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流沙刑  

 

 

 

 

 作者:莫琳.派森.吉莉特

       譯者:郭騰堅

        出版社:愛米粒

   出版日期:2017-10-12

           ISBN/ISSN:9789869395496

 

 

 

 

 

 

校園槍擊事件再度發生!面對這樣的新聞標題我們很容易聯想起近年來慘案頻傳的美國然而這本小說的舞台背景卻是在經濟高度發展以中立包容著稱,被世界權威機構評斷為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瑞典!故事的開篇章節即呈現出一幕驚悚駭人的場景,十八歲的少女瑪雅是教室中唯一沒有受傷的人,其餘所有人皆中彈倒臥在血泊,對於瑞典、尤其是高級住宅區的動物島來說,這樣血腥殘酷的犯罪在群眾和媒體之間掀起了驚滔駭浪,監禁九個月後面對審判,瑪雅被控涉嫌謀殺,教唆殺人,協助謀殺及謀殺未遂罪,然而教室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瑪雅真的有罪嗎

 

如果要以書籍類型來劃分本書屬於法庭推理題材的作品,讓個人覺得有意思的是雖然一開始就揭示了校園大屠殺的結局,卻需要沿著作者灑下的麵包屑才能逐步拼湊起事件全貌,重點不在於既定的事實,而是為什麼?小說說故事手法像是鏡頭運作與剪輯組接的概念,章節時序跳躍在現在與過去,而且是在法院庭審、看守所生活以及與每個被害者的關係之間,特別的是視角是以唯一倖存且涉嫌殺人的女主角為主,這不免讓人產生了困惑,她是可靠的敘事者嗎?在瑪雅陳述她的故事過程,觀看的讀者像極了法院陪審團的人們,被告到底是有罪還是無罪?隨著回憶的揭露和轉折,我們也被迫不斷地採取立場。

 

這類型的情節精彩的法庭攻防絕對的是看點,作者莫琳.派森.吉莉特身為多年律師的經歷讓內容不管是在法律知識或審判程序上都展現了專業的真實性,但作者卻是採特殊的被告者觀點冷眼旁觀著這一切,讀者試圖從所有訊息中找出答案和真相,然而發現的卻只是提出更多的問題,十八歲青少年的口吻顯得憤世嫉俗,辛辣的黑色諷刺和尖銳的社會批判卻也帶出了她對成人世界的疑惑,「直到法院宣告判決,任何人都是清白的。」是法治基本原則,然而面對聳動的新聞標題、八卦的議論挖掘,又有多少人是未審先判存有偏見及預設立場?這是小說中對媒體文化與從眾效應提出的第一個質疑。

 

其次更從角色身分類別的安排繪製出潛藏在人人稱羨的政策體制底下嚴重的社會和經濟現象,例如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偏見和歧視的種族與階級差異,到青少年常見的藥物濫用、教養衝突、情緒困擾等問題,《流沙刑》的書名給予人好幾種不同的解讀想像,從暗示人物像流沙一樣有兩面變化充滿爭議與模糊空間,經常不知道讓人相信那一面,到愛情宛如病態、毒藥般令人致命卻依舊讓人深陷,還有就是面對困境孤獨無助、彷彿墜入深不見底無限黑暗的感受。

 

謀殺犯罪的包裝下生命價值的議題被放大侃侃而談,然而在青少年眼中這只不過是個充斥著虛偽、問號的複雜世界,就法庭小說而言節奏或許不快,但整部小說對於社會的幽微洞察、人物的刻畫描繪和文字的駕馭表達卻有著極富魅力的呈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