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憤怒  

 

 

 

        作者:娜塔莉‧海恩斯

        譯者:方淑惠

        出版社:天培出版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ISSN9789866385698

 

 

 

 

 

 

六個月前艾莉克絲還是倫敦皇家宮廷劇院備受矚目的新星導演然而某日幸福人生的驟然變調讓她逃離了這塊傷心地,前往愛丁堡的特殊機構擔任起那些不被體制接納孩子的教育工作,艾莉克絲運用自己的戲劇與戲劇心理治療專長來指導學生,但面對四年級這個幾乎讓所有老師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問題班級,在上課第一天就充滿敵意、攻擊性與憤怒的五人小組,艾莉克絲帶領他們閱讀古希臘悲劇作品,在一次次課程的探討與思辯中逐漸取得他們的信任,未料戲劇性故事般的情節卻在真實人生上演,宛如無法遏止急轉直下的命運。

 

閱讀《琥珀的憤怒》首先會讓人注意到的是章節結構的不同,採用戲劇場景的變換轉移方式、而且還是古希臘戲劇傳統最常使用的五幕劇原則,書中還提及了多部古典劇作家的經典代表作,像是《伊底帕斯王》與《奧瑞斯特斯三部曲》而這得歸功作者塔莉.海恩斯古典學者與作家的經歷,讓本書因為戲劇元素的融入而顯得風格獨特,除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出這些劇本的故事概要,透過戲劇治療文字裡外的角色對應更多了一層探索內在的隱喻,除此之外可以留意到的還有作者在場景描述與人物刻劃的功力,表達手法的生動細膩讓這些屬於戲劇語言一環的重要成分更添魅力。

 

有趣的是作者曾是喜劇演員,卻發現自己喜愛悲劇甚於喜劇。有人說生命的本質不是喜劇,而是悲劇,畢竟相較於快樂的經歷,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生命必然的挫折與苦痛還是顯得較為刻骨銘心,更甚而是書中女主角與五位正值敏感又情緒化的青少年,從生死議題、親子關係到同儕相處等,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生命創傷卻又找不到人生的出口,就如同希臘悲劇裡那有著捉弄人的邪惡性質也無可抗拒的命運般,諷刺的是儘管他們極力對抗加諸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反向而回卻是一次比一次劇烈無情的打擊,於是就像是書名一樣,面對生命的不滿有人被憤怒毒液侵蝕,選擇以報復的手段解決問題,終究導致無法挽回的局面。

 

書籍中採用精彩的混和敘述形式來呈現,大致可以由三個部分來得知故事的情節,其一是女主角正在準備面對的官司,我們可以隱約察覺某件駭人聽聞的事件已經發生,卻無法得知完整的全貌,刻意隱蔽的結局營造起神祕懸念的氛圍,成功挑起讀者的好奇,而後則是艾莉克絲的回憶倒敘穿插著學生書寫的日記與信件,吊人胃口的逐步揭示裡運用編劇慣有的開端、轉折與高潮,使全書充滿不可預測性的張力。

 

《琥珀的憤怒》不美化創傷療癒,而是讓人看見更為真實的情緒怨懟,然而儘管從想像的非現實角色到現實中的自我,我們都體悟到了無法掌控的命運,但仍須讓自己活得像是有選擇,書末那句看似童稚卻堅定的信念反而顯得令人動容,畢竟我們也都希望幸福快樂的情節不該只是存在於童話之中。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複製邪惡  

 

 

 

 

        作者:凱文‧吉佛伊

        譯者:羅瑛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11

        ISBN/ISSN9789865671495

 

 

 

 

 

隨著經典侏儸紀系列電影的最新上映,想必又將掀起新一波恐龍熱,然而你還記得首集劇情中這個早已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的生物是如何重生的嗎?科學家就是利用了高科技遺傳工程學的複製基因!這曾是改編自被冠以「科技驚悚小說之父」稱號的麥可.克萊頓於一九九O年發表的小說作品,而就在一九九六年全球首隻複製羊真的實驗成功後,以往在虛構小說或科幻電影所能看到的情節似乎有了被實現的可能,基因複製的爭議迅速席捲各地並引起不小的激盪,因為既然動物可以,那麼人類呢?!複製人所衍生的科學、倫理與宗教等問題至今都還是爭論不休的熱門話題,而《複製邪惡》就是基於這樣的背景元素所創作出的醫學驚悚之作。

