沒有荒謬,哪來的現實?面對無盡延伸、沒有終點的道路,不妨暫時先跟著書中人物追趕跑跳碰,強迫自己相信目的地的存在,然後,一路狂奔。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Rlc3Jf           

 

 

 

 

 作者:索倫.史維斯特拉普

      譯者:清揚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21-05-29

           ISBN/ISSN:9789860645019

 

 

 

 

 

 

這本小說第一眼會讓人注意到的是作者索倫史維斯特拉普亮眼的經歷,為享譽國際熱門影集的總編劇,還是多部電視劇的創作者和電影製片人,影像和文字的目的都在於說故事,然而表現的形式卻有很大的不同,要說《栗子人殺手》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結合這兩者媒介的強項,書籍厚度除了較其他同類型的故事要來得紮實有份量,表現在宏大的結構、全景式的描寫以及節奏的掌握也是不容錯過的精采看點。

 

懸疑犯罪小說向來是熱門的出版類型,這其中又以有連環殺人魔的聳動案件更充滿戲劇張力、令人屏息以待,綜觀這些讓人感到不寒而慄的連環殺手都會透過固定的作案手法或者犯罪標識來留下屬於自己獨特的“簽名”, 這部從一開始便牢牢吸引住讀者目光的北歐犯罪小說當然也不例外,秋天是栗子的產季,很多孩子總會把它做成人偶販售或互相贈與,然而想想當這些由栗子與火柴棒組成的陽春娃娃和死亡畫上等號,那種毛骨悚然程度可是會讓人背脊發涼。

 

栗子娃娃就被掛在遍體麟傷的屍體旁,受害者全身佈滿無數凶器擊打後的穿刺性傷口和撕裂傷,然後被銳利刀鋒活著截肢!三名陸續被虐殺的死者先是被砍掉一隻手,再來兩隻,最後是兩隻手和一條腳,上頭殘留的指紋竟還與一年前震驚全國的少女綁架案有關,警方的一舉一動全在凶手的預料之中,而且種種跡象顯示事件還在繼續,作者以著名犯罪影集紅遍北歐不是沒有原因,書籍儘管頁數不少,每個章節卻簡短緊湊並以懸念作收,每每還有令人震驚或超乎想像的新發展,而且鋪陳布局並非單一路線,熟練的編劇手法塑造出難度較高的多線架構,每一段情節、角色都不浪費。

 

維持北歐犯罪小說的暴力扭曲與直接鋒利,本作對於社會的弊端與黑暗面也有著相當清晰的勾勒描繪,像是泯滅人性的醜陋、法規制度的缺失、寄養安置的疏忽與喪親創傷的悲痛等,另外在警察程序以及鑑識科學的細節刻劃也讓這本小說多了更多豐富的閱讀面向,隨著調查深入、線索收攏,真凶絕對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更別說那令人頭皮發麻的開放性結尾,就像影集熱播的話,第二季的推出勢在必行,這本小說不出續集,怎麼說得過去?!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mp/phpSJw22E  

 

 

 

 

  作者:克里斯‧漢默

      譯者:黃彥霖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1-05-12

           ISBN/ISSN:9789863598923

 

 

 

 

 

 

小說以駭人的槍殺案做為序幕,一名極富個人魅力的牧師冷靜地開槍射殺了五個人,子彈全都命中立即喪命的頭部,爾後凶手被隨即趕到的年輕警員擊斃,謠言四處流竄卻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動機,一年後曾為戰地記者的馬汀為了專題報導來到這個地方,卻發現這座瀰漫著憂傷與創傷的小鎮滿是秘密,每個人似乎都以某種方式與那樁悲劇連結在一起,而今兩具死在蓄水池裡的屍體,又再度將這座偏僻小鎮捲入新聞風暴的中心。

 

故事舞台就發生在新南威爾斯州東部的旱溪鎮,這個飽受乾旱侵襲與經濟衰退幾乎被遺棄的小鎮,作者克里斯.漢默將任職記者三十餘年、曾為資深政治線記者的功力發揮的淋漓盡致,跟隨著主角拍照採訪走訪每條街道、每個人物,了得的描景寫人技巧真實感十足,會讓這座虛構小鎮在腦海中迅速成形,斑駁消亡的建築、苟延殘喘的人們,還有那鮮活到彷彿也感受得到熱氣蒸騰、汗水黏膩的高溫,以及隨著熱浪逐漸堆疊起的人心躁動,成功醞釀起一股風雨欲來的預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惴惴不安地等待著即將發生的事情。

 

你心裡的聖人?好人?又如何是他人眼中的大屠殺凶手?性侵孩子的戀童癖?小說中對於角色的塑造非單一面向,而是強調關於人物身上的矛盾、反差和衝突,複雜又多樣化的樣貌容易激起不少懸念與好奇,而且並非只有事件中的謎樣牧師,還包括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主角記者,和一群涉及了性、暴力、謊言、毒品與金錢的小鎮居民,層層包裹的秘密宛如俄羅斯套娃式的精巧結構,最後交織出四樁各自獨立卻又都暗自連結的精采犯罪事件。

