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試讀書 (6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複製邪惡  

 

 

 

 

        作者:凱文‧吉佛伊

        譯者:羅瑛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11

        ISBN/ISSN9789865671495

 

 

 

 

 

隨著經典侏儸紀系列電影的最新上映,想必又將掀起新一波恐龍熱,然而你還記得首集劇情中這個早已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的生物是如何重生的嗎?科學家就是利用了高科技遺傳工程學的複製基因!這曾是改編自被冠以「科技驚悚小說之父」稱號的麥可.克萊頓於一九九O年發表的小說作品,而就在一九九六年全球首隻複製羊真的實驗成功後,以往在虛構小說或科幻電影所能看到的情節似乎有了被實現的可能,基因複製的爭議迅速席捲各地並引起不小的激盪,因為既然動物可以,那麼人類呢?!複製人所衍生的科學、倫理與宗教等問題至今都還是爭論不休的熱門話題,而《複製邪惡》就是基於這樣的背景元素所創作出的醫學驚悚之作。

 

小說故事就發生在不久後的將來,為了解決不孕以及患有遺傳疾病夫妻的問題,基因複製已成了合法的行為,然而還是有不少嚴格的限制和規定,其一就是只能選取已故捐贈者的DNA進行複製,然而戴維斯這位從事複製人研究的名醫,卻因為十七歲女兒死於被姦後殺的殘忍命案,在案件遲遲無法破案悲痛之際無意間發現裝有兇手精液的樣本,為了親眼看見兇手的樣子,他偽造了捐贈者檔案與紀錄複製了基因。多年後,男孩變成早熟怪異的天才少年,「威克惡魔」卻成了這座城市固定的報紙頭條,讓人聞之色變的變態殺人魔究竟與男孩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

 

老實說個人對於《複製邪惡》挺驚豔的!原因在於基因複製的議題雖然熱門卻很難逃離嚴肅的氛圍,牽涉到宗教與道德就難免顯得制式或理論,作者凱文.吉佛伊卻應用了很多出人意表的設定讓本書增添了不少趣味,融合了懸疑、驚悚、科幻和推理於一體,隨著情節鋪陳會讓人不斷的產生省思與對話,作者於本書扉頁就引用了瑪麗.雪萊《科學怪人》的前言,不經讓我們思考起書中人物會因為性格或所處情境而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你呢?對於“複製人”又有什麼樣的看法?還是只是科技異化下另類的可怕怪物?當你複製出一個人的時候,還複製出了什麼?書籍裡的登場人物眾多,所以前段顯得有點冗長緩慢,然而藉由不同角色的身分與立場,卻突顯出正反價值的意義,更妙的是!這些不同支線的人物看似毫無關聯,卻是環環相扣顛覆結局的關鍵,多點耐心,出人意料的轉折絕對讓人大呼過癮。

 

基因究竟是不是決定一個人性格的主要因素?還是可以靠後天教養來形塑?虛擬的網路世界能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是否也滿足了變態的心理?相較於故事中真實世界的紛擾,作者發想出的「影子世界」虛擬遊戲更有如人心慾望的匯集地,兩種不同形式的身分複製讓書籍多了不少深度的哲學思辨意謂,就像那個可憐的複製男孩不停追問自己的「我是誰」一樣,或許也就是最後作者跳脫宗教、道德等層次賦予結尾的目的,《複製邪惡》聽來驚悚,卻徹底是個讓人悲傷的故事,於是相較於從人性善惡到自由意志的議論,選擇性認知所產生的表象與真相出入其實更讓人唏噓不已。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我死去的家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5-07-06

        ISBN/ISSN9789573331643

 

 

 

 

 

 

喜歡東野圭吾作品的讀者,應該都要讀過《大概是最後的招呼》這本自傳性散文集,問題不在於這本書有多大的文學價值,而是裡頭有相當多真實私密的自我剖析,能貼近作者在成名之前的歷年創作心境、也能更理解每部作品的構思概念,像是對於這本在一九九四年出版的書籍,書中就這麼寫著「《以前,我死去的家》是我的自信之作,卻依然沒獲得好評。此後,我不禁以懷疑的目光看待書評家。」以後期的寫作功力來看待早期的作品本來就有失公平,而當東野圭吾變成小說銷售保證不斷被出版,讀者對於年代久遠的創作難免產生疑慮。《以前,我死去的家》老實說有點出乎個人意料,從書名、推理到風格,沒有其他作品厚重的份量,卻有一種感染力極為強大的情感後勁,會讓人挑起一聲長嘆的人生感觸。

 

故事敘述女主角沙也加對於小學以前的記憶毫無印象家裡也沒有留下當時任何的相關紀錄,小學之後的事情雖然都清楚地記得,但之後所有相片卻都不見她的笑容,流露出的不安眼神彷彿獨自被丟棄在陌生的世界,更令沙也加恐懼的是自從她當母親之後,發覺自己總是不能控制地虐待女兒的行為,所以開始懷疑起是否與童年那段遺失的空白有關,為了找回記憶,於是她連絡了前男友來到了一處偏僻閒置二十三年的廢棄房子,在這處父親生前經常神秘拜訪的小屋中時間像是暫時被停止,這裡的人就像是事情做一半,走出屋外,就沒有再回來。究竟他們為什麼消失?沙也加又跟這一家人有著什麼樣的關係?驚人的事實就在這棟不曾去過又似曾相似的荒涼小屋中隨著調查而逐漸清晰。

 

《以前,我死去的家》沒有聳動的開頭,外加結構相當簡單的設計,這或許是早期沒被看見的主要原因,然而與其他同期的作品相較,個人卻以為相當特別!在閱讀過東野圭吾的眾多創作中,你可能沒有看過如此詭異、帶點毛骨悚然的風格類型,而且厲害不在於文字言語的刻意雕琢,過程中不見血腥駭人的場景、男女主角更是平心靜氣以待,然而光靠電影運鏡般那種描景狀物的細緻呈現就讓人感受到宛如恐怖片的效果,滂沱大雨中靜置廢棄的房裡被當成入口的地下室、蒙上一層灰的十字架、還有所有的時鐘都停留在11點10分,隨著謎團及故事的推進有種貌似置身鬼屋不知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的恐怖感,那種看不見的焦慮放大了想像的恐懼,打造出畫面感很強的節奏與氛圍,可是記住!這不是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而是東野圭吾的推理創作,這是這本書相當與眾不同的亮點。

 

而回到結構形式來看,《以前,我死去的家》推理元素其實也很完善,從人事時地物的面向來分析會讓人更訝異於其簡單鋪陳下所產生的效果,人-嚴謹來說真實登場的人物只有文中主要敘述者“我”與女主角兩個人、事-找回過去的記憶、時-二十三年前、地-密室般的廢棄建築、物-屋內留下的日記與書信,巧妙俐落的文字卻讓所有環節嵌合成深沉的交融張力,書裡運用了出色的敘述性詭計讓情節多了不少反轉的驚喜,雖然受限於事件年代久遠解謎還是偏向臆測式的解說推演,但整體來論是相當中規中矩的推理設計了,而從內容深究來談,這本書就更顯得意義非凡,《以前,我死去的家》大概是東野圭吾書寫虐童題材的最早開始,就像是不少發展心理學專家強調童年經驗對於人格成長的深刻影響,書中對於疏遠的親子關係、扭曲的管教態度與孤立的情感缺憾都有纖細赤裸的呈現,讓最初懸疑陰森的基調陡然一落成了酸楚心碎的社會悲劇,體現出東野作品中慣有動容的人性關懷主題。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以前的自己死去的家?是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無法碰觸的禁地?《以前,我死去的家》對於“家”這個字眼,不管是顛覆聳動的外在具象意義或是濃度飽滿的內在自我追尋都暗藏了具衝擊性的隱蔽伏筆,在可怖不安的語境氛圍營造下,藉由秘密真相的揭示以及真實自我的面對讓囚禁的傷痛記憶成為未來邁進的力量,以風格來說算是東野早期創作中相當有味道的另類小說。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重啟人  

 

 

 

        作者:愛咪‧亭特拉

        譯者:彭臨桂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15-06-27

        ISBN/ISSN9789862354506

 

 

 

 

 

 

這幾年不管在小說影集電玩或漫畫等可說是掀起了活死人的狂潮啊然而類似這樣活屍末日的題材通常都會伴隨著血腥恐怖的氛圍,搭配上千篇一律的情節內容,《重啓人》裡敘述一種致命病毒席捲了全世界,導致大部分人類滅絕,然而對於某些人(年輕或強壯的)卻形成了不同的反應,這些人們能復活,就像進化過的人類,變得更強壯、更有力量、所有的創傷都能自行復原,然而也變得更冷血無情。看完這幾個經典設定,許多讀者腦海應該都會浮現傳統喪屍的形象,然而這本小說卻很不一樣!結合多種豐富有趣的元素,打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概念,這些被稱為再生者的角色絕對有別於你以往看過的風格,為通俗題材注入生動愉快的新意。

 

除此之外本書擁有不少獨特魅力的聰明設計像是再生者被編號這個亮點就讓整個故事多了很多發展的空間,號碼的編制不再只是單純的表面數字呈現,《重啓人》中號碼還賦予了具備人性與否的額外意義,如果再生之前死亡的時間越久,殘存的人性就會越少,像是本書女主角芮恩一百七十八號就是所有再生者中死得最久的,因此成了全國上下眾人聞之色變的殺人機器,而既然有數字高低也連帶地難免會衍生出歧視與壓迫的階層問題,這在情節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儘管在某種形式來說他們都只是被奴役的對象,這些因為人類恐懼而隔絕的復活人被特殊機構收編成了軍隊,但只是從被當作怪物換成奴隸而已,號碼另一種形式來說更像是監獄賦予的符號象徵。