 

小說故事就發生在不久後的將來,為了解決不孕以及患有遺傳疾病夫妻的問題,基因複製已成了合法的行為,然而還是有不少嚴格的限制和規定,其一就是只能選取已故捐贈者的DNA進行複製,然而戴維斯這位從事複製人研究的名醫,卻因為十七歲女兒死於被姦後殺的殘忍命案,在案件遲遲無法破案悲痛之際無意間發現裝有兇手精液的樣本,為了親眼看見兇手的樣子,他偽造了捐贈者檔案與紀錄複製了基因。多年後,男孩變成早熟怪異的天才少年,「威克惡魔」卻成了這座城市固定的報紙頭條,讓人聞之色變的變態殺人魔究竟與男孩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

 

老實說個人對於《複製邪惡》挺驚豔的!原因在於基因複製的議題雖然熱門卻很難逃離嚴肅的氛圍,牽涉到宗教與道德就難免顯得制式或理論,作者凱文.吉佛伊卻應用了很多出人意表的設定讓本書增添了不少趣味,融合了懸疑、驚悚、科幻和推理於一體,隨著情節鋪陳會讓人不斷的產生省思與對話,作者於本書扉頁就引用了瑪麗.雪萊《科學怪人》的前言,不經讓我們思考起書中人物會因為性格或所處情境而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你呢?對於“複製人”又有什麼樣的看法?還是只是科技異化下另類的可怕怪物?當你複製出一個人的時候,還複製出了什麼?書籍裡的登場人物眾多,所以前段顯得有點冗長緩慢,然而藉由不同角色的身分與立場,卻突顯出正反價值的意義,更妙的是!這些不同支線的人物看似毫無關聯,卻是環環相扣顛覆結局的關鍵,多點耐心,出人意料的轉折絕對讓人大呼過癮。

 

基因究竟是不是決定一個人性格的主要因素?還是可以靠後天教養來形塑?虛擬的網路世界能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是否也滿足了變態的心理?相較於故事中真實世界的紛擾,作者發想出的「影子世界」虛擬遊戲更有如人心慾望的匯集地,兩種不同形式的身分複製讓書籍多了不少深度的哲學思辨意謂,就像那個可憐的複製男孩不停追問自己的「我是誰」一樣,或許也就是最後作者跳脫宗教、道德等層次賦予結尾的目的,《複製邪惡》聽來驚悚,卻徹底是個讓人悲傷的故事,於是相較於從人性善惡到自由意志的議論,選擇性認知所產生的表象與真相出入其實更讓人唏噓不已。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我死去的家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5-07-06

        ISBN/ISSN9789573331643

 

 

 

 

 

 

喜歡東野圭吾作品的讀者,應該都要讀過《大概是最後的招呼》這本自傳性散文集,問題不在於這本書有多大的文學價值,而是裡頭有相當多真實私密的自我剖析,能貼近作者在成名之前的歷年創作心境、也能更理解每部作品的構思概念,像是對於這本在一九九四年出版的書籍,書中就這麼寫著「《以前,我死去的家》是我的自信之作,卻依然沒獲得好評。此後,我不禁以懷疑的目光看待書評家。」以後期的寫作功力來看待早期的作品本來就有失公平,而當東野圭吾變成小說銷售保證不斷被出版,讀者對於年代久遠的創作難免產生疑慮。《以前,我死去的家》老實說有點出乎個人意料,從書名、推理到風格,沒有其他作品厚重的份量,卻有一種感染力極為強大的情感後勁,會讓人挑起一聲長嘆的人生感觸。

 

故事敘述女主角沙也加對於小學以前的記憶毫無印象家裡也沒有留下當時任何的相關紀錄,小學之後的事情雖然都清楚地記得,但之後所有相片卻都不見她的笑容,流露出的不安眼神彷彿獨自被丟棄在陌生的世界,更令沙也加恐懼的是自從她當母親之後,發覺自己總是不能控制地虐待女兒的行為,所以開始懷疑起是否與童年那段遺失的空白有關,為了找回記憶,於是她連絡了前男友來到了一處偏僻閒置二十三年的廢棄房子,在這處父親生前經常神秘拜訪的小屋中時間像是暫時被停止,這裡的人就像是事情做一半,走出屋外,就沒有再回來。究竟他們為什麼消失?沙也加又跟這一家人有著什麼樣的關係?驚人的事實就在這棟不曾去過又似曾相似的荒涼小屋中隨著調查而逐漸清晰。

