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mp/phprmga4O  

 

 

 

 

 

  作者:中山七里

      譯者:王華懋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7-13

           ISBN/ISSN:9789571390154

 

 

 

 

 

 

看過中山七里作品的讀者都知道他的風格多變,然而在中山七里的故事裡頭,我們可以看到始終有一項貫徹的主軸,那就是揭露社會問題及對相關議題的關注,兼具了小說的可讀與社會的省思,並以更多元、開放的角度思考根本核心,以此為基礎,中山七里創造出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系列人物,從音樂家、律師、刑警、醫師,甚至殺人魔!《赴死之人的祈禱》這個故事要說讓人覺得新鮮的絕非「教誨師」這個角色身分莫屬了。

 

不像台灣通過司法監獄官特考而晉任的模式,日本的教誨師大多是寺廟僧侶,除了透過宗教教義引導受刑者自省懺悔,甚至要在執行死刑現場做見證,小說的開始就是這麼一段令人怵目驚心的文字敘述,服刑當日早上才會接獲通知,主要執行方式為從高處墜下頸椎瞬間折斷的絞刑!以寫實的行刑過程、死囚的恐懼哭喊揭開篇章,可以想像書中主角教誨師在獄中看見淪為死囚的大學摯友,心中震驚與無法置信的程度。

 

因為面容被訕笑類似路煞殺人的情節實在沒辦法讓主角顯真連結起當年那個冷靜博學不顧安危的救命恩人,還有命案後種種難以解釋的異樣感,於是顯真找上了當初承辦員警興起了調查命案真相的念頭,《赴死之人的祈禱》就是這麼微妙又帶有反差的人物組合―穿著袈裟鑽研佛經的僧侶、持槍講求律法正義的刑警以及毫無悔意犯罪殺人的死囚,所以小說很特別的是情節中引用了不少佛典教義的內容,一方面以教誨師的身分去闡述善惡、生死、人心,另一方面卻以執法者的視角出發,有著精采的刑偵辦案調查以及看待罪罰不同的倫理觀。

 

以殺人命案作為出發,作者更深入想要探討的卻是司法體系、冤獄疑慮、罪與罰的意義、受害者家屬的創傷,以及比起以死贖罪、活著能做到的彌補,生命刑是剝奪犯罪人生命的刑罰不能不謹慎看待,明確來說這是個主題沉重但也充滿節奏速度感的故事,尤其是在書籍末尾死刑即將執行的時刻,戲劇性的奇峰轉折可是中山七里的拿手戲,讀者可以期待謎底的揭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rue 的頭像
    jrue

    旅人書房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