 

令人訝異的是差異懸殊的號碼也可以造就一段可愛浪漫的愛情故事,這個再生者軍隊裡最優秀的成員居然配對了一個編號二十二號菜鳥訓練生,女強男弱的組合是沒有什麼稀奇,不過因為本書涉及不少訓練打鬥的動作戲碼,個人還是覺得女生保護男生的畫面有點難以適應,還有某段兩人討論做不做的性愛情節實在令人昏厥,男女在能力與情感的表現反差儘管有點突兀,不過也間接讓這兩個角色更顯得獨特有趣,然而更勝於情愛的後續發展,讓人留意到的則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女主角從不會哭不會笑沒有情緒反應的冷酷到人性化的轉變,看得到角色刻畫的細節與成長,前後的對比也讓人物設定多了層次。

 

而這些生活在攝影機、武裝警衛與追蹤器監控下的再生者,竟然還被施以恐怖的實驗,為了讓號碼低的成員變得更強大而注入的不明藥物,甚而會使他們喪失理智吃起人肉,除了增加內容的驚悚度,這種把人當成資產任意擺布的冷血行徑,也不經讓人思索起到底誰才是怪物?所以,覺醒反抗是可以預期的!就反烏托邦小說來說《重啓人》的鋪陳發展不令人意外,不過卻仍適度保留了相當多的懸念,像是加入人類叛軍與再生者地盤的預留伏筆就讓續集顯得有期待性,為了對抗邪惡組織,存有芥蒂的不同族群是否能團結合作?平易具娛樂性的文字,交融入可怕又迷人的題材情節則會不斷地推動你繼續往下看,難怪早已被搶下二部曲雙書電影版權!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質之子

 

 

 

 

 

        作者:麥可‧葛魯柏

        譯者:林力敏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5-06-09

        ISBN/ISSN9789571056968

 

 

 

 

 

《人質之子》由三條獨立的故事引線述說起提歐隸屬於美國戰情支援部隊的狙擊手,負責執行軍方在海外的各項秘密行動,卻在一次阿富汗任務中遭誤傷而回國接受療程休養;她的母親索妮雅正貿然涉足到世上最多恐怖份子的地區,邀請來自四面八方的學者專家準備召開研討會,討論如何解決暴力衝突的和平議題;以及野心勃勃的國安局資深譯者辛西雅,精通多國語言能力的她在機密的竊聽任務中攔截到穆斯林恐怖份子密謀的核武行動,然而不對勁的感覺卻讓辛西雅質疑起情報的真偽與其中的陰謀。所有的事件就在索妮雅帶領的與會成員被蒙面惡徒挾持成為人質、遭受生命威脅後,微妙地產生了扣人心弦的交集。

 

從情節概要來說,基本上就像是個美國特種部隊士兵涉險搶救母親的冒險戲碼,故事還沒開始,你可以想到是危機四伏的生死搏殺與槍林彈火的動作場景,然而令人訝異的是《人質之子》並非一般常見的軍事歷史小說,除了高潮迭起帶點聳動性的營救人質行動,更多的是發人深省的文化議題探討,以帶有些許嘲諷的黑色筆調道出美國與穆斯林國家的仇恨癥結,面對西方強權伊斯蘭世界發出的「聖戰」本質很容易讓多數人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尤其是近幾年透過媒體不斷曝光其斬首與自殺攻擊等暴力和非理性的作為,然而穆斯林真的與恐怖份子畫上等號嗎?美國決心打擊恐怖主義,又只是為了公理正義?作者以細緻入微的客觀立場試圖剖析宗教信仰與意識形態會成為戰火燎原的關鍵。

 

而本書之所以能夠成功凸顯議題的深度,首先得歸功於作者麥可.葛魯柏在角色細節所下的苦功,整體來說三個視角人物都擁有相當特殊的背景經歷,除了呈現出豐富強烈的故事張力吸引住讀者目光,賦予的多元族裔身分也有助於同理較抽象的思想意識部分,像是本書最核心的傳奇人物索妮雅其人生歷程就相當戲劇性,馬戲團出身的美國女孩嫁入了豪門的巴基斯坦家庭,竟兩次女扮男裝裝假屌深入穆斯林國家朝聖,事後還寫書出版遭家族斷絕關係、伊斯蘭世界逐出國門;而兒子提歐非比尋常的神話事蹟也是不惶多讓,曾是在十三歲幹掉六十名成人、獨自攻下軍事據點的聖戰士,後來成為職業軍人為美國特種部隊賣命;最後還有不想一輩子靠翻譯為主,企圖爬上更高位子的越南裔國安局譯者。儘管都是美國國籍,但多元文化洗禮下卻讓他們對矛盾的生活型態展現更犀利的見解。

 

在不同的故事線中,作者技巧性地藉由角色的經歷點出不同的問題,索妮雅被俘虜的過程裡,看得到迥異的宗教信仰能同時被服膺不牴觸的觀念,也看得見西方心理學與可蘭經教義的巧妙結合,而在提歐的部分,則是有不少巴基斯坦與美國差異文化下的心態比較,至於國安局的辛西雅則是讓我們感受到了政治目的的現實與陰謀。《人質之子》掌握時事氛圍並不落窠臼打破往昔被直接塑造成善與惡對立的刻板印象,藉由深入刻劃的人物背景與錯縱曲折的動作情節讓讀者始終保持高度緊張感,並在嚴肅的議題下能更輕易地認識西方文化和穆斯林傳統之間的差異,並反思其原始宗教、道德和文化的內涵。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玻璃王座  

 

 

 

 

        作者:莎菈.J.瑪斯

        譯者:甘鎮隴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5-06-10

        ISBN/ISSN9789571059723

 

 

 

 

 

十八歲的瑟蕾娜是亞達蘭王國最惡名昭彰的傳奇刺客,一年前卻遭受背叛成為死亡集中營的階下囚,直到那天,王子找上了她並提議重獲自由的交換條件,瑟蕾娜必須在十三週內與其他二十三名候選人接受訓練、互相決鬥,參加角逐成為國王專屬「御前鬥士」的競賽,獲勝者將簽屬契約完成國王任何要求,待四年役期結束就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雖知這麼做或許只是接受另一種奴役,但為了贏回自由!瑟蕾娜還是被迫投入了競賽,然而危機卻接踵而來,還發生了多起殘忍的兇殺命案,究竟是什麼樣的惡意與陰謀深藏在這座玻璃城堡裡?!

 

說起本書的發想靈感還挺妙的,作者莎菈.J.瑪斯在接受訪談時曾表示是聽到迪士尼經典動畫《仙履奇缘》中灰姑娘逃離舞會的激烈配樂而興起的想像,她是誰?為什麼要逃?是不是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於是女刺客的創作概念就這麼成形,事實上與灰姑娘故事稍微沾得上邊的就只有那座造價昂貴、閃閃發光的玻璃之城,當然還有與女主角相似的多舛命運。另外看到中古世紀的舞台背景加上刺客的角色設定,可能未讀之前會讓不少人有歷史紛雜或風格太硬的疑慮,這點也大可放心,有趣的迷人角色結合動作、浪漫與魔法等多元元素,難怪這部作者在十六歲就完成的初稿作品能在各國獲得一面倒的極佳評價。

 

《玻璃王座》的亮點首推女刺客瑟蕾娜這個角色,特別不僅在於這位被稱作天才殺手、黑道女王的罪犯其名號的響叮噹,還在於作者賦予的人性化性格魅力,而這要歸功人物經歷的豐富性與扎實度,八歲那年親眼看見父母被殺,倒臥在冰河岸邊只剩半條命的她被刺客之王收養訓練成為暗殺者,然而不是出於憐憫之心而是為了滿足自身利益,光看她身上大小疤痕就可以想見成長過程的艱辛與殘酷,照道理來說這樣的歷練容易讓人聯想到人格的冰冷與晦暗,然而隨著情節的發展,你會發現瑟蕾娜的確是個擁有強大技藝的刺客,足以讓她展現自己的驕傲與自負,但她也是個十八歲的女孩,喜歡糖果、舞會、漂亮的衣服,甚至會為帥氣的一方而臉紅心跳,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女英雄不夠強悍帶有缺陷,但也正因為性格特徵的多樣性讓人物更顯得生動真實,角色塑形所帶出的生命力才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其次本書引人入勝又節奏輕快的多變元素也不容錯過前段最有看頭的莫過於「御前鬥士」的試驗,參賽者中有來自各地的戰士、盜賊、傭兵或殺人犯,競賽項目則包含兵器、追蹤、騎馬擲槍、毒藥辨識等,雖然內容描述對於這名天下第一的傳奇刺客來說發揮空間稍嫌薄弱,但基本而言龍蛇雜處的成員和命懸一線的爭鬥維繫著一定的新鮮刺激感;中段則有懸疑可怖的謀殺案,接二連三的鬥士被殘暴虐殺,屍體旁還留下古老的符號,揉合的奇幻要素雖在本部曲中還未有詳盡的建構披露,但營造的神秘已讓人期待萬分;最後當然還有YA小說中常見的三角情愫,輕鬆的浪漫情節緩和了緊張氛圍,但比例不至於影響到故事主線,可說是恰到其份,其次不可不注意的還有宮廷的權謀暗鬥與暗中策劃的未知陰謀,整體來說《玻璃王座》鋪陳的故事節奏使得這部小說在每個環節都令人興味盎然,是部會讓人樂於上鉤的系列作品。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車  

