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暮莊物語  

 

 

 

 

 作者:三浦紫苑

        譯者:章蓓蕾

        出版社:天培出版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ISSN:9789866385858

 

 

 

 

 

 

初次看到簡介感覺很是特別,並不是因為它帶點直白坦露令人臉紅心跳的文字,而是作者是三浦紫苑,印象中似乎還沒有看過這位日本當紅新生代小說家這樣類型的創作,《木暮莊物語》以欲望情感為主題,故事字裡行間總逃不離對性慾的露骨描寫,那些我們平常羞於啟齒的私密欲求,到了三浦紫苑筆下有種很獨特的個人味道,就像她作品中那些常見看來普通又不起眼的社會小人物、細數人生歷程裡的困窘與瑣事,不色情稀罕反而顯得日常生活。

 

想像一下跟隨著攝影鏡頭的觀看方式取景運鏡這棟距離車站徒步只要五分鐘、建築年數不明,看似快要倒塌的兩層木造老舊公寓掛著生銹招牌「木暮莊」,試著再把視角推進一點,裏頭有隻中型灰狗在長滿青草的庭院追逐飄落花瓣,主建築六個房間裡只有四間有住人,一樓住著覺得玩遍所有男人其實就跟吃飯差不多的女大學生和渴望在死前再做一次愛的七十多歲老房東,二樓住著會和前任、現任男友三個人一起抓著手睡覺的花店店員,還有老愛從天花板洞口窺視女大生活春宮的男性上班族,場景移動拉遠,畫面裡還有正為月台木柱長出酷似男性「那話兒」怪東西而困惑的寵物美容師,和每週二必定會去買花、聲稱能從料理味道感覺出做菜人有無做壞事的女子。

 

本書就是這樣的故事,有著七則短篇的小說連作,以木暮莊為中心背景,房東、房客和相關人為獨立的敘述視角轉換在每篇章節,雖然主要是以人物各個視點為結構,整體情節間卻有著相互貫串或因果聯繫,老舊的公寓被分割成數個狹隘封閉的小房間,私密的禁制空間裡深刻展露了現代人的處境縮影-情感的壓抑與慾念的渴望,他們各自的煩惱與秘密卻因隔間噪音、樓板破洞而遭遁逃而現形,讓人想起了和蔡明亮導演有著相同電影名的〈洞〉,故事中人物得以突破探得彼此的脆弱面,卻也讓原本是平行線的陌生人因緣際會有了奇妙的交集碰撞。

 

木暮莊的生活看來平靜安穩,人們卻被稀奇古怪的問題環繞,閱讀《木暮莊物語》某種程度也像是一種窺伺,起初可能會覺得詼諧有趣,接著翻湧而出的是寂寞與哀傷,最後卻有種直觸內心的情懷與感動,七段人生即景除了見識到三浦紫苑源源不絕的奇思妙想,也展現出現代人對戀愛、性愛與人生的坦然、純粹和羈絆,人與人間交流的溫度卻成為化解隔閡的情感力量,怪異情節的吸引力與意念手法的完整度都讓整部小說洋溢出令人難以抗拒的故事魅力。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化學花園3  

 

 

 

 

 作者:蘿倫.戴斯特法諾

        譯者:謝儀霏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03-28

          ISBN/ISSN:9789862136904

 

 

 

 

 

 

小說三部曲一般都秉持著起承轉合的鋪陳脈絡這部化學花園套書當然也不例外從開頭高潮到收尾,雖然同一主題,但對於書中反覆申論的基因科技與生命倫理議題都有不同面向的內容呈現帶出各異風格,《化學花園1》裡有令人好奇的世界設置與帶有懸念的秘密實驗,《天使之血:化學花園2》中則宛如進入迷離幻境裡冒險,瀰漫著頹廢下沉的危險騷動,到這本最終部曲,《病毒末日:化學花園3》儘管收攏了前幾集伏筆,但卻不像許多小說選擇了氣勢滂沱的氛圍手法,而有種曲終萬籟俱寂後的平靜頓悟。

 

