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作者:湊佳苗

   譯者:陳嫺若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10-11

   ISBN/ISSN:957332721X



 

 

本書與作者前一本作品「告白」的敘述手法很相似,透過每個關係人的分篇自述,逐漸帶出整個事件的樣貌,最後章節再由當事人統整歸結給故事一個結局,這樣輪述的方式讓人敬佩的地方即是不同角色有各自的性格與家庭背景,然後在既定的事件經過與結果又因人物設定需因應有不同的看見,而這就像角色扮演般需一定的功力,分飾才能瞬間轉換而不紊亂,而作者正將書中四個目擊者刻畫的很成功,甚而人物長期壓抑下的心理影響。

 

「贖罪」與「告白」除了寫作手法令人驚艷外,再者便是內容題材的設計,命案在很多小說都會出現並不特別,有人著重在破案找出真兇,有人探討的卻是不一樣的層面,例如「蘇西的世界」、宮部美幸的「模仿犯」等講善惡、論人性,然後會不得不承認社會的光怪陸離與價值扭曲成了火紅題材,也養成讀者"重鹹"的閱讀選擇,就像看完「告白」會覺得部分情節過於誇張,但還是不由自主被吸引,且繼而期待起「贖罪」有著同等的精采。

 

「告白」的劇情如果讓人覺得像是"復仇",那「贖罪」感覺就有點像是"報應",四個關係人受事件影響的牽連度依舊令人瞠目結舌,但在"有沒有這麼嚴重"的反應之前,或許我們更該思索的是人性深處的罪與惡,所謂的原罪與真相或許就像是本書封面所繪,被囚禁在隱形的牢籠不因結局的揭露,而在於人性面對自我的審判與掙扎。

 

「為什麼我們當初沒想到呢?這件我們最該做的事。」是悼念,而非贖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