 

 

 

 

        作者:艾蜜莉・巴爾

        譯者:吳妍儀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ISSN9789573331568

 

 

 

 

 

敦的生活環境與工作壓力讓蘿拉與山姆覺得是懷不了孩子的主因為了建立完美的家庭,他們從倫敦搬到三百英里外的康瓦爾郡,在大部分外人眼中蘿拉應該是幸福的,住在迷人的海港小鎮、還擁有溫柔體貼的丈夫,然而隨著第三輪人工受孕的失敗,他們不但負債累累、還得嘗試接受無子的事實,沉悶令人窒息的模式讓蘿拉感覺自己像極了躲在偽裝下有著謀殺丈夫意圖的邪惡外星人,所以,當她的教父里昂幫忙找到倫敦的短期合約工作,她是雀躍的!雖然這也代表著必須得面對在倫敦的父母壓力與敵對妹妹,和開始每個週末搭夜車通勤的日子。

 

然而新生活不僅讓蘿拉備感獨立與自由,在通勤的火車上還認識了英俊性感的蓋並陷入情慾熱戀,此時蘿拉卻感覺到被監視,是過去在亞洲發生可怕事件找上了她嗎?就當雙方決定廝守與各自家人攤牌時,蓋卻在列車上慘遭刺死,蘿拉也消失無蹤,這樁被形容成「好女孩變身怪物」,關於性、死亡與鐵路的新聞讓媒體與民眾為之瘋狂著迷,然而就當所有人都認為蘿拉是兇手之際,只有鄰居愛麗絲不相信,並決定追隨模擬她走過的足跡拼湊線索,找出真相。

 

光看這樣的故事發展,《夜車》可能就吊足了讀者的胃口,然而這部小說的曲折精彩還不只如此!個人很喜歡作者細緻的敘事風格與結構安排,在情節驟然拉高後結尾的戛然而止、刻意留白,耐人尋味的未知除了多了想像空間,並成功營造使人好奇期待的心理,而隨後每部章節的伏筆披露則不斷推動人繼續往下看,其起承轉合間可以說是全然駕馭了讀者的心,作為懸疑小說《夜車》無疑步調緊湊又扣人心弦!然而書寫手法的巧妙還在於雙重視角的轉換與接續,就像是包含兩個截然不同的類型故事,以車廂的謀殺現場為分界,前段偏重女性心理的狀態探討,像是情感需求與深埋秘密,後段則伴隨著宛如電影效果的動作冒險步調、令人膽顫心驚的危險氛圍,相當有層次轉折。

 

其次讓人不能不注意的還有作者艾蜜莉.巴爾除了小說家,其著名旅遊作家的身分,尤其是偏好背包客的自助旅遊方式,豐富的旅行閱歷成了她筆下不少小說的創作靈感,當然也包括了這本《夜車》。本書的舞台背景從作者現定居的康瓦爾郡到倫敦,還涵蓋了泰國曼谷與新加坡等地,英國偏僻小鎮如詩如畫的美麗風景與首都熙攘忙碌的熱鬧氛圍形成對比,不只環境也間接暗示了心境無法阻攔的變化,其後的情節發展也看得出作者對於異國人文生態與犯罪刑責的熟稔,透過敘述景況、日記線索或跨國查訪的細節給人那麼一點旅情小說的味道,當然特別的還有這故事的發想起點,夜間的臥鋪列車中所發生的情慾糾葛與謀殺謎團。

 

藉由兩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心境陳述,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人生困境與面對態度,然而卻感受到了相似的情感缺憾與心靈孤寂,她們泰然自若的自我欺瞞底下都隱藏了驚人的秘密過往,敏銳的情感強度細緻地刻畫了不為人知的陰鬱角落,隨著毅然告別和重新出發雖有結果的好壞差異,動機或許也引發人不同的道德評價,但終究是讓這班由黑暗航向曙光的夜車在結尾多了那麼點未被消化殆盡的希望,彌補了生命的不可預測,也無可執著。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新一個人  

 

 

 

        作者:吳若權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29

        ISBN/ISSN9789573331612

 

 

 

 

 

 

說到一個人」,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以婚姻或伴侶來作為狀態的區分,然而隨著社會趨勢所衍生的高齡化與少子化或低結婚率等問題,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單身或已婚離婚抑或喪偶,無論是出於自願或不得不然,最終所有人都還是得面臨到一個人的生活,仔細觀察近幾年不難發現以「一個人」為題的熱門書籍崛起,「一個人」的定義不是僅止於外在的身分形式標籤,也包含了內在的心靈獨處層面,它會在人生各個階段以不同的型態出現,也是每個人未來都需適應的生活潮流。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但一個人並不一定等同於寂寞或悲涼,端看你如何面對與規劃?!《重新,一個人》是國內暢銷作家吳若權所推出的第一○四號作品書中以提早擬定如何重新過一個人的生活啟動第二人生的觀點切入,期許每個人都能擁有無畏自由的人生下半場,而提到「第二人生」Second Life)可能會有不少讀者聯想到國外紅及一時的網路互動平台如同名稱在這個遊戲玩家可以以各種虛擬化身來扮演與現實截然不同的角色,然而回到真實生活呢?也不經讓人思考起搖滾團體五月天「第二人生」裡的歌詞,生命與其等待、悔恨,還不如讓每一個片刻都能不虛此生。

 

很喜歡作者在本書結尾提及印度大師奧修(OSHO)的話語「生命唯一需要的就是你全然地去活!」本質來論生命本身就是獨立而完整的,要能回答「我們終究為何而來?」的問題,我們唯一需要的就只是找到真正的自己、做自己,然後去愛、去感受,然而如何以自己為人生軸心,重新去檢視未來想要的生活?這也是作者透過本書企圖引領讀者與自身對話釐清的部分,如果我們終需回到一個人的世界,可能遭遇到的各種難題、觀念價值與人際關係等就不能不事先考量。

 

而在可能面臨的狀況中,大部分人通常最先萌生的是這兩個擔憂:錢,夠用嗎?一個人,能靠自己度過餘生嗎?所以《重新,一個人》大致又可以區分為從物質的生活能力與精神的生活追求兩個層次來談起,前者探討像是金錢價值觀、工作的意義或投資理財等實質面議題,後者則蘊含人際調適(戀人、父母與朋友)和豐厚心靈(興趣、夢想與心態)等相關哲理,作者時而以自身經驗為引,時而分享各大出版社書籍的專家學者、實際案例或報章電影等方式,以敏銳細膩的關懷與建議來協助讀者能誠實面對感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甚而有些篇章結尾還附錄了相當實用的補充資訊。

 

一個人,已經不容易,重新,更需要勇氣!閱讀吳若權的文字,你很難不興起共鳴,然後反思起自己的現有人生,《重新,一個人》裡看得見生命的智慧和務實的洞見,引領我們更客觀解析屬於每個人「第二人生」的意義型態,為生命下一站提早做好萬全準備,也才能更安心的面對前方的未知,活出無悔的人生。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特蘭提斯.瘟疫                            

 

 

 

 

       作者:傑瑞.李鐸

       譯者:李建興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15-05-30

       ISBN/ISSN9789865880965

 

 

 

 

 

 

 

 

《亞特蘭提斯.瘟疫》是「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曲,對於科幻類型小說來講首部曲《亞特蘭提斯.基因》很難不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其規模格局的雄偉宏大,包括情節結合的概念與掌握的節奏,當然還有隱藏其中的巨大懸念與結尾的驚人伏筆,如果說首部曲成功地吸引了讀者的目光,那麼你可得對二部曲中更驚心動魄、更危險失控的轉折有心理準備,不只敘事生動、張力難以招架,末日迫在眉睫!那種命懸一線卻又無法預測的情節設定更叫人坐立難安。

 

接續上集神秘千年組織印瑪里精心策劃的駭人陰謀,在本書中致命的亞特蘭提斯瘟疫病毒已被釋放出,二十四小時內不僅感染了超過十億人口,而且百分之九十的人在七十二小時內死亡,沒有馬上覆滅的各國政府都宣布戒嚴,在人類瀕臨滅絕的混亂過程中,世界被區分為兩大派別,其一是蘭花聯盟:工業化國家研發奇蹟藥物「蘭花」,把倖存人口送進各地設立的蘭花區,藥物能抑制瘟疫但無法完全治癒,其二是印瑪里組織:宣稱這是人類的二次進化,提出「天擇者」方案,主張由倖存者建立的新社會,單一世界、單一人民,所有人合作。

 

打著解放集中營倖存者的印瑪里,不僅攻占各大城市造成戰火蔓延煙硝四起,更訓練集結了百萬強化士兵準備前往南極洲,面對療法的逐漸失效與印瑪里的威脅加大,蘭花同盟國的領導階層下令將執行安樂死草案,人類最後的希望就是找出瘟疫的解藥,而這一切的關鍵與秘密就繫在女主角凱特的身上,凱特的腦海卻在此時不斷浮現七萬年前的女科學家記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研究中的疫苗更不幸被人置入了錯誤的療法,世界有可能倒退回摩登原始人的時代,全球大浩劫的崩毀之際,凱特是否有辦法解開歷史密碼、找出基因拼圖的最後碎片?超乎想像的設定開拓了科幻的新視野,也為此類型小說注入不一樣的創意。