基因科技發展的大躍進帶出不少社會關注的問題像是複製技術癌症治療或基改食物等化學花園的故事背景設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後,或許正如俗話說的物極必反,因為對於疾病、死亡的過度恐懼,把人類關在像是象牙塔中隔絕保護或任意改造追求完美終究導致了擦槍走火可能引發的代價,書中對於生物科技、社會倫理與生態浩劫等引發的衝擊有著深入的著墨與批判,更重要的是藉由此技術正反向的無限可能和顛覆崩毀,帶出生命意義和價值面臨的重新思考與定位,發人深省的敘述是對自身存在的反覆叩問。

 

當然做為第三部曲的結束,《病毒末日:化學花園3》難免還是有些許的遺憾,像是前面節奏過於緩慢冗長、兩位要角的死亡顯得粗糙突然,還有篇幅安排落差令人茫然若失的三角戀情節等,除此之外小說扣緊前兩本未解的謎題,帶出始料未及的真相,地球因為戰爭摧毀沒有其他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病毒解藥真的有被找出實踐的可能?萊茵兄妹在這看似錯綜複雜拼圖中握有什麼樣的關鍵?諸多懸念的揭曉讓人大感震驚,也呼應了故事中所言,希望既猛烈危險卻又能換來自由與成長,雖然最後帶點含糊留白的結尾可能還是會讓不少讀者覺得美中不足。

 

個人很喜歡作者在書籍裡提出的完美與不完美的思辨,人人都期盼完美,但唯有坦承面對那些不完美和缺點,才能更真實且完整,化學花園裡我們可以看到人們為了把人類變完美,所以摧毀了世界,我們有時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卻不願承認還是有比我們偉大的東西存在,最後導致就像出了溫室的花朵,暴露出意志和生存能力的薄弱,故事除了以科幻元素帶出豐富的娛樂性與想像力,也富含了不少哲思寓意值得借鏡省思。

 

 

相關系列作品

化學花園1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1669790

天使之血:化學花園2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3060654

病毒末日:化學花園3》http://jrue.pixnet.net/blog/post/114588437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臉之城  

 

 

 

 

                         作者:紀昭君

        出版社:要有光

  出版日期:2016-04-27

        ISBN/ISSN:9789869165549

 

 

 

 

 

 

 

好的小說有很多成功要素或技巧閱讀《無臉之城》的過程有點像是揭開多層次遞進的驚喜,從開章的遣詞用句可以先察覺作者紀昭君的特殊筆調,感官描寫的細膩詳實,營造出鮮明印象與共鳴情緒,多重意義的隱喻象徵,則傳遞出情節訊息與文本內涵,所以個人對於本書的初步感受應該是其帶有文學性的書寫風格,然而不能否認這樣調性的語言文字用多了還是難免影響到節奏進行,可是正當感覺疲乏拖延時,多重視角的輪述手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章節分別融入了台灣曾經的社會新聞報導,以不同人物視角為觀點帶出其各自的過往經歷、思想情緒與傷痕秘密,事件因為取材改編自現實生活曾發生過案例,加上小說故事以近代台北為背景舞台,所以體現出濃厚的在地感與真實性,有趣的是情節裡多所性與暴力的描繪又以幻覺夢境為呈現,勾勒出一種虛無飄渺的詭譎圖像,隱晦虛實間也讓記憶陰影因為這層薄霧而稍加遮掩了其血腥暴烈,每條故事線又都揭示了每段人際面向裡的某種缺憾,令人唏噓感嘆。

 

在多重人稱視角各自表述下,每則章節可以當作獨立短篇閱讀,但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作者藉此技巧運用在整體結構上的關聯性,讓整本小說頓時又形成完整全面向的延續連貫,全書分為六個章節,前五章故事線結尾不僅皆穿插了另條截斷的支線事件作為變化,除此之外隨著情節的推動、訊息的獲取,會發現原本互不相干的段落忽然有了鏈結,各篇人物巧妙結合成錯綜複雜的人際網絡,角色觀點或故事細節的相互補述或迥異對立,帶出了出人意表的劇情轉折,張力十足,末尾章節就如同篇名<浮動於上空的臉>,彙集總結了全書所有出現過的角色人物帶出簡短後續,有哀戚悵然、也有微光希望,是結束、也是開始。

 