 

《以前,我死去的家》沒有聳動的開頭,外加結構相當簡單的設計,這或許是早期沒被看見的主要原因,然而與其他同期的作品相較,個人卻以為相當特別!在閱讀過東野圭吾的眾多創作中,你可能沒有看過如此詭異、帶點毛骨悚然的風格類型,而且厲害不在於文字言語的刻意雕琢,過程中不見血腥駭人的場景、男女主角更是平心靜氣以待,然而光靠電影運鏡般那種描景狀物的細緻呈現就讓人感受到宛如恐怖片的效果,滂沱大雨中靜置廢棄的房裡被當成入口的地下室、蒙上一層灰的十字架、還有所有的時鐘都停留在11點10分,隨著謎團及故事的推進有種貌似置身鬼屋不知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的恐怖感,那種看不見的焦慮放大了想像的恐懼,打造出畫面感很強的節奏與氛圍,可是記住!這不是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而是東野圭吾的推理創作,這是這本書相當與眾不同的亮點。

 

而回到結構形式來看,《以前,我死去的家》推理元素其實也很完善,從人事時地物的面向來分析會讓人更訝異於其簡單鋪陳下所產生的效果,人-嚴謹來說真實登場的人物只有文中主要敘述者“我”與女主角兩個人、事-找回過去的記憶、時-二十三年前、地-密室般的廢棄建築、物-屋內留下的日記與書信,巧妙俐落的文字卻讓所有環節嵌合成深沉的交融張力,書裡運用了出色的敘述性詭計讓情節多了不少反轉的驚喜,雖然受限於事件年代久遠解謎還是偏向臆測式的解說推演,但整體來論是相當中規中矩的推理設計了,而從內容深究來談,這本書就更顯得意義非凡,《以前,我死去的家》大概是東野圭吾書寫虐童題材的最早開始,就像是不少發展心理學專家強調童年經驗對於人格成長的深刻影響,書中對於疏遠的親子關係、扭曲的管教態度與孤立的情感缺憾都有纖細赤裸的呈現,讓最初懸疑陰森的基調陡然一落成了酸楚心碎的社會悲劇,體現出東野作品中慣有動容的人性關懷主題。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以前的自己死去的家?是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無法碰觸的禁地?《以前,我死去的家》對於“家”這個字眼,不管是顛覆聳動的外在具象意義或是濃度飽滿的內在自我追尋都暗藏了具衝擊性的隱蔽伏筆,在可怖不安的語境氛圍營造下,藉由秘密真相的揭示以及真實自我的面對讓囚禁的傷痛記憶成為未來邁進的力量,以風格來說算是東野早期創作中相當有味道的另類小說。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重啟人  

 

 

 

        作者:愛咪‧亭特拉

        譯者:彭臨桂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15-06-27

        ISBN/ISSN9789862354506

 

 

 

 

 

 

這幾年不管在小說影集電玩或漫畫等可說是掀起了活死人的狂潮啊然而類似這樣活屍末日的題材通常都會伴隨著血腥恐怖的氛圍,搭配上千篇一律的情節內容,《重啓人》裡敘述一種致命病毒席捲了全世界,導致大部分人類滅絕,然而對於某些人(年輕或強壯的)卻形成了不同的反應,這些人們能復活,就像進化過的人類,變得更強壯、更有力量、所有的創傷都能自行復原,然而也變得更冷血無情。看完這幾個經典設定,許多讀者腦海應該都會浮現傳統喪屍的形象,然而這本小說卻很不一樣!結合多種豐富有趣的元素,打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概念,這些被稱為再生者的角色絕對有別於你以往看過的風格,為通俗題材注入生動愉快的新意。

 