 

在首部曲中因為視角轉換頻繁與過多的細節設置等問題,應該有不少人都對其情節的混亂與懸念的關聯性產生些許的質疑,而《亞特蘭提斯.瘟疫》雖然維持著前作多線並行的書寫方式,但個人覺得隨著本集的故事進展讀者會對作者整個創作的發想概念有更清楚的輪廓,二部曲中因為瘟疫肆虐、戰爭四起,所以情節中你可以感受到危機的一觸即發,更為氣勢萬鈞、波瀾壯闊的場景不時可見,加上男女主角橫跨世界各國為了找出解藥與敵人對抗,其精彩可期、血脈賁張的動作戲碼也不容錯過,而更重要的是本書中會對首部曲遺留的諸多謎團作出說明解釋,你在前作裡可能摸不著頭緒的前因後果在本集中都可以得到解答,劇情元素不僅耐人尋味,真相更是出乎意料。

 

在首部曲有結合人類起源的謎團與古文明傳說的部分,而在《亞特蘭提斯.基因》中可以看到作者更臻於極致且成熟的表現手法,巧妙以亞特蘭提斯瘟疫串連更多元像是太空科幻、考古歷史、遺傳基因或動作冒險等元素,書裡刻意提出相當多學術性的解釋來加強自身的說法,其中不乏我們熟知的文明演變或著名事件,虛構的故事和真實的歷史令人難以分辨真假,讓情節有種顛覆與革新的新鮮感,至於男女主角那命運多舛令人心繫的情感發展和書末出人意表令人屏息的宇宙訊號出現,也都會讓讀者持續繃緊到最後一刻,並更引頸期盼續作的推出。

 

 

相關系列作品

亞特蘭提斯基因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0065712

亞特蘭提斯瘟疫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0641018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闇影少女  

 

 

 

        作者:雀兒喜.肯恩

        譯者:康學慧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15-05-28

        ISBN/ISSN9789865617103

 

 

 

 

 

 

本書的開場一開始就成功營造起緊張與未知的氛圍,看似一家和樂的夜晚,一批陌生人忽然闖進了家門,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貝絲早已與父親演練多遍,她必須立即反應在一分鐘內進入暗門,並射殺所有企圖阻止她的人!這群人是誰?有什麼目的?如果沒有看過書介,你肯定為這才在序章便投下的震撼轉折給衝擊得驚呼連連。小女孩小笛在家中前院找狗被誘拐,直到五年後才被警方在無意間破獲營救出,叫了好幾年的爹地原來是戀童癖的綁架犯,那年她才十一歲。

 

你覺得女孩很幸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時序在接下來的章節轉而躍進到十年後,二十一歲的小踢拋下了被綁架前的姓名-小笛、也拋下了兒童色情影片主角的名字-貝絲,因為唯有這樣她才能當一個全新的人,然而磨難小踢的人生苦痛並沒有就此就結束,父母離異、母親與媒體每個獲救周年紀念日不斷消費剝削、那流竄在網路上的影像更始終是人氣居高不下的收藏下載,有著嚴重童年陰影的小踢只能靠著學習武術與各項特殊技能來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與情緒問題,並無法自拔地沉迷於兒童相關調查案件上,直到那天,兩名孩子在數小時內相繼失蹤,並有一名自稱前軍火販的神祕男子畢夏普上門提議合作。

 

「安珀警報」是一九九六年在美國通過的兒童保護法案,透過失蹤兒童警報機制以多種訊息管道發佈被綁架者和嫌犯、綁匪車輛的描述和車牌號碼,以尋求社會群眾的協助,而這也出現在本書中是女主角獲取相關資訊的方式之一,從近期華語片《親愛的》到《失孤》等講述拐賣兒童題材的電影,或者是多本以書籍文字呈現、用受害者身分親筆揭露的真實經歷,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兒童失蹤案在全世界各地的嚴重性,這些孩子哪裡去了?是生是死?對於親人而言將是永遠無法擺脫的疼痛與牽掛,而失蹤後被找回的孩子更是如同鳳毛麟角,即使被找回來,孩子的心理創傷和肉體傷害又豈是在一朝一夕可以平復?!

 

說真的類似《闇影少女:重生》題材,講述諸如誘拐失蹤事件的故事通常都不會令人太愉快,尤其是像這樣牽涉到兒童色情暴力的內容,但讓人驚訝的是作者用了一種比較反向的態度去處理,雖然小說以字體為區別在不同的篇章穿插著過往的回憶,但作者刻意隱匿部分未說出口的發展用比較淡然的書寫手法去呈現,你隱約感受到其中的惡意與驚恐,卻不至於太過赤裸寫實,另一方面也要歸功主線風格的強烈,「與其逃跑不如反擊!」雖然好的發展在現實中還是佔少數,但我們還是很慶幸這樣一位十八般武藝樣樣全能的女主角確實分散了我們對那些悲慘際遇的注意力。

 

大膽探討童年創傷、少女被綁架監禁的小說不少,撥開交疊拼湊的記憶中少不了血淋淋的黑暗片段,尤其是《闇影少女:重生》還參雜對於綁架犯那種難以言說的矛盾情緒與對原生家庭的失落,作者藉由幾個有著相同遭遇的角色來補足情感的缺憾,也間接豐富創作了不少有故事性的人物,搭配上謎團與很有想像空間的結尾,充滿動作、神秘、冒險和偶有令人發噘的浪漫。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詭辯  

 

 

 

 

 

        作者:張渝歌

        出版社:要有光

        出版日期:2015-04-29

        ISBN/ISSN9789869165525

 

 

 

 

 

 

《詭辯》為台灣新生代推理作家張渝歌所創作的最新長篇小說,本書主要情節以自創人物-老法醫荊鐵松在二OO一年所遭遇的兩起離奇命案為記述,此類型作品比較特別的就是在犯罪與謀殺的主題下,刑事現場通常有少不了的屍體,主角透過屍體或相關證據狀態進而對死因、死亡方式和犯罪手法等模擬還原,藉由那些無聲的證詞抽絲剝繭釐清聳人聽聞案件下的真相。

 

一直以來國內外其實同性質的創作不算少,而且作者通常有著相關醫學背景,稀奇古怪重口味的犯罪現場搭配微物證據的鑑識科學讀來總是讓人恐懼、好奇又愛不釋手,但部分華文作品時常順勢結合超現實帶有靈異鬼怪的色彩氛圍,《詭辯》裡這位在一出場就出現特殊感應的老法醫、加上以佛教因果論-因、緣、業與報為四部篇章的目次標題很容易讓人產生連結,但不喜怪力亂神的讀者大可放心,《詭辯》在不論是故事張力或謎團設計上都是一本匠心獨具的犯罪推理小說。

 

本書讓人覺得最驚豔的莫過於在文體結構上的設計,小說分為四個章節、而每個篇章又以三個不同的視角文本呈現,其一:書籍,紀載於《神探法醫荊鐵松破案實錄(六)》,以老法醫為第一人稱視角道出二OO一年經歷的兩起關聯命案,其二:小說,〈伏流〉二O一四年發表於副刊的小說大賞得獎作品,其三:日記,摘錄自一九八O年到二O一四年舞女晨星的心境文字。時序交錯且區間差異如此大的敘事線卻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有了交集,雖然結構因而顯得比較破碎複雜,但跨文類異質文本的相互對應卻讓故事多了層次和內涵,也因風格迥異文體展現的各自鮮明優點與特色,頓時讓整部作品有別於一般的法醫辦案情節更引人入勝許多。

 

在結構一法醫辦案的主線中,作者張渝歌充分展現了個人的背景長才,在像是犯罪現場或屍體鑑識方面都有著極為詳實而具說服力的描述,讓不具醫學知識的讀者也能快速融入情節中,此部分文本較為突出處在於犯罪詭計的手法,兩起案件-女性死者被鋼管從陰道自口腔穿出,以類似烤乳豬方式固定於舞台上,問題是固定於天花板與地板間的鋼管並沒有開口,完整的屍體是如何被串入?而另起事件則是發生於衣櫃內的閹割慘案,口中被塞入生殖器的男子死於被鋼管卡住衣櫃內門的密室中。除了不寒而慄的命案現場和喪心病狂的殺人手段,這在推理小說中所謂的不可能的犯罪、令人匪夷所思的謎團設置更是吊足了讀者的胃口,除了新奇的詭計、聳動的文字,作者還於後段情節附上圖示解說,令人更驚嘆於機關發想的巧妙。

 

但如果《詭辯》單純只有這樣的內容細節還不那麼特別,更重要的亮點在於作中作與日記文本的鏈結,結構二的投稿文章讓人聯想起卡夫卡《變形記》裡的異化主人翁,帶有昆蟲隱喻的人物和迥異現實的色調,充滿異色風格的黑暗筆調讓整個故事籠罩著一股怪誕扭曲的氛圍,而結構三的舞女日記則呈現比較片段鬆散的記述方式,這橫亙三十餘年的文字、藉由舞女晨星的崛起與沒落,你可以如實看到台灣早期舞廳的文化生態。而這些看似虛實的文字又都和結構一的命案產生了關聯,雖然是不同的結構文本,但卻都隱約讓人感受到了人性情感中的脆弱與執念,也窺見了最黑暗最深沉的瘋狂面貌。

 

而也因為這三條敘事線的視角差異,除了讓作者得以在最後展現另一項心理性詭計,造成翻轉情節帶來意外性,也讓所謂的小說真相產生了不同的解讀空間,在創作形式或內容題材上都呼應書名《詭辯》,似是而非的真假之間更讓這本小說多了些許模糊地帶的詮釋樂趣。

 

 

☆作家生活誌書評網址http://showwe.tw/books/comment.aspx?c=288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給未來的日記

 

 

 

 

 

        作者:潔西‧柯比

        譯者:黃意然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5-05-05

        ISBN/ISSN9789863980490


  

 

 

 

 

十七歲的帕克.佛洛斯特在父母離異後一直遵循母親的期望努力獲得認可在高中生活即將結束之際終於入圍獎學金的最終候選名單,得以有機會進入嚮往的醫學院學校,此時無意間卻發現一本十年前的日記,書寫者茱莉安娜.法納提曾是小鎮中的傳奇人物,她和男友在畢業典禮前夕發生車禍雙雙墜入陡峻的湖底失蹤,一對令人稱羨又惋惜的金童玉女就此延伸各種版本的浪漫故事,然而佛洛斯特卻在窺視日記過程發現驚人的秘密,也對自己選擇的未來樣貌產生了質疑?人們總習慣渲染事情,記得自己想記得的,然而所謂的真實究竟是?!

