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7oQvoS  

 

作者:姜泰宇(敷米漿)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4-06-25

ISBN:9789864064199

 

 

兩年前讀過《鬼拍手》作者姜泰宇的首部驚悚懸疑小說,這部新作同樣為靈異恐怖類型的作品風格卻截然不同有別於之前與喜劇結合帶點幽默的筆法,這本可是讓人完全笑不出來,坐立難安的詭譎氣氛會隨著情節推展籠罩,繼而在最後留下強勁的後座力和震撼效果,徹底挑戰讀者的心臟耐懼指數,《鬼拍手》有「鬼」好像“怕”是理所當然,至於「嘎啦」?你以為那是?!還沒進入故事之前,只能說可要先做好心理準備。

 

章節的第一部以1950年初期國共內戰後,深陷泰緬邊界無法成功撤退、滯留當地的孤軍為歷史背景,講述四個慘遭國家遺棄的軍人,迷失在滇南深山、糧食所剩無幾,在荒山野嶺中艱困求生所遭遇的詭秘事件,此份紀錄麻賴村見聞的日誌手札隨著1961年部隊撤退被攜出,爾後就下落不明,第二部則是時序來到1980年代,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新建案如雨後春筍般推出,一處工地卻總是大小意外不斷,建設公司負責人請來廟公老胡祭改化解,然而大老闆肩膀上詭異的鬼臉、嘴角潰爛發出的死人味道,都讓為了新台幣而硬著頭皮接下工作的老胡愈發不安,忽地想起很久以前那個傳授給他道法科儀的老芋頭,神神秘秘提及的1961年招魂往事。

 

「關於鬼的故事,何嘗不是關於人的故事。」在這部作品中姜泰宇再次驗證這樣的道理,扣緊人性弱點,小說厲害的地方還在於各部曲看似獨立卻又隱埋伏線存在著因果關係,第一部透過戰爭讓我們看見食慾與人性的惡,夾雜著貴州方言的口語書寫不僅凸顯人物身分,也讓整個氛圍更具強烈的地域色彩,在細思極恐的神祕宗教祭典之外,細膩呈現的還有戰爭場面的血腥殘酷、面臨飢餓的生理狀態以及歸家渴望的心理孤寂,而到第二部篇章場景頓時轉換到所謂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經濟富裕生活的底下物質不虞匱乏,但是我們看見的是貪婪宛如毒瘤開始孳生在人心深處,不管是不甘損失的建設公司大老闆抑或想從中大撈一筆的廟公,最終導致不可避免且不幸的接連慘劇。

 

至於恐怖的部分,則是藉由時空的遞嬗推移呈現出不同主題風格的味道,但要提醒不論是從前段貌似有些虛實交錯的隱晦保留,到後段愈發具體清晰的形象輪廓或驚悚駭人的衝擊畫面,《嘎啦》雖然是小說,卻具有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驚悚效果,如同恐怖電影裡音效一響就先聲奪人,「喀、喀、喀。」「 嘎啦、嘎啦、嘎啦。」「阢哞哈啦,啊當嘎殺。」都讓人心臟彷彿跳漏了一拍,那張帶著貪婪與飢餓的臉和嘴!喜歡這類型的讀者,除了小說,即將上映的電影也可以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