除此之外本書擁有不少獨特魅力的聰明設計像是再生者被編號這個亮點就讓整個故事多了很多發展的空間,號碼的編制不再只是單純的表面數字呈現,《重啓人》中號碼還賦予了具備人性與否的額外意義,如果再生之前死亡的時間越久,殘存的人性就會越少,像是本書女主角芮恩一百七十八號就是所有再生者中死得最久的,因此成了全國上下眾人聞之色變的殺人機器,而既然有數字高低也連帶地難免會衍生出歧視與壓迫的階層問題,這在情節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儘管在某種形式來說他們都只是被奴役的對象,這些因為人類恐懼而隔絕的復活人被特殊機構收編成了軍隊,但只是從被當作怪物換成奴隸而已,號碼另一種形式來說更像是監獄賦予的符號象徵。

 

令人訝異的是差異懸殊的號碼也可以造就一段可愛浪漫的愛情故事,這個再生者軍隊裡最優秀的成員居然配對了一個編號二十二號菜鳥訓練生,女強男弱的組合是沒有什麼稀奇,不過因為本書涉及不少訓練打鬥的動作戲碼,個人還是覺得女生保護男生的畫面有點難以適應,還有某段兩人討論做不做的性愛情節實在令人昏厥,男女在能力與情感的表現反差儘管有點突兀,不過也間接讓這兩個角色更顯得獨特有趣,然而更勝於情愛的後續發展,讓人留意到的則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女主角從不會哭不會笑沒有情緒反應的冷酷到人性化的轉變,看得到角色刻畫的細節與成長,前後的對比也讓人物設定多了層次。

 

而這些生活在攝影機、武裝警衛與追蹤器監控下的再生者,竟然還被施以恐怖的實驗,為了讓號碼低的成員變得更強大而注入的不明藥物,甚而會使他們喪失理智吃起人肉,除了增加內容的驚悚度,這種把人當成資產任意擺布的冷血行徑,也不經讓人思索起到底誰才是怪物?所以,覺醒反抗是可以預期的!就反烏托邦小說來說《重啓人》的鋪陳發展不令人意外,不過卻仍適度保留了相當多的懸念,像是加入人類叛軍與再生者地盤的預留伏筆就讓續集顯得有期待性,為了對抗邪惡組織,存有芥蒂的不同族群是否能團結合作?平易具娛樂性的文字,交融入可怕又迷人的題材情節則會不斷地推動你繼續往下看,難怪早已被搶下二部曲雙書電影版權!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質之子

 

 

 

 

 

        作者:麥可‧葛魯柏

        譯者:林力敏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5-06-09

        ISBN/ISSN9789571056968

 

 

 

 

 

《人質之子》由三條獨立的故事引線述說起提歐隸屬於美國戰情支援部隊的狙擊手,負責執行軍方在海外的各項秘密行動,卻在一次阿富汗任務中遭誤傷而回國接受療程休養;她的母親索妮雅正貿然涉足到世上最多恐怖份子的地區,邀請來自四面八方的學者專家準備召開研討會,討論如何解決暴力衝突的和平議題;以及野心勃勃的國安局資深譯者辛西雅,精通多國語言能力的她在機密的竊聽任務中攔截到穆斯林恐怖份子密謀的核武行動,然而不對勁的感覺卻讓辛西雅質疑起情報的真偽與其中的陰謀。所有的事件就在索妮雅帶領的與會成員被蒙面惡徒挾持成為人質、遭受生命威脅後,微妙地產生了扣人心弦的交集。

 

從情節概要來說,基本上就像是個美國特種部隊士兵涉險搶救母親的冒險戲碼,故事還沒開始,你可以想到是危機四伏的生死搏殺與槍林彈火的動作場景,然而令人訝異的是《人質之子》並非一般常見的軍事歷史小說,除了高潮迭起帶點聳動性的營救人質行動,更多的是發人深省的文化議題探討,以帶有些許嘲諷的黑色筆調道出美國與穆斯林國家的仇恨癥結,面對西方強權伊斯蘭世界發出的「聖戰」本質很容易讓多數人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尤其是近幾年透過媒體不斷曝光其斬首與自殺攻擊等暴力和非理性的作為,然而穆斯林真的與恐怖份子畫上等號嗎?美國決心打擊恐怖主義,又只是為了公理正義?作者以細緻入微的客觀立場試圖剖析宗教信仰與意識形態會成為戰火燎原的關鍵。

 