 

《寫給未來的日記》是很典型講述追尋自我的青少年成長小說,面對愛情或未來內容氛圍帶點心境轉換的曖昧、惶恐或躊躇很是讓人理解,然而令人覺得特別的是搭配了一個帶有神祕懸疑的事故謎團,在提到這樣手法的巧妙前,非得讚賞一下書中擁有人生智慧的良師基尼先生,他出給畢業班最後的課堂作業引用了詩人瑪麗.奧立佛的詩句「告訴我,你如何度過你不凡而珍貴的人生?」就像保存回憶的時空膠囊,這些文字日記將寫完後就被塵封收起,等待十年後寄回自己的身邊。我們或許沒有這樣的經驗,卻都做過相似的舉動,像是曾經的兒少日記或是學校作文,關於未來我們從未停止過想像,然而當你再次檢視時間之於人生無可避免的改變,是緬懷?是感動?抑或遺憾?作者一開始就拋出相當切身且讓人有共感的議題來挑起讀者的省思。

 

而在書籍中我們可以看兩條時間軸的進行,雖然都是同樣的年紀卻分處於過去與現在,他們都是眾人眼中的勝利組,卻在邁向已既定好的美麗藍圖之際產生迷惘,作者利用這樣的安排讓時間理論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存在於不同的時空中並產生鏈結與影響,我們可以看到日記中的過往秘密逐漸觸發著現實中的分歧疑慮,進而修正改變了不可預見的結果,除了讓兩起事件有了鮮明的對照效果與張力發展,這帶著神秘淒美色彩的小鎮故事也徹底的吸引住眾人的目光,我們跟隨著女主角窺視的視角拜訪過往每個場景尋覓線索,情節時而緊湊、時而浪漫、也時而哀傷,引人喟嘆的悲劇不但扣人心弦也有出人意表的發展,再次應證了命運與未來的不可知。

 

其次還有《寫給未來的日記》字裡行間所流洩的詩意,作者不僅讓這位受父親影響喜愛寫作的女主角嫻熟各類詩作和美國近代重要詩人佛洛斯特同名,配合當節故事內容在各章節的開頭更摘錄其許多著名的詩句,像是許多人熟知的《未擇之路》「林間有兩條岔路,而我,我選擇了人跡稀少的那條,因此造就出迥然不同的結果。」提醒著我們機會無所不在,但在強調每個選擇都是影響未來人生力量的同時,個人相當喜愛作者不美化夢想、道出了人生無法盡如人意的真實,《寫給未來的日記》的英文書名《Golden》讓人想起了佛洛斯特的另一首詩作〈Nothing Gold Can Stay〉述說著美景易逝,黃金事物終難久留,有人害怕做出選擇、有人為做出的選擇後悔,專門用在小說中的完美也的確不適用於現實人生,然而不把握、不冒險、不勇敢向前行,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是怎樣。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都別想活

 

 

 

 

 

        作者:傑佛瑞‧迪佛

        譯者:宋瑛堂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5-05-25

        ISBN/ISSN9789573331575

 

 

 

 

 

 

既是美國公民也是激進反美人士的墨瑞諾被槍殺死於巴拿馬的旅館內遭受波及致死的還有同行隨扈與採訪記者與論媒體認為兇手是當地的販毒集團,然而紐約助理檢察官蘿若卻指出這案子是定點擊殺(暗殺),更是美國政府高層下的命令!牽涉到政治敏感議題,讓蘿若轉而向刑事鑑識專家林肯與其搭檔莎克斯請求協助,然而隨著案件的細節逐漸浮出水面,他們發現不僅相關物證短缺、證人也接連慘遭殺害,誰是下一個受害者?隱藏在幕後的指使者究竟是?一顆百萬金彈卻引爆出最具殺傷力也最危險的政治地雷,呼之欲出的真相可說是峰迴路轉,也對所謂的正義道德和權術陰謀做了精闢有力的剖析。

 

本作品是作者傑佛瑞.迪佛創作的「神探萊姆」系列之ㄧ,提到經典電影《人骨拼圖》應該不少人對其男女主角亮眼的表現印象深刻犯罪現場鑑定專家林肯.萊姆在一次命案事件遭遇不測後導致脊椎受損而四肢癱瘓,雖然曾有過自殺的念頭,但接踵而來古怪難解的犯罪事件卻激起了他挑戰的心態,在本系列其他故事你可能看到林肯因癱瘓臥床而指揮著身兼勇敢女警與親密愛人的莎克斯進行案件調查,但在《一個都別想活》中因為拿騷當地刑警的不配合、就算是全美最厲害的鑑識家沒物證也無武之地,所以本書最特別的是你會看到林肯不僅親自遠赴巴拿馬,還坐在名為「風暴箭」的電動輪椅上四處偵查、蒐證,甚至意外遭受襲擊連人帶椅掉入兩英呎深的陸岬,從抽絲剝繭的證物分析功力到伶牙俐齒的毒舌幽默甚而衝鋒陷陣的行動力!這推理小說中最有魅力的安樂椅神探原來走出了門外更教人驚喜不已。

 

而很多犯罪情節都有明確正邪對決的潛規則,剩下的就是比兇嫌心理與犯罪手法的新意,然而《一個都別想活》卻不如本系列其他作品中的是非分明與單純惡意,嚴格一點來說提出了有點嚴肅的道德兩難困境,類似電影《美國狙擊手》《暗殺金正恩》掀起的爭議,或是書籍《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裡的議題探討,點出了像是「政府有權進行漠視正當程序的暗殺行動嗎?」、「認為有人想犯罪,就可以動手殺人嗎?」等問題,我們有沒有認真想過,正義到底是什麼?有些價值判斷沒有對錯的標準答案,絕對的黑與白之間存在著更巨大的灰色地帶,書中藉由保護國家安全的情資局官員和維護法律人權的檢察官帶出正反立場,也讓我們理解到所謂的真實往往具有很多的面向。

 

其次不可不提的當然是本書那個讓人不寒而慄的角色-雅各.史旺,總是隨身帶著一把日本旬刀、擁有精湛廚藝的連環殺手。這個匹美米其林主廚、在情節不時出現烹調細節的男子,不經讓人聯想起人魔漢尼拔的可怕形象,優雅中宛如藝術的做菜風格、冷血細膩的犯罪手段,宛如把犯罪過程想像成一份食譜,然後規劃、準備、執行!童年被母親暱稱為「我的小屠夫」的人物,雖然不至於像漢尼拔一樣把人肉當美食,但消滅人證的千刀萬剮手法也夠聳動的了,有趣的是作者居然還將書中這位廚師殺手烹煮過的餐點給實體化,在傑佛瑞.迪佛的網站中你可以找到相關的操作食譜,妙!

 

雅各.史旺的佳餚食譜(傑佛瑞.迪佛)  

雖然在一開始就揭示了嫌犯,但《一個都別想活》某種程度卻置入了不少誤導讀者思路的紅鯡魚,所以整個情節真相有相當多的轉折與張力,加上總是無預警的切換場景,保留每個章節末尾的懸念延續,為那巧妙曲折的布局持續帶來驚奇,揪出幕後黑手並沒有想像中簡單,傑佛瑞.迪佛注重翻轉意外性的特色,當然在《一個都別想活》中也可見一如過往的亮眼表現。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闇黑之心  

 

 

 

 

        作者:亞莉珊卓‧布拉肯

        譯者:甘鎮隴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5-05-08

        ISBN/ISSN9789571059365

 

 

 

 

 

 

《闇黑之心》描述在致命疾病「青春退化症」的影響下,美國約有百分之九十八的青少年發生大規模的死亡事件,倖存下來的孩子卻從此獲得了特殊的超能力,然而駭人的未知力量卻引發全國性恐慌,因而政府成立了超能力特種部隊將剩下的青少年關進改造營進行“矯正”,露碧在十歲生日那一年因為一場意外而被送進了集中營,偽裝成擁有過人記憶力的綠印者的她,卻是少數倖存能控制他人心靈、最危險的橘印者,六年過去了,某日她受「兒童聯盟」的幫助而逃出管制塔,然而外面除了不懷好意的反政府組織,還有不斷追捕的超能士兵與賞金獵人,露碧與路上遇見的夥伴為了各自的目的而一同尋找傳說中的救世主滑溜小子,然而因能力而起不斷追隨的夢魘卻沒有因此而放過露碧。