 

殘酷冷血的死亡案件很容易讓你以為這只是一本單純的懸疑犯罪故事線索找到拼圖湊齊事件就落幕了?!然而要說《烈火荒原》不僅限於表現形式的感官滿足,除了難以預測的情節轉折、側重人性的心理描寫,作者更以紮實的記者職涯經驗拋出一道道關於媒體亂象、職業道德與真相追求之間的難題,文筆精煉、直接、發人省思,新聞工作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部榮獲了英國犯罪作家協會New Blood匕首獎、快感與深度兼具的小說,絕對會一口氣把你拉進它的世界。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mp/phpG86I57  

 

 

 

 

  作者:甘耀明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04-27

           ISBN/ISSN:9789864062379

 

 

 

 

 

 

 

 

「二戰結束,怎麼死亡沒結束。」拋出這個問題作為開頭,小說第一句就定調了這本書的類型與調性,「為什麼」勾住了懸念,緊接著帶出的是要讀者知道的故事的時空背景,以1945年發生的「三叉山山難」為發想,與其把重點放在這是歷史上悲壯慘重的空難事件以及救援行動,倒不如深入了解這個事件之所以難忘、值得記憶的原因,書名才是這本創作真正要闡述的主旨與目的,以倒敘手法慢慢堆疊渲染,鋪陳起時間流逝與人物底蘊,《成為真正的人》講述的不僅是一個人的故事,也是一個時代、一群人的故事。

 

以布農少年哈魯牧特為主角全書分為三個章節,從少年回鄉、情感過往到上山救難的過程,有別於漢人文學的不同視角與生活面貌,原住民的文化風景絕對是這本書籍最獨具特色的亮點,布農族是台灣各族居住海拔最高、也是傳統祭儀最多的一族,與大自然共存的謀生方式反映了生命歷史與文化內涵,書中觸目所及盡是廣袤大地、蔥鬱山林,而對環境的敬畏也衍伸出充滿奇幻色彩的信仰禁忌與神話傳說,在這本小說當中可以閱讀到許多經過世代口傳吟誦,關於節氣、日月、動植物,甚而神靈、妖怪等有趣的故事,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哀愁,和這群布農族子民們渾厚的生活哲學。

 

其次則是濃厚的時代氛圍,以日治到二戰後為創作背景,融入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生活點滴的細節,在扎實的文獻考究下帶領我們穿越時空,你可以寫實完整地看到不同族群共居、社會複雜多元的樣貌,除了對舞台背景細膩的描述與梳理,當然還有那鮮明的人物塑造,懷抱棒球夢的少年、無法傾吐的愛戀秘密,兩者情感描寫的表現形式是極端的對比-張揚外顯、含蓄隱蔽,同樣的卻是內心深處的熾熱真摯,情節中以行動訴說夢想的追求,而用詩作傳達繾綣纏綿的依戀,然而無論具體或者抽象的情感暗示,換來的卻只是更大的生命碎裂。

 

當戰爭與災難成了無可奈何的必然過程,「死」變得稀鬆平常、無處不在,失去了一切的人,究竟又該怎麼找回自己﹖成為真正的人﹖動人心魄的生死救援裡,面對那些歷史的傷痛、悲哀、仇恨與恐懼,我們看到了心靈掙扎到蛻變的軌跡歷程,最後的義無反顧、捨生取義,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閱讀《成為真正的人》別忘了那個時代、這片土地,還有那群有尊嚴的人們。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SCVxYe  

 

 

 

 

  作者:尼可拉斯.納歐達

      譯者:廖素珊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21-05-01

           ISBN/ISSN:9789869976695

 

 

 

 

 

 

冷峻的書寫風格、豐富的題材養分讓不少北歐作家屢屢囊括文學大獎當北歐犯罪文學熱早已形成寫作風潮品牌效應,如果你曾關注過這樣類型的作品,尼可拉斯.納歐達這位作家絕對要列入必讀書單之內!以驚悚的謀殺案件做為開啟,情節一開始就讓人徹底感受到所謂北歐犯罪小說的黑暗戰慄,無名男屍的手臂和腿輪流遭到截肢,眼球被從眼窩挖除,牙齒、舌頭也不見蹤影,僅剩完好無缺的只有那一頭濃密的淡金色頭髮,男人身分?兇手動機?《狼與守夜人》追求的可是將懸念和恐怖進行到底!