而本書之所以能夠成功凸顯議題的深度,首先得歸功於作者麥可.葛魯柏在角色細節所下的苦功,整體來說三個視角人物都擁有相當特殊的背景經歷,除了呈現出豐富強烈的故事張力吸引住讀者目光,賦予的多元族裔身分也有助於同理較抽象的思想意識部分,像是本書最核心的傳奇人物索妮雅其人生歷程就相當戲劇性,馬戲團出身的美國女孩嫁入了豪門的巴基斯坦家庭,竟兩次女扮男裝裝假屌深入穆斯林國家朝聖,事後還寫書出版遭家族斷絕關係、伊斯蘭世界逐出國門;而兒子提歐非比尋常的神話事蹟也是不惶多讓,曾是在十三歲幹掉六十名成人、獨自攻下軍事據點的聖戰士,後來成為職業軍人為美國特種部隊賣命;最後還有不想一輩子靠翻譯為主,企圖爬上更高位子的越南裔國安局譯者。儘管都是美國國籍,但多元文化洗禮下卻讓他們對矛盾的生活型態展現更犀利的見解。

 

在不同的故事線中,作者技巧性地藉由角色的經歷點出不同的問題,索妮雅被俘虜的過程裡,看得到迥異的宗教信仰能同時被服膺不牴觸的觀念,也看得見西方心理學與可蘭經教義的巧妙結合,而在提歐的部分,則是有不少巴基斯坦與美國差異文化下的心態比較,至於國安局的辛西雅則是讓我們感受到了政治目的的現實與陰謀。《人質之子》掌握時事氛圍並不落窠臼打破往昔被直接塑造成善與惡對立的刻板印象,藉由深入刻劃的人物背景與錯縱曲折的動作情節讓讀者始終保持高度緊張感,並在嚴肅的議題下能更輕易地認識西方文化和穆斯林傳統之間的差異,並反思其原始宗教、道德和文化的內涵。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玻璃王座  

 

 

 

 

        作者:莎菈.J.瑪斯

        譯者:甘鎮隴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5-06-10

        ISBN/ISSN9789571059723

 

 

 

 

 

十八歲的瑟蕾娜是亞達蘭王國最惡名昭彰的傳奇刺客,一年前卻遭受背叛成為死亡集中營的階下囚,直到那天,王子找上了她並提議重獲自由的交換條件,瑟蕾娜必須在十三週內與其他二十三名候選人接受訓練、互相決鬥,參加角逐成為國王專屬「御前鬥士」的競賽,獲勝者將簽屬契約完成國王任何要求,待四年役期結束就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雖知這麼做或許只是接受另一種奴役,但為了贏回自由!瑟蕾娜還是被迫投入了競賽,然而危機卻接踵而來,還發生了多起殘忍的兇殺命案,究竟是什麼樣的惡意與陰謀深藏在這座玻璃城堡裡?!

 

說起本書的發想靈感還挺妙的,作者莎菈.J.瑪斯在接受訪談時曾表示是聽到迪士尼經典動畫《仙履奇缘》中灰姑娘逃離舞會的激烈配樂而興起的想像,她是誰?為什麼要逃?是不是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於是女刺客的創作概念就這麼成形,事實上與灰姑娘故事稍微沾得上邊的就只有那座造價昂貴、閃閃發光的玻璃之城,當然還有與女主角相似的多舛命運。另外看到中古世紀的舞台背景加上刺客的角色設定,可能未讀之前會讓不少人有歷史紛雜或風格太硬的疑慮,這點也大可放心,有趣的迷人角色結合動作、浪漫與魔法等多元元素,難怪這部作者在十六歲就完成的初稿作品能在各國獲得一面倒的極佳評價。

 