 

本書是融合反烏托邦與超自然元素的YA小說比較特別的是不同於一般同類型創作的說故事方式,作者習慣用一種比較隱蔽的手法去營造懸念的產生,像是對於主角的過往經歷、舞台背景的設置細節或事件的前因後果等,不諱言這種寫作風格的確在一開始容易形成情節的混亂,然而卻也成功造就幾種效果,像是讀者易對未知與秘密的部分產生好奇,或是為隱藏後段的轉折揭示帶來驚喜,有點像是把整個故事給分割剪裁,然後一點一滴釋放出相關訊息,最後宛如複雜拼圖般的真相才清楚浮現,既揉合了生存冒險的娛樂刺激感,也是尋找人生定位的成長小說,尤其是類似的超能力角色總是給人很強烈的吸引力與新鮮感。

 

像是故事裡提及的超能力者就被分成五類紅印者(燃燒能力)橘印者(心靈控制)黃印者(電力控制)藍印者(隔空移動)和綠印者(過人記憶),因為特殊力量的注入而讓內容多了不少精彩的動作場面,看到這些被稱作超能世代的怪咖青少年大展身手固然讓人大呼過癮,但本書更讓人印象深刻的卻是賦予每個角色的人性與故事性,實在很難想像有父母會自願將子女送至改造營,不過這也突顯很多大人容易對未知的恐懼與對現實的逃避,進而讓許多孩子在面臨家庭捨棄後對自身存在產生質疑,因為世界的壓迫我們看到不少生命在年少就須獨力面對傷痛與未來,然而就像女主角露碧一樣,儘管過程惶惶不安、茫然膽怯,他們依舊為自己締造出令人驚訝的生命篇章。

 

而改造營裡的青少年因為歧異能力的分別而被標記成五種顏色,色階無形中另一種形式成了身分與能力的象徵,反觀現實社會就像種族、性別或職業等所可能造就的階層化歧視,《闇黑之心》裡的孩子於外不僅得對抗不少心懷不軌人們的追捕,於內還得面對少數迷失在力量、為所欲為同伴的野心,書裡看得見真摯的患難情誼,當然也有免不了的浪漫愛情,還有無法想像的巨大陰謀和結合動作冒險的主線情節,最後那充滿戲劇性的尾聲更是讓人感嘆心碎,為之糾結的懸念和迷人的角色相信已經抓住不少讀者的心。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魚缸  

 

 

 

 

        作者:布萊德利‧桑默

        譯者:張思婷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5-11-27

        ISBN/ISSN:9789573277507

 

 

 

 

 

 

小金魚伊恩從二十七樓陽台上的魚缸往下墜到高速撞上人行道只要4.3然而我們的故事卻要從伊恩墜落的前三十分鐘開始說起,這一天公寓的兩架電梯都壞了,所有訪客或住戶被迫推開逃生門走上了樓梯,而讓原本各自伸展的平行線意外出現了交集的可能,金魚伊恩的世界在窗外下墜旋轉,眼睛瞥見的卻是那棟盛裝人生萬物的公寓建築裡、那透明窗戶內一閃而過的生命即景,八個人、一條魚,共享著相同的時間與空間,也同樣面臨著生命的困境與選擇,而每一個瞬間所做的決定都將影響著未來的樣貌。

 

初次看到《金魚缸》的書名很容易讓人歸類到兒童文學的創作它的確有隻可愛有趣、常令人會心一笑的小小金魚,然而卻是一本意境深遠、充滿智慧的人生小說,些許意識流的風格、融入生命哲思的韻味,簡單清新下卻給人既柔軟又強大的微妙感覺,是個人近期閱讀過最為驚豔喜愛的作品,布萊德雷索默早期以短篇故事為出名,而本書則為作者的第二本小說創作,雖然是近約三百頁的長篇小說,個人卻覺得依舊維繫住短篇的亮點,像是特殊結構、發想創意或轉折結尾。

 

全文以第三人稱全知的觀點為記述,作者以像是獨立於故事之外的旁白解說方式來帶出情節,描述呈現則有點類似電影的運鏡手法,藉由鏡頭取景的遠近、高低,加上特寫或背景來表現畫面,五十五則章節中,除了前後的引言與結語,其餘皆是以金魚伊恩和那刻正分散在公寓各樓層的人們作為視角轉換,除了標題有別於傳統、相當幽默具有張力外,每則章節也都控制在五頁的篇幅內,比較特別的是流瀉在時空中的跳躍感,其後內容以又或接續、又或重疊在相同情境的手法呈現,視角在交互穿插的輪述方式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同一幕場景、不同角色的視角詮釋,其各自內心世界的心境、思想和感受。

 

原本住在老舊公寓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電梯故障而讓故事有了開始的機會,他們有的擦肩而過產生短暫的交會、有的就此激盪碰撞出命運潛在的可能,雖然《金魚缸》的人物看起來還不少,不過綜合這三十分鐘所發生的所有情節還是可以區分為三組事件,其一:渴望確認愛意的凱蒂走向了男友的公寓,此刻花心劈腿的康納從公寓對講機得知消息正慌亂趕著床上一絲不掛的斐兒下樓,其二:擁著神祕包裹的壯碩建築工人加爾仕,難掩興奮之情正回到房間獨自沉湎在難以啟齒的秘密中,公寓管理員希梅內斯此刻卻為了修理水槽走進自家廚房,其三:即將臨盆的孕婦佩妮突然下體一陣疼痛,從私處伸出了一隻蒼白發青的小腳,手機沒電連絡不到男友、助產士的她正挨家挨戶敲門請求有人幫忙,卻遇上了罹患廣場恐懼症、以情色電話為職的宅女克萊爾和一緊張就會昏倒、自稱能穿越時空的小男孩赫曼,三段混亂失控又帶點荒謬戲謔的劇碼突顯了際遇的微妙。

 

不過說實話如果前半段不是有著一隻可笑的小金魚老健忘喊著「呦?我這是在幹嘛?」的章節點綴,我會以為這是個很孤單、很寂寞的故事,獨立疏離的切割空間、隱密專屬的私人世界不管這些書中人物是一個人或是有人陪,他們對於曾經的過往人生都曾有過不堪或缺憾,抑或對於未來想像是得過且過或迷失困惑的,金魚短暫記憶的象徵意象對比上冗長人生的無限循環,嚮往自由的金魚伊恩雖然到最後還是難掩對肉身墜地的恐懼,卻也因奮身一躍讓命運跳脫既有的框架,面對生命過程的跌宕低潮或抉擇關卡,不見得下定決心、未來就會回應每一個人的想望,但如果不嘗試不挑戰、不給心念一個轉換的機會,周而復始的瞬間又怎麼擁有蛻變重生的轉機?悠遊在《金魚缸》的百態人生中,你很難不動容、不感謝,然後慶幸起生命際遇中仍被刻意保留的各色風景、溫度和美好。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靈女王I:真命女王的崛起  

 

 

 

 

        作者:艾瑞卡.喬翰森

        譯者:鄧嘉宛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5-04-28

        ISBN/ISSN9789862135983

 

 

 

 

 

 

故事從凱爾希的十九歲生日開始說起,那天她結束流放在外的日子、告別從小隱身的偏僻森林與難捨的養父母,即將回到提靈王國的主堡登基繼承王位,這也意味著從今她就是被獵殺的對象、會面臨生存勝過一切的時刻,由提靈早期的歷史書籍中凱爾希又被稱作「被死神戳記的女王」就可得知有多少人想加害於她!相貌平平又熱愛書籍的純真女孩,不僅在一開始就飽受前女王護衛隊的歧視,更在回宮途中就遭遇專業殺手的襲擊和神祕大盜的綁架,除此之外還有覬覦王位已久的攝政王舅舅與虎視眈眈的獨裁鄰國統治者,剛繼位的十九歲新女王不但得想辦法贏得眾人的心,還得解決貧困王國諸多的制度問題,更可怕的是對抗擁有邪惡魔法的腥紅女王,一場危機四伏且耐人尋味的血腥之旅即將展開。

 

《提靈女王三部曲》的發想挺有趣的,是作者艾瑞卡.喬翰森受到當年擔任聯邦參議員的歐巴馬演說所啟發而形塑的主角形象,就這樣的點我們可能會很容易聯想到講述關於政治或歷史主題較一板一眼的類型小說,但如果《提靈女王1:真命女王的崛起》單純只就權力鬥爭或陰謀手段的元素來發揮個人可能還不會那麼感興趣,像是童話故事般的開頭,竟有著跌宕起伏、意外橫生的情節驚喜,很容易就引人著迷進入那個虛構的世界中,作者在傳統常見的主線下卻展現令人印象深刻的顛覆創意,大膽融合了帶有奇幻魔法與反烏托邦的作品風格,不但具有原創性,還可能讓人成癮。

 

初次閱讀本書,第一個讓人深感好奇的地方是每一個章節的開頭引言,以小說背景中所節錄的歷史書籍、檔案資料或謎語歌謠等作為開場,並巧妙地以像是預言的記述方式揭示,不僅點出當節內容的主旨意涵,這種隱約洩漏劇情發展卻又不細說分明的作法簡直搔到癢處,而書裡比較特別的地方又在於架空世界的設置,一開始你會以為就是歐洲中古世紀的故事,然而隨著情節的逐漸披露,才理解原來主角身處在二十四世紀的未來時空,三百年前因為末日浩劫而有了大渡海時代,搭乘船隻尋找新大陸企圖重新建立夢想國度的人們,卻在災難中喪失大部分的醫療資源與科技技術,因而人類的生活方式倒退回原古的社會模式。

