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計畫  

 

 

 

        作者:洛蒂・莫高奇

        譯者:鄭淑芬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14-09-05

        ISBN/ISSN9789863422198

 

 

 

 

 

生活在網際網路的資訊時代,當人際互動從現實進入了雲端,你每天花了多少時間在這上頭?舉例來說就有報導指出台灣人瘋臉書的程度居全球之冠,不少人幾乎每天一睜眼就是先上臉書掌握親朋好友的動態消息,不用見面我們就可以輕易地透過電子郵件、通訊軟體、臉書或部落格等媒介得知對方的消息,然而現在正在瀏覽的頁面、回應的留言有多少是真實,多少是虛假?又螢幕另一邊真的就是你以為的那個人嗎?!

 

作者洛蒂莫高奇的處女作《替身計畫》敘述的就是麼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故事,患了重度躁鬱症的泰絲,決定自殺離開這個世界,可是又不想讓她的家人與朋友知道傷心,所以想到雇用某個人在網路上假裝是她,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她已經不在人世了!獨來獨往的蕾拉在母親因病逝世後發現了「紅色藥丸」這個很酷的哲學網站,因為支持自由意志主義,相信生命重質不重量,人有決定自己生存的權利,所以被賦予了此項秘密任務,然而就此取代他人的生命豈是如此地輕易?愈來愈多鏈結的關係讓一切逐漸變了調,替身計畫使得現實與虛擬產生了混亂,蕾拉發現自己已經身陷這個截然不同的人生。

 

小說以一個突兀的網路視訊聊天為開端,這是兩位主角最後一次說再見。隨即章節以類似日記的方式呈現,並將故事地點轉至西班牙偏僻山區的嬉皮公社展開,雙線的手法記錄下發生的一切經過,蕾拉為什麼在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故事一開頭就以充滿懸念、啟人疑竇的文字吸引眾人目光,隨著第一人稱倒敘的過程,兩個主要角色、一段驚悚讓人訝異的計畫慢慢現形,藉由故事情節我們可以察覺兩位女性角色的對比,不管是性格、人際關係或行事作風等,但不同個體因為各自需求而有了人生的交集,就此帶出兩個重大議題:人是否擁有求死及選擇如何死亡的權利?虛擬網路是否能接管現實人生?

 

《替身計畫》屬於心理懸疑小說,但若以表現要件來看又可以分為動機與手法的完美结合,先談手法-現代人以虛擬世界滿足社交需求的依賴程度。本書中的「替身」最初或許是真的出自於同情理性的理由,但其縝密冷靜、有條不紊的視為工作態度卻還是令人不寒而慄,她花費了半年精心研究與模擬,從對方的生平經歷、親友關聯、文字用詞,甚至預錄了聲音檔以防萬一!到最後本尊消失,為其建構想像所有的生活細節,那就好像電腦遊戲裡的角色化身,只是這次要扮演的卻是他人的真實人生。在這個部分除了點出網路重度使用者的問題,並轉換了不少背景舞台和增添社群互動的變數,讓整個轉折顯得更加精采、難以捉摸。

 

其次提到本書的寫作靈感來自於真實的經歷作者的祖母曾因企圖協助他人自殺被判刑,求死權的爭議正是這個替身計畫產生的動機,法國哲學家曾說過「假如沒有去死的自由,生命就是一場苦役。」作者面對這項沉重的議題反而一改對網路議題的明確立場,不僅沒有給予確切的答案、並保留了帶點希望的開放式結局,然而再回顧兩個議題的癥結點,人心的孤寂與疏離會不會才是這一切悲劇的源頭?!《替身計畫》在不管是驚悚的黑色情節或矛盾的道德困境,都深入剖析了人際最親密的空間,讓人對於“我”有了更深層的省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