《玻璃王座》的亮點首推女刺客瑟蕾娜這個角色,特別不僅在於這位被稱作天才殺手、黑道女王的罪犯其名號的響叮噹,還在於作者賦予的人性化性格魅力,而這要歸功人物經歷的豐富性與扎實度,八歲那年親眼看見父母被殺,倒臥在冰河岸邊只剩半條命的她被刺客之王收養訓練成為暗殺者,然而不是出於憐憫之心而是為了滿足自身利益,光看她身上大小疤痕就可以想見成長過程的艱辛與殘酷,照道理來說這樣的歷練容易讓人聯想到人格的冰冷與晦暗,然而隨著情節的發展,你會發現瑟蕾娜的確是個擁有強大技藝的刺客,足以讓她展現自己的驕傲與自負,但她也是個十八歲的女孩,喜歡糖果、舞會、漂亮的衣服,甚至會為帥氣的一方而臉紅心跳,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女英雄不夠強悍帶有缺陷,但也正因為性格特徵的多樣性讓人物更顯得生動真實,角色塑形所帶出的生命力才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其次本書引人入勝又節奏輕快的多變元素也不容錯過前段最有看頭的莫過於「御前鬥士」的試驗,參賽者中有來自各地的戰士、盜賊、傭兵或殺人犯,競賽項目則包含兵器、追蹤、騎馬擲槍、毒藥辨識等,雖然內容描述對於這名天下第一的傳奇刺客來說發揮空間稍嫌薄弱,但基本而言龍蛇雜處的成員和命懸一線的爭鬥維繫著一定的新鮮刺激感;中段則有懸疑可怖的謀殺案,接二連三的鬥士被殘暴虐殺,屍體旁還留下古老的符號,揉合的奇幻要素雖在本部曲中還未有詳盡的建構披露,但營造的神秘已讓人期待萬分;最後當然還有YA小說中常見的三角情愫,輕鬆的浪漫情節緩和了緊張氛圍,但比例不至於影響到故事主線,可說是恰到其份,其次不可不注意的還有宮廷的權謀暗鬥與暗中策劃的未知陰謀,整體來說《玻璃王座》鋪陳的故事節奏使得這部小說在每個環節都令人興味盎然,是部會讓人樂於上鉤的系列作品。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車  

 

 

 

 

        作者:艾蜜莉・巴爾

        譯者:吳妍儀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ISSN9789573331568

 

 

 

 

 

敦的生活環境與工作壓力讓蘿拉與山姆覺得是懷不了孩子的主因為了建立完美的家庭,他們從倫敦搬到三百英里外的康瓦爾郡,在大部分外人眼中蘿拉應該是幸福的,住在迷人的海港小鎮、還擁有溫柔體貼的丈夫,然而隨著第三輪人工受孕的失敗,他們不但負債累累、還得嘗試接受無子的事實,沉悶令人窒息的模式讓蘿拉感覺自己像極了躲在偽裝下有著謀殺丈夫意圖的邪惡外星人,所以,當她的教父里昂幫忙找到倫敦的短期合約工作,她是雀躍的!雖然這也代表著必須得面對在倫敦的父母壓力與敵對妹妹,和開始每個週末搭夜車通勤的日子。

 

然而新生活不僅讓蘿拉備感獨立與自由,在通勤的火車上還認識了英俊性感的蓋並陷入情慾熱戀,此時蘿拉卻感覺到被監視,是過去在亞洲發生可怕事件找上了她嗎?就當雙方決定廝守與各自家人攤牌時,蓋卻在列車上慘遭刺死,蘿拉也消失無蹤,這樁被形容成「好女孩變身怪物」,關於性、死亡與鐵路的新聞讓媒體與民眾為之瘋狂著迷,然而就當所有人都認為蘿拉是兇手之際,只有鄰居愛麗絲不相信,並決定追隨模擬她走過的足跡拼湊線索,找出真相。

 

光看這樣的故事發展,《夜車》可能就吊足了讀者的胃口,然而這部小說的曲折精彩還不只如此!個人很喜歡作者細緻的敘事風格與結構安排,在情節驟然拉高後結尾的戛然而止、刻意留白,耐人尋味的未知除了多了想像空間,並成功營造使人好奇期待的心理,而隨後每部章節的伏筆披露則不斷推動人繼續往下看,其起承轉合間可以說是全然駕馭了讀者的心,作為懸疑小說《夜車》無疑步調緊湊又扣人心弦!然而書寫手法的巧妙還在於雙重視角的轉換與接續,就像是包含兩個截然不同的類型故事,以車廂的謀殺現場為分界,前段偏重女性心理的狀態探討,像是情感需求與深埋秘密,後段則伴隨著宛如電影效果的動作冒險步調、令人膽顫心驚的危險氛圍,相當有層次轉折。

 