 

這樣的設定讓這套書產生不少衝突的趣味感,就像是在玩弄我們對於時空的既定認知,讓時序在交錯間產生了模糊的界線,你明明身處在未來,卻又像是在現在或過去,像是情節中甚而提及了我們熟悉的J.K·羅琳、《魔戒》、香菸、印刷術等,而這又可以連結到本書之所以獲得這麼多關注的最大亮點-敢於以女性角色為主導的奇幻史詩小說,而且偏偏還是個被再三強調長相不怎樣的女王,總是在騎馬打仗強調騎士精神的氛圍裡,雖是未來時空卻不難嗅出視女性為弱者的歧視意味,像是書裡一開始護衛隊對於女主角的態度、還是之後描述女性被奴役供取樂或面臨家庭暴力等問題,所以當你看到書中不少人物到最後的堅毅與轉變其實會有種為女性平反的快感,帶點意有所指的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身為女性作家貼切的反諷與幽默。

 

《提靈女王1:真命女王的崛起》作為三部曲的首發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作品,未解的懸念夠多會讓人期待起後續發展,除此之外也涉及權力陰謀、黑暗魔法與冒險成長,個人特別喜愛的是作者對於人物塑造的豐厚度,不管是主角、甚至書中好幾位配角都相當立體有故事性,而隱藏經營治理之道又暗潮洶湧的情節還兼具借鏡觀形和娛樂效果,誰說奇幻冒險鉅作中沒有好看的女英雄故事?!

 

 

 

相關系列作品

《提靈女王1:真命女王的崛起》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0248325

《提靈女王2:敵軍壓境》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3628701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特蘭提斯.基因      

 

 

 

        作者:傑瑞.李鐸

        譯者:李建興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15-04-30

        ISBN/ISSN9789865880958

 

 

 

                             

  

 

人類的起源之謎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的話題,從自古以來各個民族都有各自流傳的神話傳說就可以窺見一二,直到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帶來了高度革命性的觀念、粉碎了上帝造人的神話,然而最早之前,地球上甚至存在好幾種人屬物種,但為何智人成為唯一倖存的人種?就像種大躍進帶來的突發改變,現今人類的祖先突然擁有了處理抽象及語文的能力,而脫穎而出人類進化史成為地球霸主的關鍵究竟是?關於人類演化發展的重重謎團,作者傑瑞.鐸以演化遺傳學帶出了至今未解的謎團,成功吸引讀者的目光。  

 

而在《亞特蘭提斯基因》一書中所有物種本質謎團的線索又都指向失落的神秘帝國-亞特蘭提斯,亞特蘭提斯是傳說中擁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在這個史前超文明中最讓人注目的就是具有相當高度的科學發展,在本書中我們也可以見識到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科技部分,不過比較特別的是作者將物種起源與古文明傳說的結合,人類因為獲得亞特蘭提斯基因而造成大腦線路的改變,短短五萬年間從瀕臨絕種到統治地球,但如果那些消失在海底的亞特蘭提斯人只是在冬眠沉睡等待合適的時機覺醒呢?他們對於現代的人類會是友好還是敵對?!

 

基於這樣的論調於是有了古老反派組織「印瑪里」的出現,打著拯救人類的使命計畫,實則卻像是扮演起上帝的角色,他們透過可怕的裝置篩選符合的基因,甚至釋放出致命的瘟疫病毒企圖削減人口創造新人種,而遺傳學家凱特與地下反恐探員大衛又是否能攜手合作解開這樁千年的陰謀呢?《亞特蘭提斯.基因》充滿了動作、冒險與驚悚等元素,作者採取了篇幅短小、節奏快的說故事方式,視角不斷的轉換在不同場景與人物之間,加上像是大雜燴般融入不少科幻小說可見的題材,敘事上的確容易造成讀者的混亂,但也意外因為營造的豐厚而維繫住懸念!不管是曲折度和層次感,或是刻意保留的訊息都為後段不少情節轉折處帶來張力與驚喜。

 

「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是繼休豪伊的《羊毛記》之後自費出版電子書的暢銷奇蹟之一,作者傑瑞.李鐸結合演化基因、古文明傳說、神秘組織、陰謀論等打造出一部宛如史詩般的科幻鉅作,演化論與遺傳學儘管是必要的情節,但不會給人掉書袋的枯燥艱澀,相反的整部小說充滿令人目不暇給的電影感,其次是字裡行間藉由物種演化對人性的暗諷,人類被思想與恐懼主宰、甩不掉的獸性傳承,從種族歧視、階層鬥爭、性別不平等到宗教信仰等一直以來從未停止的歧異戰爭,《亞特蘭提斯.基因》又何嘗不是人類負面心態下所衍生的眾多警惕故事之一?其緊張刺激的情節背後,也間接剖析了人類命運的困境,我們難以預料人類未來的演化方向,但別忘了演化創造過文明,卻也是文明毀滅的主要力量。

 

 

相關系列作品

 

亞特蘭提斯基因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0065712

亞特蘭提斯瘟疫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0641018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流法則  

 

 

 

 

 

        作者:亞莫爾.托歐斯

        譯者:謝孟蓉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5-03-05

        ISBN/ISSN9789865671341

 

 

 

 

 

 

《上流法則》是作者亞莫爾.托歐斯的初試啼聲之作,一部以二十世紀三O年代紐約曼哈頓為背景的長篇小說,英文書名《Rules of Civility》源自美國總統華盛頓少年時代「社交與談話禮儀」的筆記本,而洋洋灑灑羅列了一百一十條的生活禮儀規則則是被附錄於本書之後,這本冊子是書中男主角錫哥的母親送他的十四歲生日禮物,不僅代表著那個年代上流社會的社交準則、也是階層表徵,更是種自我期許,不過在作者巧妙的伏筆下,卻也成了全書最為醒目諷刺的亮點。

 

故事就從一九六六年的攝影展述說起,藉由真實事件-美國攝影師沃克.艾文斯於三O年代晚期於紐約地鐵用隱藏式照相機拍下的人像為引子,已步入中年後段的敘述者與丈夫在展覽作品中發現某個認識的男子照片,那一幅幅卸下偽裝毫無防備的肖像是最接近那個時代、那座城市的真實樣貌,然而兩張相同姓名、僅相隔一年的作品為何樣貌與感覺會有如此迥異的轉變?看完整本書,回顧前言顯得令人低徊不已,也不經佩服起作者的巧思,攝影之於記憶本來就是最美好也是最殘酷的紀錄方式,而對於肖像攝影來講更是如此,因為它某種程度來說正赤裸地揭示著時間與青春的消逝,照片之謎帶出了懸念,也帶入了近三十年前的回憶。

 

書裡以第一人稱為視角,藉由「我」我們回到了二十五歲愷蒂、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女子,努力生存在經濟大蕭條剛過、二戰威脅未到的紐約時代,一九三七的最後一夜是改變命運的分水嶺,愷蒂和她的室友伊芙認識了風流倜儻的銀行家錫哥,一場車禍意外不僅改變了原本三人行的曖昧關係,也讓愷蒂得以一嘗上層階級的滋味,《上流法則》大致就是以一九三八這一年發生在她周遭的人事物為基底,乍看起來像是以愛情元素為包裝,實則是很濃厚的自我成長小說,令人目眩神迷的奢華生活底下有膚淺的爭鬥、謊言與背叛,帶出生命哲思與人生喟嘆。

 

因為特定的主題與時代,所以書裡敘述反倒讓人更感受到作者細膩的社會觀察態度,對於無論是時代氛圍、時尚細節與人物心態都有相當真實的考究,其次是運用散文的筆法和書中角色屢次引用文學經典,感覺就像是看一部懷舊電影,儘管步調緩慢須點耐心,但那流金幻象後的美麗與哀愁卻愈發真實生動而深刻,在若干年後回顧生命的當下,那屬於青春的疼痛與感悟卻成了再也無法擁有的奢侈,停格在每段畫面的此時此刻。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年之夜  

 

 

 

 

        作者:丁柚井

        譯者:游芯歆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5-04-02

        ISBN/ISSN9789863442080

 

 

 

 

 

 

七年前的狂亂之夜,過氣的棒球選手崔賢洙扭斷了一個小女孩的脖子,用錘子擊殺女孩的父親,甚至把自己的妻子殺了棄屍世靈江,最後打開水庫的閘門造成村莊一半以上的居民都被淹死,當年倖存的十二歲男孩-崔瑞元,七年來背負瘋狂殺人魔之子的罪名不斷遷徙轉學,因為每到一個地方總會有陌生人大量散發相關報導洩漏他的身分,換來的是眾人輕蔑、憎惡與排擠的目光,七年後隨著父親執行死刑的日子到來,一直收養照顧他的作家叔叔安承煥居然失蹤?還有人寄來了一只紙箱,裏頭裝著叔叔寫下當年事件的小說手稿?已經沉沒在湖底的秘密真相究竟是什麼?那至今仍不斷徘徊在每一夜的夢魘是否又將侵襲而來?……

 