《無臉之城》雖然以台灣三大焦點刑案為主軸設計作延伸,但老實說除了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的特殊性令人記憶猶存外,試問有多少人清楚記得那些相關人的名字?台灣這幾年似曾相識甚而凌駕其上讓人不忍卒睹的殘酷案例何其多,而又有誰可以預料那些已被公開曝光的事件會不會只是冰山一角?看似緊密貼近的社會令人驚覺恐懼的不是那張臉是特定的誰,而是可以是與你擦肩而過的任何一個人!他/她或許是曖昧模糊的陌生臉孔、或許熟悉卻穿戴了多層面具,然而相同的是內心的空洞茫然與尋覓的慰藉渴求,全書對當代社會現象的觀察入微,也反照出人心的孤寂、人情的淡然與人群的疏離。

 

 

「《無臉之城》--多重人稱敘述的拼圖推理」系列講座,歡迎免費入場參加!

 

4/24(日)14:00 嘉義朴子文創書店「沐書坊」(嘉義市朴子市中正路183號)紀昭君X何敬堯 媽祖生活動

 

4/29(五)13:00國立東華大學閱讀書寫工作室(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1號理工二館第一講堂)

 

5/3(二)19:00臺北醫學大學圖書館二樓(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5/7(六) 14:00想想人文空間(台中市中區民權路78號):誤入地獄的小王子——紀昭君《無臉之城》X中山七里《嘲笑的淑女》推理小說角色心理分析遊戲暨新書聯合發表對談

 

5/14(六) 19:00-21:00彰化 紅絲線書店(彰化市城中街20號)紀昭君X何敬堯 新書聯合發表會

8/27(六)14:00金車文藝中心推理講堂(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嘉義場海報
 東華場海報
   北醫場海報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日死亡紀事  

 

 

 

 

 作者:卡爾‧尼克森

                         譯者:趙丕慧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6-05-03

        ISBN/ISSN:9789573332329

 

 

 

 

 

 

是彼特馬歇爾在海邊發現了露西赤裸的身體就在搖搖馬路的盡頭附近。」這就是本書開頭的第一句,「搖搖馬路」是原文書名《Rocking Horse Road》,是犯罪的命案現場、也是這整起故事開始的起點,然而對於作者卡爾尼克森這本頗有個人味道的小說個人想從中文書名《夏日死亡紀事》拆解談論起,雖然從字面來看有著曲折離奇的推理犯罪色彩,但令人印象深刻更有感觸的則是它帶有的濃厚細緻文學性與緬懷追溯的深沉情感。

 

小說世界藉由人事時地物關係的基本架構變化,就可以生成一篇篇千奇百怪的精采故事,所以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如果再從這五個方向去考慮切入點,“夏日”大致可以看做概括了時與地的場景,事件時間就在八0年代早期兇殺案還不普遍的聖誕節前後,這個日子不僅是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的西方國家的年度宗教盛事,也兼具了文化喜慶與家庭團聚的意義,作者用這個特殊節日的歡樂氛圍與悲劇創傷形成強烈反差,不意外!但再考慮到故事的發生地是位於南半球的紐西蘭就相當特殊,有別於傳統冰天雪地的形象,這裡的聖誕節酷熱高溫也躁動不安,伴隨著臨海小鎮黏滯腥臭的氣息。

 

死亡”則帶出了故事的關鍵事件,年輕漂亮的十七歲少女被性侵勒斃,赤裸的屍體還被拋入了深海!誰是兇手?一群少年以傾慕美好的少女為重心,集體記憶、展開調查,然而隨著追查線索的浮現,那小心珍藏不肯示人的回憶似乎與現實有所矛盾,加上幾個月後充斥著怒氣鮮血與汽油彈的抵制國際球賽、損壞家園的暴風雨災難等事件,作者融入了1981年南非橄欖球隊到紐西蘭訪問比賽造成大規模動盪的事實,以人為、氣候延宕補足暴力衝突的氛圍提升,蠢蠢欲動的什麼巧妙反照出了少年們血氣方剛的叛逆之夏。

 