 

全書分成四部曲,頭尾由皇家警局的私探律師和戰場退役的殘疾守夜人擔綱調查解謎的主要人物,罕見罪案背後到底涉及了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讓兩人受到不同勢力的百般阻撓,作者用文字掀開那段遭受貧窮、疾病和腐敗侵襲的歷史,除了懸疑命案,在書籍中段並以兩個看似無關緊要的角色―到大城市尋找發跡機會的外科醫生學徒以及被誣陷賣淫而送進感化院的女孩,揭露出底層社會的真正樣貌,有別於一般犯罪小說,特殊的時代背景是讓這本小說別出心裁、更得以與眾不同的關鍵。

 

人類是愛撒謊的害獸,一群嗜血的狼,在權力掙扎中只想把對方撕成碎片。

 

1793年的斯德哥爾摩是為故事舞台,與俄戰爭、國王遇刺之後,瑞典首都瀰漫著令人不安的緊張氛圍,王公貴族夜夜笙歌、街道上卻滿是乞丐妓女,書籍字裡行間寫實細膩地述說出屬於這個故事獨有的歷史環境、政治局勢、階級制度與社會生活,這是一個充斥著暴力血腥、人吃人的黑暗時代,所有不公不義和惡形惡狀都有可能在這個敗壞的城市發生,帶有哥德式色彩的奇詭,會將恐懼從人的內心激發,令人直打哆嗦卻又移不開視線,一層一層進入噩夢之中。

 

四個篇章四位主配角人物,每個角色都有著各自的人生故事或心魔困境必須與之抗衡,小說深刻描繪了他們的事件經歷與心理變化,並隨著每一頁不斷增長張力和力道,閱讀過程你會感慨地發現體悟這個世界黑暗的機會,很多時候要比光明為多,這就是《狼與守夜人》裡這些人物存在的意義,本書不僅在故事構思、情節佈局及人物描寫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藉由歷史之謎帶出不少關於人性本質、真理正義的辯證價值。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42ePqG  

 

 

 

 

  作者:薛惠元

      譯者:馮燕珠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21-05-01

           ISBN/ISSN:9789869976640

 

 

 

 

 

 

《自我魔術方塊》讓我想起好幾年前第一次觀看所謂韓國暗黑系電影的震撼題材大膽後勁強烈,血淋淋露骨挖掘出了人性與社會的本質,獨樹一格的說故事方式讓人印象深刻,也映照出現實的悲哀與沉重,更令人驚喜的是這是一本匯集了七則多變類型的短篇小說集,你可以想像一次享有多重閱讀感受的暢快淋漓,但也務必小心其強大的反噬效果。

 

開章的〈Clean Code〉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話劇的轉場幕次呈現、怪異的舞台指示說明,加上以輪盤決定施以的驚悚罪責懲罰,不像一般法庭劇的一板一眼,激烈攻防中一點一滴拼湊出事件的雛形,針砭司法風氣日益敗壞、審判品質逐漸惡化的同時,戲劇性的結局安排更是大快人心!中段的〈閱覽室使用守則〉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以閱覽室使用守則作為篇章名稱,可別瞧不起毫不起眼的清潔大嬸,她可是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帶點恐怖的惡趣味調性,看你還敢不敢不守法?!

 

除了敘述手法的多變,也有諸如〈轉角〉、〈自我魔術方塊〉這樣以「夢」作為表現技法的作品,揉合記憶、夢境、幻象與現實的交錯,層層交織難辨真幻,讀者必須不斷去思考各種可能的虛實組合,呈現出極度懸疑燒腦的魔幻特質,或者〈墨非的詭計〉那樣動物透過改造訓練成為人,帶點科幻感的寫實異色故事,在平靜探究人類與動物的行為觀察裡,會諷刺地產生質疑所謂看似完美的人性化過程,兩者物種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從「動物的人性」反思「人的動物性」也反照出人心最赤裸的一面。

 

人,原來也是被社會馴化的動物,擅長隱藏最真實的想法,所以拿出照妖鏡回歸到現實,我們更看到了像是〈自動販賣機倉庫〉或〈月光〉這樣揭露人性之惡的創作,回頭想想七篇故事,從律師、法官、清潔工到醫生等,從貪婪、妒忌、到憤怒到欲望……不分族群、階層或職業,述說的何嘗不都是一樣的含意,韓國作家薛惠元透過社會觀察,打破類型上的限制,運用不同元素切入時下風氣各種病態價值,藉這本小說完整還原了人心失控、社會失序的亂象。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mp/phpZ2ci5Y  

 

 

 

 

  作者:早見和真

      譯者:洪于琇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1-04-01

           ISBN/ISSN:9789571094014

 

 

 

 

 

 

職場小說近幾年是熱門的題材最重要的原因莫過於那些人物彷彿就是我們現實中的縮影,他們以一種近似直白袒露的方式,訴說所在職場種種不為人知的秘辛,讓人在閱讀中獲得不少共鳴, 其中不乏走腥風血雨或溫馨有趣的調性,這本書籍以書店店員為主角,雖然比較偏向後者的類型,但意外添增了不少令人驚喜的元素,展現出更多元混雜的豐富面貌。

