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娃娃殺手  

 

 

 

 

 作者:丹尼爾.柯爾

       譯者:狄芬奇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7-11-02

           ISBN/ISSN:9789869551519

 

 

 

 

 

 

一具屍體,怎麼有六名被害者?想像一下六份不同受害人的屍塊被粗大的針線縫合在一起,頭部,軀幹,手臂和腿部都來自不同膚色、不同性別的人,這就是書名“布娃娃”的由來,聳動獵奇程度令人頭皮發麻!這還不夠,兇手嘲笑警方,還向媒體預告下一份殺人名單與死亡日期,而這一切事件似乎直指四年前號稱倫敦史上最嗜血的連續殺人魔命案(二十七天二十七名少女遇害身亡),警方不僅要調查與過往案件的關聯,還要盡快找出兇手、保護名單上的人,但是!兇手似乎總是領先一步。

 

喜歡驚悚犯罪小說的讀者,恐怕第一眼和我一樣就會被這部小說給吸引!《布娃娃殺手》的前身是電視劇本,所以橋段設計上相當有歐美犯罪影集的fu,情節錯綜複雜、峰迴路轉,氛圍營造與視覺衝擊也很強烈,以連環殺手為題材的作品雖然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整部故事從開始到結束出現到三名殺人狂可就實屬罕見,連環殺人犯比一般犯罪案件更讓人毛骨悚然的在於反覆殺戮和作案手法,三名分別被眾人暱稱為火葬、布娃娃與浮士德的殺手,不管是冷血殘酷的表現或屍體累積的數量都挑戰你的感官極限。

 

本書擅長以謎團和問題堆砌懸念,從布娃娃屍塊身分、殺人預告單到兇手到底是誰,從頭到尾絕無冷場!個人尤其喜歡殺人時限這部分的安排,與時間賽跑營造出的緊湊節奏不說,在警方層層戒護下,突如其來的各種死因更是令人措手不及,妙的是意想不到的犯罪手法怵目驚心外,還帶點黑色幽默的味道。不過全書真兇有泰半篇幅是處於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狀態,信息的大量隱蔽雖然增加神秘感並迷惑讀者,但少了神秘兇手視角的心理著墨加上後段稍嫌突兀的轉折安排,個人是覺得部分細節的交代處理有些難以令人信服。

 

而中心人物的衝突建立也為張力鋪墊達到效果最大化,綽號「沃夫」的警探反英雄的形象搶眼鮮明,悲劇性的缺陷過往、孤高蔑視流俗的態度、遊離在善惡的灰色地帶,點出正義與人性這個十分值得深思與玩味的議題,而且作者沒讓主角一枝獨秀,搭檔的幾個配角警察也都令人印象深刻。除了情節燒腦和人物刻畫展現魅力,小說也帶出不少像是媒體亂象、群眾心理和警察程序等探討,穿插在倫敦這個罪惡之城大膽殘忍的案件之中,不免讓人想起書中提及的浮士德交易。

 

小說利用不同的人物角度、議題層面帶出內心原罪的掙扎,進而彷彿展開種種心靈與道德的淘選和試煉,在慾望與誘惑面前,我們的心中何嘗不是同時存在著上帝、也存在著魔鬼!《布娃娃殺手》絕對是讓人一讀成癮的犯罪小說,在驚人的連環兇殺案背後,還有著對於罪與罰的深刻質問,能發展成系列小說不讓人意外,也期待台灣出版社能繼續引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