不同於傳統的青春類型風格,個人很喜歡這幾年韓國不管是在電影或文學所展現的視覺力道和人心震撼,以社會現實為題材帶有的黑色批判、懸疑聳動和深沉寓意呈現出人性之於命運的深刻,本書講述的是關於沉重的罪與罰、加害者與被害者,或者該說是復仇與守護的故事,《七年之夜》被媒體譽為「如猛獸進軍韓國文壇」的傳奇不單只是指作品氣勢所掀起的暢銷熱潮,令人訝異的是文字力量並不亞於影像形式所帶來的情緒感知,在閱讀過程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筆下那些怪物在心底所遺留下的冷冽與荒涼,既讓人毛骨悚然又悲傷無助、高速衝向毀滅的氛圍,還有那彷彿被無盡黑夜吞噬的執念與絕望。

 

若單純只看表面《七年之夜》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劇情就圍繞在造成悲劇慘案為首的男子、其周遭人們彷彿骨牌效應般接踵被牽連的命運,然而情節不只在於外在「報復」的聳動與辛辣,還在於內心「仇恨」的扭曲與瘋癲,因為無意間犯下過失所引發的漣漪卻讓所有人迷失在深不見底的黑潭中,那在夜色下光影搖曳的湖水魅惑的何止是失序的人心,還映照出潛藏記憶深處的秘密,書裡角色不多、卻各個耐人尋味,藉由不同的人物視角揭示出始終無法擺脫的童年陰影,細緻入微地刻劃出帶絲孤寂疼痛的家庭樣貌與親子關係,被壓抑、被忽視的情感缺口成了百般纏繞的惡夢,在午夜時分化身成鬼魅一一挑起人心的軟弱、醜陋與慾望。

 

《七年之夜》的成功還在於其詭譎懸疑的氛圍營造,作品中運用了不少關於水的意象呈現,例如大海、雨水、湖水抑或井水,那股漆黑深邃或是流動在空氣中輕輕晃動的聲響在悄無聲息的夜幕裡凝結成張力,以沉默的語言傳達出令人震懾不安的力度,作者丁柚井還巧妙地融入了像是覆蓋在湖面下的水底村、「一二三木頭人」迴盪在山谷的稚嫩聲響與那高粱田裡竊竊私語的古井傳說等,交織在現實與想像、理性與非理性的異色世界就宛如靜靜渲染的恐懼,當然還有那你一翻開書籍就會看到的村落地圖,儘管是虛構的小說舞台卻呈現出細緻的真實感,隨著角色慌亂穿梭其中,大大提升了空間的神秘感與心理的驚悚度。

 

作者在書中末尾說明了這是本關於「但是」的小說,面對命運的混亂、生命的不幸,我們全是無法繞開「但是」而生活的存在,然而「但是」是厄運的開始,何嘗又不可以是逆轉的契機?就像是本書結局所意想不到投出的變化球,假使「如果」造成的只有後悔,「但是」卻可以是生命的轉折,那在失望與絕望中仍不顧一切、奮力一搏的信念,或許才是讓漫漫長夜遠離、讓光亮重新乍現的希望。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見, 最好的妳  

 

 

 

 

        作者:克莉絲汀.漢娜

        譯者:康學慧

        出版社:春光出版

        出版日期:2015-04-02

        ISBN/ISSN9789865922627

 

 

 

 

 

 

如果《最好的妳》無條件的愛、真摯動容的情誼曾觸動你的內心角落,《再見,最好的妳》令人感受的就是椎心刺骨的疼痛,《最好的妳》以友情為開端,而以死亡作結,《再見,最好的妳》卻反向用死亡作為說故事的開始,你或許有這樣的疑惑: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好說的?正因為面對這樣的事,我們都習慣避談、都隱忍於心,所以這本書才更顯得寫實又令人心碎,因為面對人生必然的逝去,那是生命中最深的痛楚,也是最深刻的學習。

 

而這本作品雖然是續集,卻是可以在沒有前作支撐下、獨立閱讀的作品,其實個人有點訝異作者會以這樣的敘述手法切入,兩者風格調性有顯著的差異,帶點奇幻元素、以靈魂視角來觀看周遭親友的生活,在維持主線情節持續進行下並以大量的過往回顧穿插,所以雖然兩本書有前後連貫性,你卻可以很容易就串聯起其中的關聯,但個人還是比較建議有《最好的妳》的基底能更貼近並同理這段友情經歷各種考驗的細節與心境,當然!我更相信的是-就算錯過,看過《再見,最好的妳》,感受失去、放下、寬恕與愛的力量,那份深入心坎也會必定讓你忍不住再去找出故事最初的開始。

 

本書內容從凱蒂癌症死亡後的第四年說起,一件深夜發生的意外事故就像是改變人生方向的契機,作者藉由不同身分的視角切換,讓我們能夠更深入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也唯有褪去表面的偽裝才清楚地看見了始終隱藏的脆弱,面對生命困境我們總選擇不同的方式去承擔,但不是所有的痛覺都能隨時間淡去,於是有人酗酒嗑藥、有人豎起冷漠的尖刺、有人乾脆一走了之,除了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的死亡議題,作者也帶出了諸如親子教養、家庭暴力與種族歧視等問題,而意外的命運插曲讓三段破碎的生命宛如時鐘齒輪般緊密嵌合,有了訴說過往疼痛的機會,也帶出了重新開始的可能。

 

坦然面對、放手,真的不容易!若要說現實生活能如同小說般有逝者靈魂的守護,可能有不少人要嗤之以鼻,但反個方向來想《再見,最好的妳》會不會真正要說的而是永不褪色的記憶與不留遺憾的愛?更重要的還有那些仍在生活中同樣愛我們的人。再見是再次相見、也是練習告別,所有捨不得、也都需捨得,就像「塔莉與凱蒂」的故事一樣,關乎永恆與深刻的情感是生命最動人的書寫,故事有說完的時候,但感動卻會深深烙印在心底。

 

 

 

相關系列作品

 《最好的妳》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06031717

 《再見最好的妳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09849283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  

 

 

 

 

          作者:山下貴光

          譯者:王靖惠

          出版社:台灣東販

          出版日期:2015-03-24

          ISBN/ISSN9789863316947

 

 

 

 

 

 

專門尋人的偵探「桃子罐頭」、下雨天就不工作,還有接連而起的案件謎團!《雨 in the rain》的內容簡介,讓人聯想起了同為日本推理作家東川篤哉的寫作風格,系列作品中總是出現滿是個人特色的有趣人物設定,還有那在本格解謎中融入的輕快幽默氛圍,然而《雨 in the rain》你只要讀完前三小節,就會發現這是完全截然不同調性的作品,而且會徹底的挑起你的好奇心,就像書末作者藉由角色之口意有所指的點出,文字真的很有意思,又充滿了不可思議!筆者的意圖、讀者的解讀,是需要去經驗、去判斷的,而且是永遠不會膩的感受。

 

全篇藉由角色輪述的手法帶出整個故事,三段主線主角色分別為-吉田八起,虔誠的宗教信徒、被騙走一百萬圓的預備學校職員,把找出同學會騙子視為神的旨意計畫與給他的考驗;猿川柱,曾是靠犯罪獲取所得、常打架鬥毆的不良少年,直到成為偵探助理,卻在某次任務被職業殺手的盯上遭到性命威脅;月村大陸,童年母親拋家棄子、而後父親酗酒暴力相向,然而那個讓母親離家喪命的男子卻是為了錢財不折不扣的騙子,做過屍體清潔工作、成為同學會騙子,找出騙取母親的罪魁禍首、拿掉讓生命脫軌的齒輪無形中變成活著的目的。三段故事又分別與一位名為「桃子罐頭」的尋人偵探和一個神秘的宗教團體產生關聯,同學會騙子、被害人、職業殺手和偵探間看似樸朔迷離的絕妙連結,讓《雨 in the rain》成了一部意外性十足的優秀推理小說,更帶有些許沉重、別有深意的啟迪意味。

 

曾經有人說過99%的推理小說都不值得讀第二遍,因為既然知道了結局、破解了謎團,那還有什麼趣味?可是這本小說不一樣!就像前面提及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謀略過程,你會想知道是從哪個環節開始被騙的?作者精心留下的線索有何關聯?還有統整釐清整起事件的整體輪廓。書裡精確掌握了推理小說的兩大要素-詭計與佈局,運用了像是敘述性詭計與時間序列的概念,讓角色和時空彷彿形成了無止盡的的迴圈,情節中你可以看到反覆不斷出現相似的字句、場景、甚至人事物,又因不同人物操作複雜化了小說中的視角轉移,在最初或許會造成些許閱讀困惑或障礙,讀到最後理解全書的真實樣貌卻會讓人忍不住驚嘆起作者山下貴光精練又具有巧思的寫作技巧,推理小說果然不能太依賴文字的表面,這也可以是本書主旨“挑戰"的第一層意涵。

 

除了錯綜複雜、環環相扣的人物關係與情節伏筆,個人還蠻喜歡如同書名“雨”藉由其意象在作品中營造起的氛圍,遇到下雨天就不工作的偵探乍聽下是個搞怪逗趣的設定,但實則卻是有段難言之隱的苦澀過去,雨,綿綿不斷、濕黏鬱悶的感受,成了最契合文中各個角色失意與愁苦的自然物象,他們都曾有過孤寂不堪的過往、並對未來感到茫然無所適從,無意中皆和昔日被稱作邪教團體產生的關聯更帶出生命的反諷和人生的荒謬,然而選擇性的眼前所見何嘗又不是反映出各自的人心困境?書裡更深度的第二層“挑戰"於是而生,由際遇延伸出的徵兆或覺醒成了《雨 in the rain》裡相當有哲理的隱喻媒介,既然消除過去不可能、暫停的時間只能靠自己重新轉動,下雨天,何不就來場打破前例、試圖改變的挑戰!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