其次讓人不能不注意的還有作者艾蜜莉.巴爾除了小說家,其著名旅遊作家的身分,尤其是偏好背包客的自助旅遊方式,豐富的旅行閱歷成了她筆下不少小說的創作靈感,當然也包括了這本《夜車》。本書的舞台背景從作者現定居的康瓦爾郡到倫敦,還涵蓋了泰國曼谷與新加坡等地,英國偏僻小鎮如詩如畫的美麗風景與首都熙攘忙碌的熱鬧氛圍形成對比,不只環境也間接暗示了心境無法阻攔的變化,其後的情節發展也看得出作者對於異國人文生態與犯罪刑責的熟稔,透過敘述景況、日記線索或跨國查訪的細節給人那麼一點旅情小說的味道,當然特別的還有這故事的發想起點,夜間的臥鋪列車中所發生的情慾糾葛與謀殺謎團。

 

藉由兩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心境陳述,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人生困境與面對態度,然而卻感受到了相似的情感缺憾與心靈孤寂,她們泰然自若的自我欺瞞底下都隱藏了驚人的秘密過往,敏銳的情感強度細緻地刻畫了不為人知的陰鬱角落,隨著毅然告別和重新出發雖有結果的好壞差異,動機或許也引發人不同的道德評價,但終究是讓這班由黑暗航向曙光的夜車在結尾多了那麼點未被消化殆盡的希望,彌補了生命的不可預測,也無可執著。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新一個人  

 

 

 

        作者:吳若權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29

        ISBN/ISSN9789573331612

 

 

 

 

 

 

說到一個人」,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以婚姻或伴侶來作為狀態的區分,然而隨著社會趨勢所衍生的高齡化與少子化或低結婚率等問題,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單身或已婚離婚抑或喪偶,無論是出於自願或不得不然,最終所有人都還是得面臨到一個人的生活,仔細觀察近幾年不難發現以「一個人」為題的熱門書籍崛起,「一個人」的定義不是僅止於外在的身分形式標籤,也包含了內在的心靈獨處層面,它會在人生各個階段以不同的型態出現,也是每個人未來都需適應的生活潮流。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但一個人並不一定等同於寂寞或悲涼,端看你如何面對與規劃?!《重新,一個人》是國內暢銷作家吳若權所推出的第一○四號作品書中以提早擬定如何重新過一個人的生活啟動第二人生的觀點切入,期許每個人都能擁有無畏自由的人生下半場,而提到「第二人生」Second Life)可能會有不少讀者聯想到國外紅及一時的網路互動平台如同名稱在這個遊戲玩家可以以各種虛擬化身來扮演與現實截然不同的角色,然而回到真實生活呢?也不經讓人思考起搖滾團體五月天「第二人生」裡的歌詞,生命與其等待、悔恨,還不如讓每一個片刻都能不虛此生。

 

很喜歡作者在本書結尾提及印度大師奧修(OSHO)的話語「生命唯一需要的就是你全然地去活!」本質來論生命本身就是獨立而完整的,要能回答「我們終究為何而來?」的問題,我們唯一需要的就只是找到真正的自己、做自己,然後去愛、去感受,然而如何以自己為人生軸心,重新去檢視未來想要的生活?這也是作者透過本書企圖引領讀者與自身對話釐清的部分,如果我們終需回到一個人的世界,可能遭遇到的各種難題、觀念價值與人際關係等就不能不事先考量。

 

而在可能面臨的狀況中,大部分人通常最先萌生的是這兩個擔憂:錢,夠用嗎?一個人,能靠自己度過餘生嗎?所以《重新,一個人》大致又可以區分為從物質的生活能力與精神的生活追求兩個層次來談起,前者探討像是金錢價值觀、工作的意義或投資理財等實質面議題,後者則蘊含人際調適(戀人、父母與朋友)和豐厚心靈(興趣、夢想與心態)等相關哲理,作者時而以自身經驗為引,時而分享各大出版社書籍的專家學者、實際案例或報章電影等方式,以敏銳細膩的關懷與建議來協助讀者能誠實面對感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甚而有些篇章結尾還附錄了相當實用的補充資訊。

 

一個人,已經不容易,重新,更需要勇氣!閱讀吳若權的文字,你很難不興起共鳴,然後反思起自己的現有人生,《重新,一個人》裡看得見生命的智慧和務實的洞見,引領我們更客觀解析屬於每個人「第二人生」的意義型態,為生命下一站提早做好萬全準備,也才能更安心的面對前方的未知,活出無悔的人生。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