最後的紀事”則鮮活記載了人與物的經歷軌跡,小說的敘述者並非單一人物,而是大膽的以第一人稱複數「我們」來呈現,「我們」強化了大多數人情感與感受的相同,也宛如邀請讀者加入共同的記憶行列,而那間出租倉庫、展示放置在三個很高灰色檔案櫃的各式原始資料、散落在情節文字裡以括號注譯的證物編號,不啻就是最確切真實的證據了,當那年夏天隨著生活潮流而成了如夢之夢。

 

《夏日死亡紀事》敘述十七歲少女之死改變了一群少年生命的故事,關於青春的終結、成長的哀歌與回首的感慨,時序前後橫跨近三十年,閱讀過程不乏看到「我們」有著各自不同的際遇人生,然而生命卻彷彿停滯留存在那段過往時光,從來未曾離開。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天…  

 

 

 

 作者:紀優‧穆索

                         譯者:梁若瑜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5

        ISBN/ISSN:9789573332282

 

 

 

 

 

清晨八點,巴黎刑警隊小隊長愛莉絲和美國爵士鋼琴手嘉柏瑞一覺醒來發現互不相識的兩人居然銬在一起!他們喪失了前一晚的記憶,只記得一個在香榭麗舍大道狂歡、一個在都柏林酒吧演出,而現在這裡不是法國、也不是愛爾蘭,而是在紐約中央公園?這是怎麼回事?愛莉絲和嘉柏瑞別無選擇,從這一刻起,他們只能相互信任解開謎團,然而危險似乎不斷地逼近,而且與那段黑暗的過往-兇手依然逍遙法外的一系列命案相關。

 

以不拖泥帶水、引人好奇的開篇章節揭示出事件謎團,《這一天…》一開始就將故事目的交代得很清楚,讀者必須跟隨著主角冒險犯難找出答案,紀優.穆索雖然是法國暢銷作家,但以紐約為故事背景,寫出這本帶有濃厚文化地景風貌的小說,以著名的中央公園為起點,故事人物不時穿梭在這個被稱作世界文化之都的各個區域,有點像公路電影結合犯罪題材的變異,兩個青年男女搶劫、偷車、調查連環殺手,也在旅途中不得不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往傷口與生命狀態。

 

除了以步調明快緊湊曲折的追查主線維持懸念,比較獨特的是紀優.穆索還在小說裡穿插著另條倒敘支線帶出女主角愛莉絲的過去營造雙重張力,伴隨著回憶固定開場的“我仍記得……”文字和逐漸遞減的天數,斷續片段轉而完整明朗拼湊出心中那段最不願被碰觸的痛楚,就像小說中引用的史蒂芬.金話語「妖怪真的存在,鬼也是……它們活在我們心中,而且有時候是它們贏……」看似強悍或樂觀的表面下,都有各自揮之不去的心魔或夢魘,但若不踏出這一步,勇敢回望過往、修補心靈裂縫,又如何擁有「以後會有……」的可能?!

 

而故事裡個性天差地遠的人際互動也讓情節在聳動中多了點趣味,前大半段女主角一枝獨秀的搶眼表現讓男主角像極了跑龍套的小配角,然而後半段不管是在角色反差或結尾安排都有截然不同的翻轉,謎樣的五里霧中,作者其實巧妙設置了不少劇情伏筆和文字線索,雖然個人以為大費周章的動機還是有些許牽強處,但一路屏氣凝神到最後的引爆,紀優.穆索小說裡總為人稱道的高超編劇手法的確堆疊出充滿情緒的衝擊,以《這一天…》為分界,蘊含著對過去的審視與未來的企盼,讀來心碎、磨難,卻也保留了作者一貫的法式溫熱與療癒。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夜12點的電臺奇蹟  

 

 

 

 

 作者:村山仁志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5

        ISBN/ISSN:9789573332299

 

 

 

 

 

那棟建於昭和初期的古老洋房據說不僅非常不吉利還是最凶狠的建築物因為就位於風水上的鬼門是所謂幽靈通道的鬼屋!戰後被改裝成電台,至今仍流傳著“阿飄”的傳聞,突然接到調職令的鴨川優就是被任命來主持一個帶狀的綜合節目,只是開播時間居然是午夜十二點!鬼屋、阿飄、深夜十二點,鬼-真的只不過是膽小之人憑空想像出來的產物嗎?!