 

光是書名,就讓人興起無限想像,「少根筋」乍聽呆萌可愛,但當經常性的發生在職場上,迷糊冒失、不知變通的天兵,你可以想像會造成的多少困擾以及災難,小說是以「店長」作為中心點,然而書籍情節更類似網狀結構的拓展,納入了與書店行業相關的各環節人員,從店長、小說家、董事長、業務、神明(顧客)到店員本人,文風幽默逗趣卻又充滿辛酸血淚,字字句句傳達出最真實的感受,原來,每樣工作都有各自的甘苦。

 

每個章節皆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鮮明角色,從令人猛翻白眼、不靠譜的店長到為創作靈感、讀者評論傷透腦筋的小說家,還有高高在上的老闆、業務與顧客,也難怪作為主述者的書店店員要不時抱怨錢少事多、工作價值又被剝削,故事中以事件發生或登場人物讓我們以不同角度看到更多面向的呈現,使人情不自禁地笑出聲卻又戳中心坎,情節裡並透露出不少書店經營的專業細節,如果你是標準的愛書人,閱讀完這本小說必定會更珍惜手上每一本得之不易的書籍,那一本本可是滿載著不少人對於文學和閱讀的愛。

 

環環相扣的環節裡,最讓人驚訝的是《雖然店長少根筋》鋪設的最後橋段,伏筆的設計與揭曉加強了張力並引爆了高潮,這可不只是一本單純的職場小說,也可以是微推理、甚至愛情故事,「工作的意義到底是?」形形色色的職場生態裡,這一群少根筋的人縱使令人昏厥,然而投入的熱情與堅持卻又讓人感動不已,如果暫時還找不到答案,不妨先看看這個故事,笑笑後再繼續思考。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jJTHAG  

 

 

 

 

 作者:瓦萊莉.貝涵

      譯者:黃聖閎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4-03

           ISBN/ISSN:9789865482725

 

 

 

 

 

 

 

我必須承認最初看到這本書籍的內容簡介時原以為它只是個老調重彈的故事,小說採用過去和現在雙線交織的敘事手法,描述二十一歲的養老院照服員曲絲汀與一位將近百歲失智患者海倫的故事,想像一下融入老年與戰爭的元素,以及在題材設定下所可能呈現的文學性和歷史感,然而就在情節層層剝開之後,才發現作者瓦萊莉.貝涵用了幾近有點赤裸的方式將愛情最柔軟也最殘酷的本質藏在其中,愛,其實才是這本小說所要闡述的中心思想。

 

愛情的模樣千姿百態。《星期天被遺忘的人》其一講述的是關於歷經戰火動盪、命運戲弄,橫跨超過半世紀的愛戀,特別的是它有點顛覆我們熟悉的認知和預期,亂世男女的情感儘管顛簸坎坷,但不是那種瘋癲激烈、痛徹心扉,反而有種了悟於心的透徹,那些過往積澱成生命中最沉穩而甘醇的釋然,驀然回首彷彿雲淡風輕,美好記憶卻註定永生難忘,這份情感所折射出的含蓄深厚、絕美揪心,會讓人忍不住潸然淚下。

 

與之對比的則是另一段故事,藏匿於一場意外悲劇之中,當隱而不宣的秘密與傷口被揭開,我們看見在欲望、妒忌、仇恨底下撕毀的一切,愛可以是一種感覺、一段關係,然而婚姻卻是承擔與責任,在情欲與理性之間,有人終究選擇了滿足自己為導向的愛情,深愛成了最痛的傷害,終究迎來的是怵目驚心、兩敗俱傷的結果,血淋淋的醜惡曝在陽光下,即使關上家門,也無法規避、無從遮掩。

 

原來愛情總留遺憾、也不見得完美,也難怪故事裡的主述者曲絲汀選擇了另一種各取所需的速食愛情方式,這是這本小說裡個人最喜愛的一條故事線,不管是關於「星期天被遺忘的人」的匿名電話事件、抑或「我不記得什麼名字」的人物關係伏筆,相較於前者兩段故事的傷感以及沉重,這段角色的語言風格、情節的懸念驚喜走不同調性,甚而那結局!你會不禁感謝起作者,愛情或許不完全美好,但至少這小說最後還是保留了光亮。

 

當然,別忘了那群「星期天被遺忘的人」!養老院的舞台背景設置有著畫龍點睛的亮點,詼諧卻又不乏省思,這本小說是個人近期讀過最悲傷、也最溫暖的書籍,攝影師暨劇作家的瓦萊莉.貝涵的敘述手法和故事張力讓人相當驚艷,期待出版社能繼續引進其他的作品。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