 

光看書籍的幾個關鍵字可能會讓不少不喜靈異類型的讀者直接略過這本小說,如果從廣義一點的條件來歸類,或許奇幻文學會更符合這部有趣的作品,雖然是名符其實的鬼故事,卻不走頭皮發麻的驚嚇路線,而是逗趣溫馨的感人氛圍,總在靜謐的深夜裡,展現最神奇的療癒魔力,輕淺易讀的文字筆調中,我們看見了隱藏在情感深處最真切的想望、悲傷與悔恨,簡單輕鬆的輕小說架構下,帶我們歷經了一段段既是自我追尋、也是與生命和解的旅程。

 

而比較特別的是《深夜12 點的電臺奇蹟》融入了這類題材較為少見的職業背景,和書中主角相同作者村山仁志現為的就是廣播電視台的播報員,故事裡不僅以自身經驗帶出不少工作場景設備介紹播報技巧等專業知識,也多少可以感受到日本人所謂的職人精神,熱愛堅持、精益求精,渴望從心串連的存在意義與價值,在充斥著五光十色的視覺感官時代裡,電台或許成了書中所言逐漸式微的夕陽媒體,卻總能以最純粹的聲音在每個人過往佔據一個位子、勾起一段回憶。

 

小說以不同的篇章帶出曾經的人生片段,暴雨中未能拯救村民逃出的災區村長、夢想幻滅溺水身亡的王牌投手、月夜裡悲鳴等待的黃金獵犬、拋家棄女因病過世的棒球教練,還有那穿越戰亂時空的長笛與情書等,情節敘述裡不乏那些生命的羈絆、誤解與缺憾,還有來不及說出口的什麼,因為這個深夜十二點的奇幻廣播節目而有了被訴說彌補的可能,除此之外還有一群萌到不行、各有特色的幽靈電臺主要成員,在來回互動間帶出了“聲”情並茂、“聲”入人心的力量和奇蹟,交織成一則則笑意中又令人動容的故事。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亡之手愛上你  

 

 

 

 

 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

                         譯者:劉韻韶

        出版社:天培出版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ISSN:9789866385841

 

 

 

 

 

 

《死亡之手愛上你》是瑪格麗特愛特伍在台出版少數的短篇小說集,而且距離二○○六年這位加拿大國寶級女作家前一本短篇創作已經近十年,愛特伍從小就喜歡讀神話故事和童話,所以作品有不少都是從中獲取靈感,像本書有幾篇創作就融入了那樣的色彩,故事有虛擬小說與真實生活的分別,添加神話、奇幻或科幻元素似乎就能與現實產生安全分際,然而有更多時候,這些小說其實是一體兩面的相互補述。

 

原文書名《STONE MATTRESS: NINE TALES》出自於九則短篇故事之一的<石墊>,極少數人能看見的神奇地質景觀-疊層石,而這樣的罕見化石卻也被故事裡的女主角當成了殺人武器,維基百科對此生物沉積型態的解釋為「從某一點或有限的表面開始增生並聚集石化,形成逐漸增大的沉澱物生成構造從某一點或有限的表面開始增生”的定義象徵巧妙反映出全書的中心主題,其一是時間的漫長必須其二為問題的癥結源頭,表現在作品則是歲月、則為仇恨。

 

書裡有多數篇章的主角都是年邁的長者,透過故事的回顧過往讓讀者從不同的角度瞥見事件的起因與結果,試想我們對「老」的刻板印象多半存有負面的意識形態,然而愛特伍筆下的老人卻有不少是顛覆普遍想像的,面對生命階段不同的情感缺憾,他們用各自的方式傳達了心底的騷動痛楚,轉而也強化了破壞的正當性,就像故事敘述中所言肉身儘管已然生鏽、嘎嘎作響,卻仍舊被禁錮在復仇心重又獸性的物質結構裡。

 

於是,謀殺有了不同的姿態與樣貌。<艾芬蘭>、<歸人>與<黑髮女士>宛如羅生門的三篇連作裡,文字創作成了可以躲藏的回憶宮殿、也是怨忿難消的懲戒牢籠,<我夢見秦妮雅長了鮮亮的紅牙>中可得小心那死去的鬼魂附身在寵物犬體內,冷不防咬了你一口,〈死亡之手愛上你〉則有只從燃燒殘骸中爬出仍堅持不懈朝向你的手,這些-都只因那已隨消逝時間褪入記憶夾縫的憤怒,時而孤傲優雅、時而毛骨悚然。

 

然而面對人生曾經的傷害、暴力和絕望,包裹在復仇利器底下的目的,其實更多的何嘗不是能對過往的做個了斷!關於生命與創傷,《死亡之手愛上你》恐怖的氛圍裡蘊含著哀悼的感傷,相較起瑪格麗特.愛特伍的長篇作品,第一次閱讀其短篇創作個人感覺更為驚豔,耐人尋味的故事、犀利辛辣的指涉與深切人性的嘲諷,顛簸苦澀中卻又不失狡黠俏皮的趣味。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皇后  

 

 

 

 作者:維多利亞‧愛芙雅

                         譯者:翁雅如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6-03-28

        ISBN/ISSN:9789573332220

 

 

 

 

 

沒看過漫畫,不免對近期上映的電影《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產生疑慮,為什麼兩大超級英雄要對戰?醒目的標題寫著「超人是正義?還是邪惡?」,超人對腐敗政府的言聽計從,雕像被群眾漆上了紅色「偽神」的字樣,甚至影片裡的大反叛都認為其能力太強大會反過來危害地球,也要說:「魔鬼並非來自我們腳下的地獄,他們來自天上。」而這其中兩個主要因素剛好與《紅皇后》提出的議題雷同,其一超人類對自身力量的毫不節制,其二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的腐敗。

 

《紅皇后》裡的社會階層依血液顏色劃分,銀血人擁有超能力而被賦予了權力與支配的地位,下層的紅血人因為不具力量則飽受貧困飢餓等生活困境,戰役頻繁的煙硝塵土中不是被徵召入伍就是勞役的壓迫,在這個時代之前關於住在天上的天使與諸神是用善良與愛統治地球的,而在本書的世界裡還是有近乎神祇的統治者,只是他們現在從星星走下來了,但善良,已不復存在《紅皇后》是近幾年最受歡迎的反烏托青少年文學類型,比較有趣的是反抗專制政權的主題又結合了超能力,世人對於超自然力量的矛盾讓神人、超人從救世主變成了恐懼的總和,看似穩定的制度卻成了自由的鉗制

 

一般反烏托邦的情節概念架構在質疑和批判的立場上多少帶點嚴肅的省思探討而《紅皇后》在種族歧視與殖民主義的權力框架下還能加上奇幻元素的設定也讓整體變得更為動態多樣化,就像X戰警裡擁有特異功能的變種人一樣,每個銀血人也都有著各自的特殊能力,像是能控制思緒的悄語者、彷彿行動炸彈的爆破人、召喚生物的動物師、操縱金屬的磁能者等,在能力與力量至上的觀念下,眼花撩亂的異能展現除了令人新奇,也讓不少戰鬥場面更為繽紛華麗充滿爆發力,像是故事裡有段敘述宛如競技場的立后大會就讓人大呼過癮,這可才是貨真價實的“決戰王妃

 

而《紅皇后》精采的地方也在於提供變數與鋪陳伏筆,讓小說更為曲折緊湊難以預測,像是身為女主角的梅兒竟意外施展出紅血人不應該擁有的超能力還有貫穿全書主軸的「背叛」意念,從反抗軍的崛起對立、宮鬥的妒忌心機到權力的陰謀爭奪,作者扣緊了「每個人都可能背叛其他人」的面具下的複雜人心,是盟友?是敵人?讀者可能從一開始的自信滿滿到逐漸掉入謊言陷阱,巧妙的“紅鯡魚”不僅使得故事多了戲劇性的轉折,也帶動出更詭譎危險的劇情推進,光看全書最末句的「我會殺了他。」你就可以預期續集應該會持續令人屏息以待,就像《鏡中奇緣》「紅皇后假說」裡道出的生存競爭法則,閃電女孩變身紅皇后的這場戰役,還有得瞧。

 

 

j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